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柳白】
8月6日這天,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蘋果公司CEO庫克帶來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塊印有“特朗普總統”的精美玻璃碑,以及放置它的底座。
“底座是在猶他州製造的,24K黃金。”他介紹着。
特朗普被打動了。
這並非庫克唯一的禮物。當天,蘋果還宣佈將在美國製造業再投資1000億美元。
同日,蘋果被豁免於新的芯片進口關稅。
此般“交易的藝術”,如今在白宮體現得淋漓盡致。不久前,美芯片巨頭向美政府“上貢”在華收入換取出口許可,堪稱科技史上最離譜的一筆“保護費”,一下撕去了美政府的僞裝。
所謂的“國家安全”,所謂的管制,不過一樁生意。
英國《衛報》8月17日發文稱,在貿易衝突的背景下,特朗普與科技巨頭們達成的一系列協議,讓人聯想到當年讓他成名的地產交易。但如今,這一模式進入了未知領域。
美國貿易專家擔心,特朗普要求科技巨頭“上貢”將開創“危險的先例”,因爲這讓出口管制變得更像一場“交易”,讓政府淪爲了“交易商”,從而削弱了政府安全和科技監管的嚴肅性。
就在庫克和英偉達CEO黃仁勳在白宮與特朗普舉行閉門會議數天後,特朗普宣佈,英偉達和超威半導體(AMD)將被允許向中國企業出售特定人工智能芯片,條件是將15%的收入上繳美國政府。
這是一個戲劇性的轉折。特朗普今年4月還曾封禁這些芯片的出口。此舉立刻引發外界猜測,認爲英偉達是通過“買路錢”來擺脫美中緊張關係給自己帶來的困境。
特朗普在向媒體解釋這筆協議時說,他當時對黃仁勳表示:“如果我要批准(芯片出口)這事,我要20%。”
“是爲了國家,爲了我們的國家,不是我個人。”特朗普辯稱,“他回答:能不能15%?於是我們就談成了一個小交易。”
特朗普政府如此“勒索”讓外界頓感驚愕。畢竟向企業索要部分收入來換出口許可證的做法可謂前所未有,就連彭博社也形容,此舉“不同尋常”。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爲會讓美國慣用的“國家安全”藉口失效。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研究員雅各布·費爾德戈伊斯(Jacob Feldgoise)表示:“從出口管制角度來看,這種看似等價交換前所未有。這一安排可能使美國在出口管制上所使用的國家安全理由失效。”
“這也可能會削弱美國在與盟友協商實施配套管制措施時的立場。”費爾德戈伊斯補充道,“如果美國的決策者願意爲了經濟而向美國企業或外國政府讓步,犧牲國家安全關切,盟友可能不會再相信他們。”
貿易專家警告稱,這種“公司付錢給美國政府換取出口許可”的模式,可能破壞國際貿易秩序。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丁·喬澤姆帕(Martin Chorzempa)表示,這會造成“出口管制可以被買賣的印象”。
“如果讓人覺得許可證不再是基於國家安全,而是能花錢買到的,就會引發一波針對各種敏感技術的遊說潮。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先例。”喬澤姆帕說。
雖然白宮稱這項協議屬於“收入分成”協議,但批評人士指出,這也可能被視爲“出口稅”,而根據美國法律或憲法,出口稅可能不合法。
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在中美技術競賽中頻頻下黑手,不斷出臺規定限制向中國出口AI芯片和製造設備,企圖削弱中國的計算能力,拖慢其人工智能發展速度,讓美國取得明顯優勢。
然而,儘管存在這些限制,中國仍在迎頭趕上,這引發了關於美國政策應如何推進的問題。
“這些限制並沒有像支持者所希望的那樣遏制住中國。美國在計算領域對中國擁有優勢,但中國最先進的模型只比我們落後幾個月,”喬澤姆帕說,對美國政策制定者而言,“他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該在哪裏劃清界限?”
