特斯拉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駕駛車輛已開始在日本公共道路上進行測試。測試期間,駕駛員僅需將雙手放在方向盤上,車輛行駛由AI系統操控。
今年夏季,特斯拉員工已開始運行這些自動駕駛車輛,以驗證系統安全性並對AI進行訓練。這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計劃儘快將這項技術商業化,未來或通過軟件更新,爲已上路行駛的特斯拉車輛推送這一自動駕駛系統。
該AI系統可對周圍環境進行評估並做出決策:車載攝像頭會分析車輛周邊路況,並相應地控制剎車、加速和轉向操作。目前,特斯拉已在美國和中國市場的車輛上實現了該系統的商業化應用。
特斯拉的這一系統達到了“L2級”自動駕駛標準,即駕駛員需保持雙手不離方向盤,並隨時準備根據需要接管車輛控制權。
豐田汽車等日本本土車企也已推出L2級自動駕駛相關功能,但這些功能多侷限於高速公路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控制等駕駛輔助層面。
特斯拉的技術優勢在於,其無需依賴自動駕駛領域常用的高精度地圖,而是由AI獨立完成環境分析、決策與行駛操控。據悉,特斯拉有望成爲首家在日本普通道路上,爲車輛配備AI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
L2級自動駕駛技術在日本已具備合法地位,但車企若要將該技術推向普通用戶,必須證明其符合日本國土交通省制定的安全標準。特斯拉希望藉助其在美國和中國市場通過AI驅動車輛收集的數據,儘快推動自身自動駕駛系統在日本落地。
特斯拉車輛可通過空中下載技術(OTA)更新實現功能升級,這意味着現有車輛也能搭載新的自動駕駛技術。若該系統獲得日本市場的普通使用許可,目前已在日本售出的3萬餘輛特斯拉汽車中,多數都有望升級該功能。
當前,自動駕駛技術正從人類設計的“規則驅動型”算法,向由AI全程負責分析、決策與操控的“端到端”系統轉型。
在端到端自動駕駛領域,美國和中國企業處於領先地位。在中國,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已逐漸成爲中高端車型的必備。日本車企豐田、日產和本田正爲他們面向中國市場的車型,搭載與中國自動駕駛初創企業Momenta聯合開發的駕駛輔助功能。
本田汽車已表示,計劃自主研發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並尋求與英國某初創企業合作,力爭在2027財年推出這項技術。
不過,自動駕駛車輛相關事故已在美國和中國引發關注。在日本,L2級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時,責任需由駕駛員承擔,因此確保技術安全性,是該類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廣泛應用的關鍵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