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黃昱
編輯 | 周智宇
今年以來股價暴漲超255%,市值重回400多億,美圖(1357.HK)這家老牌影像工具公司,在被資本市場遺忘多年後,正以一種極爲兇猛的姿態重返牌桌。
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千帆競發、百模大戰仍在燒錢換未來的混沌格局中,美圖是將滾燙的AI概念,真正熬成了一碗利潤濃湯的企業。半年淨賺近4個億、付費用戶突破1500萬的業績,無疑證明它飲到了這波AI應用大爆發的“頭啖湯” 。
能搶先一步,靠的並非技術上的豪賭。那張燒了42個億的“學費收據”早已教會美圖,與其在牌桌上豪賭自己並不擅長的底層模型,不如利用其17年來積累的2.8億月活用戶和對美的深刻理解,最先上菜。
美圖公司創始人吳欣鴻透露,近三年隨着生成式AI的發展,美圖所有產品AI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0%。
然而,“頭啖湯”的鮮美往往轉瞬即逝,真正的挑戰纔剛剛開始。隨着Adobe、Canva等國際巨頭攜AI功能強勢入場,以及國內大廠紛紛推出自己的AIGC影像應用,這條賽道正迅速從藍海變爲血海。
前年夏天“妙鴨相機”的曇花一現,更是爲所有AI應用敲響了警鐘:僅靠新奇的“AI玩具”無法構築長久的護城河。
對於“重生”的美圖而言,眼前最大的考驗,已是如何在巨頭環伺下,將先發優勢轉化爲不可撼動的用戶習慣,從一款成功的“爆款應用”進化爲用戶工作流中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平臺”。
這不僅決定着美圖能否重攀超1000億市值高峯,更決定着它的“重生”故事,究竟是一個時代的序章,還是僅僅一波短暫的浪潮。
聚焦影像
“2025上半年,通過積極推動生產力和全球化戰略,我們的用戶規模和利潤規模實現了雙增長。”同時,美圖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欣鴻指出,作爲美圖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推動力,AI幫助美圖同時提升了產品力和變現能力。
8月18日,美圖公司發佈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圖實現收入18億元,同比增長12.3%;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8%至約3.97億元,經調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71.3%至約4.67億元。
從具體的收入來看,美圖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12.3%至18億元,其中佔比最高的是影像與設計產品,達到13.5億,同比增長45.2%;廣告業務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5%;美業解決方案業務收入3010萬元,大幅減少88.9%;其他業務收入620萬元。
美圖公司首席財務官兼公司祕書顏勁良表示,總體收入增長看似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於美圖主動大幅收縮了主動收縮了化妝品供應鏈解決方案的業務,導致美業解決方案這個非核心業務收入下降。
美圖此舉的目的也很明確,那就是釋放其更多的精力與資源,去發展核心影像業務。
不難發現,美圖的影像與設計產品業務保持了強勁增長,而這背後主要源於付費用戶數的提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圖付費訂閱用戶數達約1540萬,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超42%。訂閱滲透率達到5.5%。
付費訂閱用戶數的增長離不開AI的驅動。顏勁良指出,生成式AI讓美圖可以更全面、更高效地去解決一些用戶過去無法用傳統影像工具解決的痛點,因此大幅提升用戶的訂閱意願。
值得一提的是,加大對生產力工具的投入,已成美圖近兩年來的重點戰略。據華爾街見聞查閱,在2023年財報中,美圖首次旗下產品按應用場景劃分爲生活類和生產力類,前者包括很多人熟知的美圖秀秀、美顏相機等,後者包括美圖設計室、開拍等。
相較於生活場景類產品,生產力場景類產品給美圖帶來的收入貢獻還有限。從付費訂閱用戶數來看,生活場景影像產品的訂閱用戶約1360萬,生產力產品的訂閱用戶則爲180萬。
即便如此,生產力產品仍顯示出了較強的增長潛力。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圖公在生產力場景的月活躍用戶數爲2300萬,同比增長21.1%,其中,生產力工具在中國內地以外市場的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超90%。
