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數據派 郭夢儀
流量“退潮”,當全球音樂產品在AI作曲,元宇宙演唱會等新技術浪潮中激烈角逐時,國內數字音樂市場的“隱形冠軍”又交出了超預期的答卷:上半年,騰訊音樂營收同比增長17.9%、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33%。
超預期的業績也讓騰訊音樂第二天早盤一路高開,大漲17%,市值達到3200億港元,幾乎無限逼近快手的3261億,超過了百度的市值。
今年,騰訊音樂徹底擺脫了對社交娛樂的依賴,進一步強化了在線音樂賽道內的話語權。
但這還不是騰訊音樂的全部。剛砸下近200億收購的喜馬拉雅還未並表,騰訊音樂的增長潛力還未完全釋放。
但在用戶增長趨緩的背景下,騰訊音樂如何持續地撬動付費率、又如何面對字節旗下汽水+番茄的多矩陣佈局?
迴歸音樂本身的騰訊音樂,正在講述一個“向上”的故事。
拓寬音樂消費邊界
8月12日,騰訊音樂發佈了截止2025年6月30日止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報告。財報顯示,第二季度,騰訊音樂整體業績堅實增長,總收入達84.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達26.4億元,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4%至68.5億元,直接帶飛了公司整體的營收。
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爲43.8億元,同比增長17.1%。這一顯著增長主要由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的提升所推動。2025年二季度,其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同比增長了9.35%。
另外,在業績電話會議中公司提到,騰訊音樂的藝人周邊商品和線下演出在本季度表現亮眼,進一步推動了音樂服務整體收入的增長。這也讓騰訊音樂完成了再一次的生態躍遷。
以騰訊音樂主辦的G-DRAGON權志龍澳門演唱會爲例,現場觀衆超3.6萬人。通過平臺上線數字專輯、推出官方周邊、門票優先購等方式,騰訊音樂加深與藝人的多元商業化合作。
另外,騰訊音樂旗下製作家工作室、影音“+”攜手陳楚生,爲熱門電影《長安的荔枝》定製片尾曲,並通過影音聯動拓展音樂的應用場景和商業價值。
騰訊音樂在財報裏寫到,公司通過協同深耕產品創新來提高產品吸引力,有效推動用戶黏性提升,促進超級會員轉化,並拓展新的商業化路徑。
從“聽音樂”到“看音樂”,然後是“玩音樂”、“買音樂周邊”,騰訊音樂正在拓展音樂消費的邊界,這種獨特的音樂消費生態,讓公司有了更高的增長可塑性。
從財報數據來看,騰訊音樂的投入沒有打水漂,確實換來了實打實的回報。
對標海外看,中國付費率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截至第二季度,Spotify用戶數達6.96億,其中付費用戶數達2.76億,付費率約40%。(華安證券數據)
從行業底層邏輯來看,音樂市場向上的想象力依賴於音樂付費市場的成熟,而用戶爲音樂付費的本質,是爲以版權爲核心的優質內容及衍生服務買單。
更直接地說,聽歌聽書永遠是剛需。
基於此,平臺若想撬動用戶更強的付費意願,就必須在更高質量、更獨家的內容上持續深耕,而這些從來都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
音頻內容生態進一步拓展
上半年,騰訊音樂投下兩個重磅消息——收購喜馬拉雅與入股韓國SM娛樂,這不僅擴大了資本市場對騰訊音樂的想象,甚至重塑了整個在線音樂賽道的估值。
6月,騰訊音樂宣佈以現金1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6億元)及相關股權組合的形式,全面收購喜馬拉雅。交易完成後,喜馬拉雅將成爲騰訊音樂的全資附屬公司。
艾媒諮詢研報顯示,2024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4億人,中國聲音經濟產業市場規模5688.2億元,預計2029年將進一步擴張至7400億元。
音頻領域是塊待挖的“增長金礦”,喜馬拉雅身爲長音頻賽道的頭部玩家,不僅在有聲書、播客、知識付費板塊建好了完整內容體系,還積累了龐大用戶羣。
這也就意味着,它和騰訊音樂一聯手,天生就自帶切入增量市場的“金鑰匙”。
