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超能網)
雖然相關規定造成的波折甚多,但是NVIDIA還是爲國內玩家帶來了GeForce RTX 50系旗艦顯卡的又一個新版本GeForce RTX 5090 D v2。和年初的GeForce RTX 5090 D一樣,這次的v2版本也是交由合作伙伴們自由發揮。而我們今天要評測的顯卡,正是這一批顯卡中的T0選手之一——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Vulcan OC 24GB,火神的大名,應該沒人不知道吧?
不過在這裏還是要順便介紹一下iGame在“新卡”上的佈局:說白了,就是一切照舊,水火二神(包括白火神)、Advanced OC都有相對應的v2版。考慮到GeForce RTX 5090 D v2就是在原版基礎上更換核心和顯存而來,在產品佈局這塊確實沒必要修改太多。規格預覽iGame GeForce RTX 5090 D v2 Vulcan OC 24GB火神的GPU-Z截圖外觀即便已經是第三次和RTX 50系列的火神顯卡相遇,我還是要在開頭強調一下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是多麼巨大的一張顯卡:360 x 148.9 x 71mm的三圍加上接近3kg的重量,確實需要一個空間夠廣闊的機箱,顯卡支架這個倒不用擔心,因爲金屬支架一直是火神系列的附件之一。預覽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輪廓大體是方正的,不過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上下兩邊的銀色矛頭們並不是平直的,而是在中間處朝內收了一點。導風罩正面的裝飾是對稱的,相當具有美感。不過我想重點還是在於導風罩的材質本身——全金屬帶來的不僅是重量的增加,也包括質感的顯著提升。可以發現這次導風罩的正面裝飾不算複雜,但給人的感覺還是很棒,材質起到的作用頗爲重要。三把風鐮風扇採用了正逆轉設計,用於減少亂流。除了轉向不同外,這些風扇的規格都挺一致的,直徑爲107mm,扇葉都是9片。從圖片可以看到扇葉的排布都挺密的,給人一種不止9片扇葉的感覺。預覽來到側面,超越3槽的厚度能讓人再一次感受到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巨大。在這裏我們仍能看見熟悉的金屬觸點——用於連接專屬的智屏。這一代智屏比RTX 40系列時多了一個支架,支持0-90度的角度調節;不過分辨率則和上一代保持一致,依舊是800 x 216,iGame表示同一分辨率帶來的好處是可讓新顯卡兼容已有的動畫。針對智屏這塊,iGame還送了很多附件,比如替換智屏的燈條、智屏的底座等。你可以像以前那樣把智屏單獨拎出來當個桌面擺件用。預覽在這裏也順便介紹一下顯卡其他的燈帶在哪裏,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這次把燈帶藏在很深的地方,在銀色矛頭和導風罩本體的夾層內。這種設計足夠隱形,如果不亮機其實很難注意到它的存在。預覽從12V-2x6接口的位置可以看出,顯卡的PCB其實算長了,大概是全長的2/3。而且能發現顯卡的PCB也很高,接口這塊是主動向內凹了一點的。考慮到海景房機箱的日趨流行,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尾部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中間還有一條燈帶。同時,頂部的三個螺絲孔位也算是這種重型顯卡的標配了。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擁有3個DP 2.1b和2個HDMI 2.1b,不過要注意的是,它支持的最大顯示器數量仍然是4個。至於Turbo加速按鈕應該就不用我們多介紹了,是張iGame顯卡都會有的設計,出廠時就已經處於頻率更高的Turbo狀態。內部構造雖然RTX 5090 D v2相較於RTX 5090 D是少了8GB顯存,但是iGame在散熱這塊並沒有放鬆,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仍然是7x 8mm + 2x 6mm,共計9根熱管,再加超大面積均熱板的配置。供電部分還有金屬中框負責導熱。預覽供電配置也是沒變的,和RTX 5090 D火神一樣是18 + 7 + 6相,所用的MOSFET均是威世的SiC658A,電源管理芯片則爲MPS MP29816-A。這些基本上都是RTX 5090系列顯卡常見的組件。預覽特色功能:用iGame自在星球玩轉顯卡和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豪華硬件相配合的,便是iGame自在星球這款應用。它由iGame Center升級而來,原版該有的功能一個不落的同時,還加上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特性。在硬件調控這裏,玩家可以調節顯卡的多種參數。除了燈光之外,iGame自在星球還提供了包括頻率、風扇等選項的調節,右上角的安全時間則是一種保險措施:若顯卡在這段時間內超頻失敗,下次啓動iGame自在星球時將不會套用上一次的設置,避免了陷入啓動循環的情況。在智屏控制這裏,iGame自在星球則提供了多達8個槽位用於輪播,可設置的功能更是多樣:顯示時間、監控硬件或者播放動畫,怎麼玩都是可以的,自由度相當高。而且監控數據還很細緻,比如下圖中的GPU監控,你可以選擇偏重於顯示核心或者顯存的數據。智屏自定義界面GPU頻率監控時間顯示而智屏素材庫則擁有來自iGame和玩家設計的多款gif動畫,前面說到了這塊智屏在分辨率上是兼容上代動畫的,因此數量這方面是管夠的。動畫播放智屏素材庫(需聯網使用)測試平臺預覽測試平臺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就是AMD銳龍 7 9800X3D處理器和X870E主板、32GB雙通道DDR5-6000內存這套。