在中企出海的浪潮下,美圖也加大的出海的力度。今年上半年,美圖公司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8億,同比增長約8.5%。其中,中國內地以外市場月活躍用戶數爲9800萬,同比增長15.3%。
隨着高毛利率的影像與設計產品的佔比提升,而低毛利率的美業解決方案收入快速收縮,美圖也迎來了毛利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美圖實現毛利總額13.4億元,同比上升27.3%;毛利率約爲73.6%,同比增加8.7個百分點。
一切都似乎朝着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走出泥潭
從曾經的年年虧損、月活用戶流失,到近幾年來利潤的穩定增長,美圖走到這一步並不容易。
對於如今取得的成績,吳欣鴻將其歸功於兩大核心舉措,一是聚焦在影像與設計產品上。二是擁抱訂閱商業模式。同時,這兩年加速全球化也是美圖的重要戰略。
曾經的美圖是一個多元化投入的公司,在2013年-2018年間,從工具向硬件、社交、電商等領域盲目擴張。但美圖最終未能在多元業務賽道上取得成功,反而陷入鉅虧的泥潭。
經過接連的挫敗後,美圖開始反思,並從2019年開始堅定推進聚焦主業,砍掉非核心業務,迴歸影像主業,轉向付費訂閱模式。
更重要的轉折點始於2022年,在這一年,美圖將戰略重心轉向生成式AI,逐步構建起覆蓋AI圖像、AI 視頻、AI 設計的全場景產品矩陣。
吳欣鴻在一次內部覆盤中說,美圖燒了42個億換來3個領悟:戰略要與能力匹配;不能隨便消耗資源;要有核心競爭力。
顯然,這3個領悟成爲美圖如今發展的重要原則,也解釋了爲什麼美圖要將商業模式從曾經的導流模式爲主轉向付費訂閱模式。
此次業績會上,吳欣鴻表示,這兩個模式其實存在較大的區別,訂閱模式可以讓美圖的團隊更聚焦在產品力的提升上,而不用顧及很多非擅長的導流業務,比如除了廣告還有像電商、遊戲等等。
同時,吳欣鴻也指出,美圖對廣告業務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今年上半年是5個點的增長,後面預計不會有特別高的增速。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美圖未來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會來自影像與設計產品。
在美圖看來,影像與設計產品板塊的增長空間仍很大。首先就生活場景產品而言,訂閱滲透率還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因爲中國一些生活相關的訂閱產品滲透率可以做到20%,在海外的訂閱滲透率比中國還會更高。
至於生產力場景的產品,吳欣鴻認爲,因爲它直接跟用戶的降本增效有關,所以這個場景下的訂閱滲透率,也會比生活場景來得更高。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Adobe還是cava都在這個賽道中,生產力場景的收入規模有生活場景的10倍。
另據Adobe 測算,預計2027年圖像生產力市場空間爲910億美元。
生產力場景產品成爲美圖接下來押注的重點。吳欣鴻稱,希望有一天,美圖來自生產力場景的收入和利潤也能過半,這一天應該也不是很遠。
面對這一巨大的市場空間,美圖試圖抓住AIGC帶來的機遇以實現彎道超車。7月14日,美圖推出AI Agent產品RoboNeo,定位爲影像與設計領域的AI智能體,具備智能修圖、視頻處理、AI設計生成等多模態視覺創作功能,屬於生產力工具。
當然隨着AI應用進入爆發期,全球市場中影像與設計領域AI應用的競爭亦十分激烈,美圖要如何突出重圍?
吳欣鴻對此似乎很有信心,首先,美圖擁有很多創新公司不太具備的渠道優勢,17年來構建了2.8億月活的用戶底盤;除此之外,美圖還有規模化的工程投入能力、美學洞察力等。
在非常重要的AI大模型上,美圖則選擇了更靈活與輕投入的策略。據瞭解,美圖視覺大模型的底層模型訓練基本在去年就完成了;另外,美圖選擇更加擁抱模型容器的策略,利用開源模型微調,第三方API,及自研垂直模型的組合方式去應用到APP上,而不再花大量資源去訓練底層模型。
吳欣鴻指出,模型容器的策略可以讓美圖更專注在擅長的事情上,而不用去花很多資源去做可能不那麼擅長的,像底層模型訓練。
面對投資者擔心通用大模型未來能力提升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吳欣鴻則認爲,美圖和大模型廠商之間的關係是合作互補的,一些模型廠商也想進入到應用領域,但並不是很順利。
自2022底ChatGPT問世以來,新一輪AI浪潮掀起,AI應用進入爆發期。屬於多模態AI應用的妙鴨相機成爲了國內首款現象級AIGC應用,雖然最終只是“曇花一現”,但也證明了人們願意爲影像AI應用付費的高意願。
在多模態AI應用這一最易產生爆款的領域,美圖無疑已經卡位成功,但接下來能否打造新的爆款產品,改變影像領域的交互體驗,仍要接受重重考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