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張圖是今年5月18日,黃仁勳請 英偉達 供應商喫飯時留下的大合影。
除了端坐中間的黃仁勳外,還有 臺積電 的董事長魏哲家、聯發科的CEO蔡力行、富士康的劉揚偉、緯創的林憲銘、華碩、宏碁等科技行業大佬,陣容可謂空前強大。
散席時,黃仁勳站在門口與賓客逐一握手告別:“未來的合作會非常忙碌,要辛苦你了!”
當天,黃仁勳一共宴請了30多位供應商,絕大多數是臺灣本地的企業,但眼尖的網友在合影中找出了一位來自大陸的企業家—— 勝宏科技 的陳濤。
給英偉達供貨有多爽?
過去一年間,勝宏科技股價飆升10倍,市值一度突破1870億元。創始人陳濤的身家也隨之飆升至130億,躋身頂級富豪行列。
與黃仁勳會面後第五天,勝宏科技發佈公告:陳濤與22家機構投資者達成 股權轉讓 協議,一次性套現16.94億元。公司高管也緊隨其後,合計套現約4.5億元。
此舉引發部分股民質疑,認爲是對公司前景信心不足。
然而,一個月後,勝宏科技以一則新聞強勢回應:包括國盛證券、 摩根士丹利 在內的全球44家頂級投行集體調研勝宏。
不僅如此, 特斯拉 、 比亞迪 也爭相與其合作,簽下2000萬片訂單。
多重利好疊加下,勝宏科技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再創新高,達9.21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年淨利潤的80%——全年業績破紀錄已無懸念。
那麼,勝宏科技憑何贏得英偉達、AMD、特斯拉、比亞迪等巨頭的青睞?
核心在於一塊看似普通的電路板。陳濤形容其爲所有電子產品的“骨骼”,無論是手機、汽車還是 AI芯片 ,都不可或缺。
有人或許質疑:電路板技術含量不高, 珠三角 小廠遍地都是!
這種認知早已過時二三十年。如今的電路板技術早已今非昔比。爲了支撐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其層數如同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一樣,在不斷攀升,製造工藝遠非簡單的焊接可比。
以英偉達採購的24層電路板爲例,勝宏科技需在幾毫米厚度上實現精密堆疊。任何一層瑕疵都導致整板報廢,對良品率要求極高。相比行業平均約70%的良率,勝宏能做到85%以上。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保障了準點交付率。
而英偉達對準時性要求極爲嚴苛。其AI芯片供應鏈龐大,任一環節延誤都將影響全局。因此,與勝宏的合同中特別約定:如能在關鍵時間節點足量交付,勝宏可獲得相當於貨款5%的浮動獎勵。該協議將其AI業務毛利率鎖定在35%以上,遠超同行。
然而,僅有高良品率和準點交付率還不足以稱霸行業。爲了保持領先,陳濤極其重視研發投入。如同臺積電不斷突破製程極限,勝宏也在持續提升電路板層數——今年已達40層,明年目標78層。隨之而來的是日益複雜的工序,目前已達140道,構築起堅實的技術壁壘。
作爲一家科技公司的領導者,陳濤本人卻沒有高學歷,他出生於甘肅隴南的農家,17歲輟學當兵,在寸草不生的戈壁灘站崗,體驗着“白天兵數兵,晚上數星星”的戍邊生活。退伍後,他被分配到新疆公務部門工作,就此跳出農門,捧上了“鐵飯碗”。
1995年,他去深圳出差時,領略了大城市的繁華,萌生了創業的衝動。
一年後,陳濤辭去公職,南下廣東,先在一家臺資電路板企業工作,老闆見他軍人出身,想安排他做行政工作,管好公司內部,但陳濤想幹一番事業,便主動請纓做銷售,每天往返於深圳、惠州之間,積累了豐厚的人脈。
2003年,陳濤創立勝宏科技。從打工者變身老闆,他深知必須精通技術。通過自學、請教專家,他最終考取了高級工程師資格證書,成爲行業專家。技術功底疊加銷售經驗,使他成爲罕見的“全能型”創業者。
隨着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成爲人類有史以來市值最高公司,深度綁定其供應鏈的陳濤,身家有望繼續攀升,問鼎“甘肅首富”並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