被測顯卡則有些變化,在首測的時候我們測了RTX 5090 D v2,RTX 5090 D和RTX 4090,結果發現RTX 4090其實是挺沒必要參戰的,它跟其他兩張卡差距可大了。因此我們這次加入了一張RTX 5090(OC頻率爲2580MHz)——沒錯,就是用GB202-300的RTX 5090。由於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正常BIOS頻率和公版完全一致,我們這次就直接拿超頻BIOS來測試了。基準測試預覽var title_text = "3DMark基準測試"; // 標題文字 var subtitle_text = "www.expreview.com | Higher is better "; // 副標題文字 var unit_text = " "; //單位 var leftside = "8%"; //左邊空白 var topside = 50; //每組間距 var mblur = 0.05; //模糊效果 var bgopacity = 0; //背景透明度,0爲全透明 var mysort = 0; //是否排序 var myper = 1; //是否顯示百分比 var mylengend = true; //是否顯示圖例 var toplegend = 50; //圖例上端空白 var labelcolor = '#fff'; // 標籤文字顏色 var legendwidth = '90%'; //圖例寬度 var titlecolor = '#222'; //標題文字顏色 var barheight = 35; //柱高度,當爲7倍數時,不顯示刻度線 var bargap = 3; //柱間距,相當於百分值,即2% var xaxismax = null; //指定X軸最大值,null時爲自動 var autocolor = 1; //是否自動判斷顏色,0爲否,1根據品牌生成顏色 ,如果 >1 則爲AMD NV Intel 標準色, var mycolor = []; //自動生成隨機顏色 也可ANIColor("NVIDIA",3)可以生成三種NV綠,可替換成AMD Intel //var mycolor = ANIColor('AMD',4); //這樣自動生成4種AMD紅色,其它如NVIDIA、Intel同理 //var mycolor=['#953f61', '#72355f', '#d77169']; //自定義顏色 AMD紅 '#9F1417', NV綠 '#82B41B', Intel藍 '#0075C5', //var mycolor = ['#0dcc47', '#969696', '#6f7b80','5A94DF']; var data_arr = [ {"type":"Fire Strike","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111883","RTX 5090 D":"109749","RTX 5090":"111137"}, {"type":"Fire Strike Extreme","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61756","RTX 5090 D":"62869","RTX 5090":"63006"}, {"type":"Fire Strike Ultra","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34391","RTX 5090 D":"34075","RTX 5090":"34300"}, {"type":"Time Spy","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48638","RTX 5090 D":"48668","RTX 5090":"49444"}, {"type":"Time Spy Extreme","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25517","RTX 5090 D":"25526","RTX 5090":"26052"}, {"type":"Port Royal","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38156","RTX 5090 D":"38226","RTX 5090":"39192"}, {"type":"Speed Way","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14201","RTX 5090 D":"14601","RTX 5090":"14954"}, {"type":"Steel Nomad","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14435","RTX 5090 D":"14401","RTX 5090":"14859"} ]; TDInit(title_text, subtitle_text, unit_text, leftside, topside, mblur, bgopacity, mysort, myper, mylengend, toplegend, labelcolor, legendwidth, titlecolor, barheight, bargap, mycolor, data_arr, autocolor, xaxismax);
因爲換了一張顯卡,所以這圖表可以說得上是“毫無波瀾”,在Fire Strike和Time Spy這些傳統項目中,三張卡的表現相當接近——其中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和RTX 5090 D甚至可以說就是一張卡。只有在Port Royal和Speed Way這些新測試中,三張卡纔會呈現出一定的梯級分佈,但是差距也不大。
遊戲測試原生分辨率
預覽