報道稱,英偉達和AMD獲准出口的AI芯片並非高端產品。這些芯片能用於訓練後模型的推理,但性能不足以訓練最新的AI模型。特朗普在宣佈與英偉達和AMD的交易時表示,該芯片是“中國已經擁有的一種舊芯片……只是貼了不同的標籤”。
可這依然觸及了美國AI政策的核心爭論。強硬派認爲,即便是“舊芯片”,也可能讓中國獲得優勢;而另一些人則認爲限制這種低端芯片沒有意義,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從結果看,特朗普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讓企業交錢,才允許出口。這一做法在AI政策爭論雙方看來都存在風險。
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美國衆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聲稱,“出口管制是保護我們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不應設立這樣一個先例,鼓勵政府以收取費用的方式,向中國出售能增強AI能力的技術”。
“然而,特朗普的本質思路,還是交易和金錢,”《衛報》寫道。
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也對這筆“上貢”頗爲得意。
在8月13日的一次電視採訪中,貝森特吹噓,此舉可能成爲其他行業的範例。他稱這一模式由特朗普親自推動,既能讓美企在華拓展市場,又讓美國納稅人分享收益,這筆收入將用於償還債務。
“我認爲隨着時間推移,我們可能會在其他行業看到類似模式,”貝森特在電視採訪中說,“目前這一安排是獨特的,但既然我們已經有了這種模式並進行了外部測試,爲什麼不推廣呢?”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技術、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朱莉婭·鮑爾斯(Julia Powles)表示,這筆協議引出了一個問題:未來政府是否會對其他科技公司開出類似的“交換條件”。
“未來可能要求的交換條件是什麼?科技行業最擔心的是任何可能損害其隱私和安全聲譽的要求。”她說,“這是一種把政府當作交易商的思維,而不是一個依據規則決定何時、如何、爲何可以徵收稅收、收費和補貼的機構。”
但這似乎正是白宮目前的運作方式。
一段時間以來,美方屢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和“長臂管轄”,無端對中國芯片產品和人工智能產業進行惡意封鎖和打壓,嚴重違反市場規則並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
這起“上貢”風波,也讓國安藉口變得尤其諷刺。
就在不久前的一場活動中,美國前商務部長雷蒙多坦言:“我們不能在AI發展方面鬆懈,可我也說過,試圖阻止中國是愚蠢的行爲。”“這就像一場賽跑,你可以拉扯對手的襯衫,但這並不是讓你持續獲勝的辦法。”
對於自己此前訪華遭批,雷蒙多不忘吐槽:“我當時還去了上海迪士尼樂園……誰知我受到了廣泛批評,你們說說看,一座遊樂園怎麼就損害到我們的國家安全了?這太荒謬了。”
中國通信業知名觀察人士、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自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內首次對華發動科技圍堵以來,中國的芯片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這反倒“得益於”美方不斷加強出口管制所帶來的“挫敗感”。“我們擁有這種能力,並非像他們想象的那樣——認爲如果中國被封鎖,就無法運轉,或者就完蛋了。”
項立剛指出,中方認爲美方的做法顯然是不公平的。“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你們卻拒絕賣給我們。對於那些你們認爲已經過時的東西,還想把它們傾銷到我們的市場,佔領我們的市場,”他面對CNN反問道:“你們真的認爲我們這麼傻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H20芯片恢復輸華,但中方近期對企業採用該款芯片愈發謹慎。
7月31日,爲維護中國用戶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約談了英偉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玉淵譚天”日前發文,點名H20芯片“不環保,也不先進,更不安全”,並非“好選擇”。
對此英偉達回應稱,“網絡安全對我們至關重要。英偉達的芯片不存在‘後門’,不會讓任何人通過遠程方式訪問或控制芯片。”
對於美方動輒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濫用和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中方多次強調,制裁、遏制、打壓阻止不了中國發展,只會增強中國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決心和能力。
“哪裏有封鎖,哪裏就有突圍;哪裏有打壓,哪裏就有創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今年的兩會記者會上表示,“小院高牆擋不住創新思維,脫鉤斷鏈最終將孤立自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