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華人,開始瘋狂崇拜“重男輕女”!

澳洲財經見聞
昨天

就在兩週前,墨爾本東南區某購物中心裏上演了驚險的一幕:一名四歲的迷路女童在立體停車場裏失聲痛哭,所幸,在幾位善良路人的幫助下,這位女童被安全送回了父母身邊。

然而,令人憤怒的是,女童的父母雙雙在給剛滿一歲的兒子餵飯。在得知女兒走失並被安全送回後,女童父親的第一句話是:“光忙着看大胖小子了,哎呀,一看見兒子呀,心裏就有說不出的高興!”

同樣是兩週前,來自悉尼北區的Tommy迎來了7歲生日,在生日派對結束後,他收到了來自父母的超豪華禮物:PlayStation 5、Meta Quest VR 3,還有一輛全新的捷安特Trance 3雙減震山地自行車。

保守估計,這一套禮物價值輕鬆超過4,000澳元。並不算富裕的一家,毫不遮掩地將僅有的資源傾斜給了Tommy,而比自己大4歲的姐姐,卻騎着小紅書上買的二手自行車,拿得出手的只剩一件早已扣不上的淘寶公主裙。

然而,這種現象並不特殊,反而是在悄無聲息中滲透到了澳大利亞。

生育男孩的執着追求,在亞洲有着深刻的歷史根源,並且在現代史中隨處可見。而這種習俗,影響的不僅僅是家庭文化,更是社會價值觀,乃至經濟發展道路上的重要阻力。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數據,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例爲111.3:100,嚴重的男女出生人口性別失衡意味着未來生育率、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發展的重大挑戰。而目前,中國正有3,100萬男性,註定終身單身。

“你仔細看,無論是公校還是私校,如果家裏的前幾個孩子是女孩,最小那個肯定就是男孩”,來自墨爾本的Mona告訴我們。“拼男孩”是不少澳洲華人家庭內部和外部的一個重要項目。

對內,能生出男孩,是給公婆的交代,也是對自己生育能力(和擇偶)的證明。

對外,則是家族香火得以延續,後繼有人乃,至成爲日常談資的重要戰略資產。

那麼,爲什麼會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呢?這種思想又是怎麼入侵澳洲的呢?

其實,重男輕女並不是某個文化獨有,而是在很多農業社會里都出現過。它之所以成爲主流,和當時的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文化觀念密切相關。

首先,在以體力爲主的農業社會里,大部分家庭中的主要勞動力都是男性,比如耕田、打獵,甚至保衛土地,都不是女性的主要職責,因爲女性在懷孕、生育和撫養後代的階段裏,往往無法“創造等同的價值”。

第二個原因,來自於宗教制度和家族觀念。比如,中國在周朝確立的宗法制度特別強化了父系血統的重要性。土地和爵位必須由男性繼承,女性沒有獨立財產權。

這一點,在簡·奧斯丁的名作《傲慢與偏見》中同樣有類似的敘事——伊麗莎白的父親 班納特先生(Mr. Bennet)只有五個女兒,沒有兒子。而按照當時英國的法律與家族制度安排,他的莊園不能由女兒繼承,而是必須傳給男性繼承人。

所在,那時的英國同樣出現了“沒有兒子=家產旁落”的社會矛盾。

回到中國,儒家思想後來進一步制度化了這種觀念,例如《禮記》、《大戴禮記》裏都強調“三綱五常”,女性從屬於“夫”“父”“子”。

最後,也是近代歷史上最主要的一個原因——經濟保障與養老體系的缺失

因爲在沒有完善社會保障的社會里,依靠子女養老,也就是“養兒防老”,成爲了老年人的重要保險——結婚後,男方家屬於“添丁”,而女性則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男性肩負起贍養自己父母的同時,女性對原生家庭能夠帶來的“潛在收益”就大大減少。

所以,換句話說,重男輕女,是一種落後、封建並且適用於缺乏完善養老保障體系環境下的記性價值觀。

那麼,在澳洲,有必要去執迷這種思想嗎?

其實大可不必,因爲與這種陳舊觀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澳洲社會對性別平等的追求,這又主要體現在職場性別平等、婚姻法保護、完善養老體系,以及澳洲現世主義的社會價值觀。

澳洲統計局(ABS)數據顯示,全職工作的女性週薪中位數爲1556澳元,男性爲1808澳元,性別薪酬差距爲13.9%,遠低於中國的22%。而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可以享受由國家就業標準 (National Employment Standards, NES)規定的32周帶薪產假,顯著縮小了性別在工作中的差距。

另外,在管理層的崗位中,女性佔比高達39.2%,比如:

麥考瑞集團(Macquarie Group)的首席執行官(CEO)Shemara Wikramanayake

澳航(Qantas)的首席執行官(CEO)Vanessa Hudson

大型礦業與農業集團Hancock Prospecting的執行主席(Executive Chairman),同時也是澳洲首富的Gina Rinehart

澳洲最大零售商之一Woolworths集團的首席執行官(CEO)Amanda Bardwell

除此之外,還有澳大利亞電訊(Telstra)、澳大利亞證交所(ASX)、可口可樂澳洲分公司(Coca-Cola Amatil)的CEO,均爲女性。

這一比例在全球名列前茅,並且仍在增長中。

社會保障和養老方面,澳洲養老體系核心的強制養老金(Superannuation Guarantee)要求僱主必須爲全職員工支付11.5%(後續將上升到12%)的養老金,這些養老金自動進入員工的養老金賬戶,在退休前不得領取。

對於沒有足夠積蓄或養老金的人,澳洲政府還提供政府養老金(Age Pension)。截止2025年7月1日,單人可以每兩週領取1,149澳元,而一對夫妻則可以領取1,732澳元,分別摺合每年29,874澳元和45,037澳元。

不僅如此,從文化價值觀的角度來看,澳洲人在退休後也鮮少在經濟上依賴子女贍養,反而是注重感情上的陪伴。

所以,在澳洲身體力行地支持重男輕女不僅是無用功,更是違背公平、平等價值觀之下的陋習。

正如諾獎得主Amartya Sen在其《缺失的女性》一書中所說的:“移民給了女性掙脫枷鎖的機會,但有些人選擇繼續戴着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