本次的遊戲測試就還是之前那幾款遊戲。這裏的表現跟首發測試的時候差不多,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幀率也是和其他兩張卡難以拉開差距。由於頻率更高一點,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甚至能在某些遊戲中稍微勝過RTX 5090 D。當然,就具體幀率而言,這幾張卡的差距頂天了也不過3FPS,在沒有性能監測軟件的情況下,就算是盯幀高手應該也不會察覺其中區別。
DLSS性能測試
預覽
DLSS 4這個RTX 50系列顯卡的獨有優勢相信應該不用我們過多介紹了。得益於新的超分辨率AI模型、多幀生成和Reflex延遲技術的結合,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能夠同時兼顧畫面的清晰和幀率的流暢。從測試成績也能看到,對於這麼一張旗艦顯卡而言,在NVIDIA建議的4K超分辨率模式下,DLSS 4 3x的成績已經能餵飽很多高刷顯示器了。在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這種性能支持下,玩家甚至能進一步調整DLSS超分辨率模式和幀生成的倍數,來找到適合自己的遊戲設置——比如說把超分辨率模式設置成質量以獲得更好的畫面。
另外,除了這些官宣支持DLSS 4的遊戲之外,玩家還能通過NVIDIA App中的DLSS優設和Smooth Motion功能爲尚未支持DLSS的遊戲,以及一些老遊戲添加超分辨率和幀生成效果。
AI和生產力測試
預覽
UL Procyon的文字生成測試得分是綜合了平均TTFT(首token延遲)和OTS(輸出Token速度)得出的。綜合之前首發測試的成績來看的話,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雖然比RTX 5090 D的成績略低,但是仍然要比上一代旗艦RTX 4090要好上不少。
預覽
而在Stable Diffusion系列測試中,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每圖生成時間倒是沒跟RTX 5090 D拉開太大差距,這速度還是很快的。我們同時測試了ONNX運行時和TensorRT兩個引擎,從它們的時間差距中也可以看到TensorRT對生成效率的顯著提升。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是十分建議使用模型對應的TensorRT版本來進行生圖的。
預覽
在Blender和V-Ray這種3D渲染應用測試中,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和其他顯卡的差距跟大語言模型中的表現類似。不過從首測中也可以知道,雖然RTX 5090 D v2這張卡是被debuff了,但算下來還是要把RTX 4090遠遠拋開的。
溫度測試:全程不上70攝氏度
顯卡是在開放式平臺上進行溫度測試的,測試時的室溫爲26.6攝氏度。待機溫度曲線記錄的是進入系統後的10分鐘,滿載溫度曲線則是3DMark Speed Way壓力測試運行10分鐘獲得。記錄數據的應用爲GPU-Z。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散熱系統真的是一如既往地猛,GPU滿載溫度沒上過70攝氏度,維持在68攝氏度上下。待機溫度的話,就跟其他有風扇智能啓停的顯卡一樣,是緩慢上升的。
預覽
功耗測試
一如既往的,功耗測試是和溫度測試同步進行的,只是記錄數據的軟硬件換成了PCAT套件而已,又因爲數據量太大,圖表內展示的是1分鐘數據。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平均滿載功耗是627.45W,平均待機功耗爲52.29W,記錄數據中的最高滿載功耗爲681.2W。在滿載功耗這塊,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是挺貼合我們測過的iGame RTX 5090 D,但是接近50W的待機功耗是有點高,可能也跟驅動有點關係吧。
預覽
此外,爲了更精確地探究顯卡的瞬時峯值功耗,我們還會使用泰克MDO3054示波器與TCPA400+TCP404XL電流探頭來配合測量顯卡的外接供電輸入,以查看顯卡μs級的瞬時功率。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輸入電流峯值爲86.16A(1033W),平均電流爲46.44A(557W),峯值功率是平均功率的185%。
噪音測試
在GPU-Z的Log to File中我們同時記錄下了顯卡轉速情況。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的三把風扇在滿載時的最高轉速可以去到61%,大約是2125RPM。着我們把顯卡放進了環境噪音小於10dBA的消音實驗室,把其風扇還原同樣轉速,然後在30CM的距離上測試其噪音水平,測得的數據是45.2dBA。
預覽
總結:始終旗艦本色
通過測試可以看出,在遊戲性能這塊,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仍然是一張其他顯卡難以抗衡的巨物。GB202-205核心和24GB GDDR7顯存的搭配在4K遊戲中的表現並不遜於RTX 5090 D乃至原版的RTX 5090,幀率的差距之小足以讓人忽略不計。而在AI和生產力應用方面,RTX 5090 D v2雖然和RTX 5090 D有點差距,但是在成績上仍然是其他消費級顯卡所不能及的,就算是從RTX 4090升級到這張顯卡,你仍然能感受到效率的提升。
接下來說說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本身值得表揚的點,毫無疑問,散熱是排在第一位的,滿載GPU溫度全程不超70攝氏度足以證明這一整套散熱系統的強悍。其次就是iGame的一些獨具匠心的設計了,比如說這個頗具分量的全金屬外殼以及歷經多代進化的智屏,都讓顯卡增色不少。再結合iGame這個品牌多年所積累下來的口碑和支持個人送保等靠譜的售後,iGame RTX 5090 D v2火神這張旗艦顯卡的本色是未曾更改的。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