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穩定幣顛覆性應用在跨境P2P支付,年化或催生高達750億美債需求

智通財經
08/20

智通財經APP獲悉,美國銀行最新研報深度剖析了穩定幣在金融體系中的潛在變革力,指出這一數字資產雖面臨監管爭議,卻已在跨境交易、零售結算等領域展現出獨特優勢。研報明確,跨境個人對個人(P2P)支付是穩定幣最具顛覆性的應用場景——相較於傳統銀行系統,其結算效率與成本優勢顯著,或成爲新興市場資金流動的重要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Shopify允許商家接受USDC穩定幣的舉措已被視爲零售端滲透的標誌性事件,而近期UST代幣化債券在鏈上完成回購交易,更凸顯機構投資者對穩定幣結算功能的認可。

在市場需求層面,美銀測算未來12個月穩定幣對美國國債的潛在需求規模達250億至750億美元,但短期內不足以扭轉國債市場供需格局。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對貨幣市場基金(MMF)的衝擊:部分MMF客戶已明確表示將加速代幣化進程,通過鏈上系統提供實時利息支付以應對競爭壓力。以Circle(CRCL.US)發行的穩定幣爲例,Coinbase(COIN.US)平臺通過獎勵機制變相突破《金融創新法案》(GENIUS)對利息支付的禁令,折射出市場規避監管的創新路徑。

銀行業與零售業的態度呈現明顯分化。Citigroup首席執行官Jane Fraser直言,客戶對操作鏈上技術的準備不足是當前主要障礙,這反映出傳統金融機構對穩定幣的謹慎立場。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亞馬遜(AMZN.US)、沃爾瑪(WMT.US)等零售巨頭憑藉龐大的供應鏈網絡,正探索通過激勵措施推動商家採用穩定幣結算,試圖構建閉環生態。這種矛盾恰恰印證了研報的核心觀點:穩定幣的推廣既需要技術基礎設施的完善,更依賴使用場景的精準對接。

監管層面,GENIUS法案的漏洞已成爲行業焦點。該法案雖禁止穩定幣發行方直接支付利息,但通過與交易所等渠道合作,實際獎勵機制仍可實現用戶收益。

美國銀行政策研究所(BPI)警告,若放任此類"代理利息"模式,可能導致銀行存款大規模流向鏈上系統,威脅信貸供給與經濟穩定。這一爭議凸顯出政策制定者在金融創新與風險管控間的平衡難題。

展望未來,美銀提出"鏈上金融資產交易"的長期願景:隨着公共區塊鏈互操作性提升及數字錢包普及,部分金融資產將實現全鏈上流轉,大幅減少法幣兌換需求。但這一轉型需數年時間及數百億美元基建投入,傳統金融機構與數字原生平臺將迎來同等機遇。

該研報特別強調,穩定幣與代幣化資產的發展將是漸進式革命,其最終形態或超出當前市場想象,但已明確指向一個更高效、包容的全球金融體系。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