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英偉達(NVDA.US)以4.5萬億美元市值穩居全球金融領域主導地位,其影響力遠超羅素2000指數2000家公司的總市值,更被667只ETF深度持有,成爲全球投資組合中最廣泛的個股之一。這種市場格局的背後,折射出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資本的強大吸引力——正如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揭示的,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經濟價值創造或將遠超實施成本。
據大摩測算,僅AI應用產生的年度淨經濟效益就可能達到約9200億美元,相當於2026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稅前盈利的28%(已扣除實施成本),對應市場價值增量達13萬億至16萬億美元。不過該機構分析師強調,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數年時間,且企業實際獲益程度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因素不容忽視。
大摩策略師斯蒂芬·伯德等人在報告中指出,這一總體價值將通過"全新增長、生產力和創新源泉"實現,且已扣除約佔客戶收益5%的實施成本。該研究將AI價值創造拆分爲兩類:代理型AI(執行虛擬任務的軟件系統)預計年貢獻4900億美元,佔2026年稅前收入的15%;嵌入式AI(人形機器人等實體系統)則對應4300億美元,佔比13%。
對此,伯德強調,代理型AI的影響範圍更廣,而嵌入式AI雖覆蓋職業範圍較窄,但在適用領域更可能實現自動化替代,其部署成本估算爲每小時5美元。
除此之外,行業層面的價值創造呈現顯著分化:消費必需品、分銷零售、房地產管理、運輸等領域顯示出超過2026年預期稅前收益100%的節省潛力;多個行業潛在節省空間超過50%,而技術硬件、半導體等領域的AI影響相對較低。
摩根士丹利據此繪製AI價值創造熱力圖,明確醫療設備、運輸、消費者服務、軟件、資本貨物、汽車及主食分銷零售爲最具潛力的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認爲工業板塊是"被低估的結構性受益者",這爲其增持立場提供支撐。
基於初步評估,AI驅動的效率提升預計將分別爲2026年和2027年標普500指數淨利潤率貢獻30個基點和50個基點,大摩分析師指出"當前對AI驅動利潤率擴張的基準預測存在上調空間"。這一結論凸顯人工智能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技術變革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可能優於預期——儘管部分崗位面臨替代風險,但AI更可能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該報告以計算機普及爲例:20世紀90年代該技術雖減少了祕書、會計等傳統崗位,卻同步催生了大量程序員和計算機科學家職位。
微軟基於20萬條用戶與公共生成式AI系統Bing Copilot的匿名對話數據,通過定量分析發現:AI對腦力勞動密集型崗位的影響最爲顯著,而體力勞動爲主的工作受衝擊程度較低。
這一結論與企業投資動向形成呼應——富國銀行經濟學家觀察到,當前企業正優先將資金投向軟件研發、信息處理設備及製造設施建設等高科技領域,相關支出規模已超過運輸和工業設備總和。
"這或許只是高科技生產熱潮的開端,"經濟學家香農·格林與蒂姆·昆蘭指出。儘管目前高科技產業僅佔美國製造業產值的3%,但隨着新建工廠類型向高端製造轉型,產能擴張趨勢已現端倪。從設備投資到就業結構調整,人工智能正通過多重路徑重塑全球經濟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聚焦英偉達的ETF中,幾隻高集中度基金尤爲突出。持倉比例前五的基金分別爲:ProShares Ultra Semiconductors(USD.US)以27.6%佔比居首,GraniteShares 2x Long NVDA Daily ETF(NVDL.US)以26.38%緊隨其後,Strive US Semiconductor ETF(SHOC.US)佔比24.47%,Global X PureCap MSCI信息技術ETF(GXPT.US)持有23.09%,而VanEck Semiconductor ETF(SMH.US)則以22.19%的持倉率位列第五。這些數據印證了市場對英偉達在半導體及AI領域核心地位的強烈認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