前幾年,騰訊音樂一直佈局聽書、播客等長音頻內容,嘗過甜頭,但沒有撼動音頻市場格局。
2020年,騰訊音樂首次對外發布長音頻戰略,推出首款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並高調投入數億資源“挖角”喜馬拉雅頭部主播;次年,騰訊音樂斥資27億元收購了懶人聽書。
在騰訊音樂眼裏,長音頻內容,可以提升超級會員續費率。騰訊音樂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公開採訪時曾表示,與南派三叔共同打造的《盜墓筆記》,是平臺內最快播放破千萬的有聲劇專輯。
從騰訊音樂切入長音頻賽道的路徑上可以看到,併購擴張一直是它的重要策略。作爲資本市場的“高玩”,騰訊音樂一直通過併購控股,多次拓展業務版圖。
目前,TME已經與國際三大音樂公司(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環球音樂)形成了更近一步的關係,2020年,由騰訊控股、TME和其他金融投資者組成的財團先後購入了環球音樂20%的股份;同年,TME持有了華納音樂集團A類普通股400萬股。而早在2018年,索尼音樂和華納音樂聯合收購了TME6800萬股股份。
也就是說,TME與這些國際頭部音樂公司保持着互相持股的關係,不過整體持股比例並不高,處於相互經營不干涉、但業務層面合作逐步加深的狀態。
而今年5月,騰訊音樂繼續通過戰略投資,成韓國三大娛樂公司之一SM娛樂的股東,不僅將進一步提升其在韓娛市場中的影響力,也以強勢姿態進一步擴充了自己的版權庫。
花旗在7月研報中也明確表達了對騰訊音樂最新音樂訂閱計劃的樂觀預期,並表示,喜馬拉雅的加入將顯著提升騰訊音樂的整體內容供給厚度,使其可以通過提高超級VIP會員轉化率和廣告收入潛力等路徑,直接強化自身變現能力。
聚焦音頻生態競爭
樂觀歸樂觀,騰訊音樂依舊有競品壓力。
一邊是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合作上步步緊逼,另一邊,背靠字節跳動的“汽水音樂+番茄暢聽”正以迅猛之勢崛起——不僅改寫着用戶的音樂消費邏輯,更對音樂製作與渠道端產生了深遠影響。
海豚智庫分析顯示,今年汽水音樂月活用戶規模繼續提升,年初已接近1億大關。App Store的免費App排行榜中,汽水音樂排名第三。
依託抖音的強大的流量號召力,汽水音樂一路狂奔。
內容佈局上,汽水音樂並未陷入“燒錢”的版權大戰,反而走了一條更具互聯網思維的“側翼路線”:一邊引入小衆音樂充實曲庫,構建差異化內容壁壘;一邊借抖音的“神曲孵化”能力,將短視頻熱曲快速同步至平臺。
互聯網分析師張書樂表示,從短期來看,汽水音樂的存在或許尚不足以撼動騰訊音樂的基本盤,但如果將時間線拉長,騰訊音樂顯然需要多加警惕。
與此同時,字節系的另一張牌——番茄暢聽音樂版同樣表現生猛,6月月活同比增長49.52%至3291.41萬,較去年12月短短半年內便新增近千萬用戶。
在此背景下,騰訊音樂想在市值暴漲千億後穩住這來之不易的局面,顯然無法僅依賴音樂付費這一條路徑。
當務之急,是必須“上新菜”。
不過,被騰訊音樂寄予厚望的喜馬拉雅,真能扛起“反擊大旗”嗎?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有聲書用戶使用的有聲書平臺中,喜馬拉雅位列第一(37.58%),番茄暢聽(31.08%)、七貓小說(22.58%)位列第二、第三,懶人聽書(20.58%)和微信聽書(19.39%)緊追其後。
當“汽水音樂+番茄暢聽”對上“騰訊音樂+喜馬拉雅”,這場競爭早已跳出單一產品比拼,升級爲生態的對戰。
目前來看,騰訊音樂手握版權與內容積累,與喜馬拉雅的化學反應也還需要時間激發。
所幸,資本對騰訊音樂的信任仍在延續。半年報公佈當天,騰訊音樂美股股價報收於22.700美元/股,漲2.58%,市值351.60億美元;H股報收於88.300港元/股,漲1.67%,市值2735億港元。
里昂發佈報告稱,其第三次音樂調查結果再次夯實了自己對中國在線/離線音樂娛樂市場的正面看法,國內消費需求的復甦、超級粉絲經濟的巨大潛力以及良性的競爭格局,都支持可持續的利潤增長前景。
基於此,里昂不僅將騰訊音樂美股目標價從20美元上調至25美元,H股目標價從77.7港元上調至97.1港元,也將網易雲音樂目標價由250港元抬升至297港元。
只不過,資本信任從來不是“一勞永逸”,必須靠長期價值輸出才能穩固。這場生態較量的結局,絕非短期市值漲跌所能定義,關鍵要看誰能將“音樂+有聲”的生態優勢,切實轉化爲持續增長的核心動能——這纔是騰訊音樂穩住市場的終極答案。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