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雷科技)
據數碼閒聊站爆料,iPhone 17e或將搭載與iPhone 16同款的屏幕,同時支持靈動島功能;後攝依舊爲4800萬像素單攝,搭載A19處理器。
其配置刀法大概率與iPhone 16e一致——比標準版少一個CPU核心,比Pro版少兩個CPU核心,以此維持產品“等級森嚴”。 不過相較於iPhone 16e,iPhone 17e終於摒棄了劉海設計,不再將靈動島作爲區分產品等級的限制。
小雷認爲,這是由於蘋果在iPhone 16e的“市場實驗”中嚐到了甜頭,因此才“慷慨”地將靈動島功能下放,以吸引更多用戶。
時間拉回 iPhone 16e 發佈前,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爲這款單攝劉海屏手機會被命名爲 iPhone SE4,甚至覺得機身模組會沿用 iPhone XR 的設計,並且搭載同一塊 LCD 屏幕。
沒人能想到,新機最終命名爲 iPhone 16e,還採用了全新開模的機身。甚至在搜索 “SE4” 時,百度百科還會將其與 iPhone 16e 關聯到一起 —— 因爲在大衆認知裏,蘋果主打性價比的手機系列命名就是 SE。
但 SE 系列的全稱是 Special Edition(特別版本),最大特點是 “老瓶裝新酒”:初代用 iPhone 5s 的機身搭載與 iPhone 6s 相同的 A9 芯片,第三代則用 iPhone 8 的機身搭載與 iPhone 13 相同的 A15 仿生芯片。
由於沿用舊有機身模組能極大壓縮成本,SE 系列一直是消費者印象中 “最便宜 iPhone” 的代表。因此,當 iPhone 16e 的配置開始爆料時,纔會被誤認爲是 iPhone SE4,而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e 系列的定位和SE系列有所不同,小雷在之前16e發佈的時候說過,e 系列相當於 Lite 版,是蘋果 “精湛刀法” 的體現:降低芯片、屏幕、相機等配置的同時,加大電池容量,既保證 e 系列不會越級,又保留了良好的基礎體驗,同時也是 “最便宜 iPhone” 定位的延續。
不過在小雷看來,iPhone 16e 是蘋果對中端市場的一次試探。如同此前推出的 Plus 版本,試圖用標準版配置的大屏吸引用戶;但從 iPhone 17 系列砍掉 Plus 版本來看,這一市場實驗顯然以失敗告終。
所以,若 e 系列給蘋果帶來的收益未達預期,隨時可能被其他產品系列替代。就目前而言,推出 e 系列不僅是爲了填補產品線中的性價比空位,更是爲了成爲老機型用戶的換機首選。
而 e 系列其實肩負着一項重要任務 —— 留住 iPhone 老機型用戶,這也是它推出的關鍵原因之一。蘋果的 “釘子戶” 數量遠超想象,比如 2018 年發佈的 iPhone XR,如今在酷安社區仍有不少用戶討論。
這些老機型用戶或許是出於對 iOS 系統的喜愛,或許是受經濟條件所限未能換手機,他們雖常被忽視,數量卻十分龐大。蘋果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 Apple 官網中,iPhone 16e 的機型對比對象既不是 15 系列,也不是 14 系列,而是更早發佈的一批機型(見下圖)。
其中最 “年長” 的是 iPhone 11,於 2019 年 9 月 11 日發佈,距今已近 6 年。對於這些用戶來說,iPhone 16e 被吐槽的 “低劣配置”,恰恰是他們想要升級的地方。
而蘋果的精準刀法,確實讓 iPhone 16e 的銷量達到了預期。市場調查機構 CIRP 的最新報告顯示,iPhone 16e 在 2025 年 6 月美國 iPhone 銷量中佔比 11%—— 要知道,此前市場定位相似的 SE3 同期市場份額僅爲 5%;其全球銷量也已突破 715 萬臺。這樣顯著的提升,足以表明 e 系列的策略具備可行性。
小雷也收集了 Reddit 上外國網友對 iPhone 16e 的使用體驗,發現大部分機主選擇這款手機的理由集中在電池容量大、機身輕薄,且沒有過高的相機需求。更有用戶直言,即便再多測評者詬病 iPhone 16e 缺少 Magsafe、配置一般,也不影響實際用戶選擇這款手機,銷售數據也確實證明 iPhone 16e 是一款受歡迎的產品。
同時,購買 iPhone 16e 的部分用戶此前使用的是 iPhone 12 這類老機型,這也印證了上文的觀點:這款手機確實是蘋果給 “釘子戶” 的一份 “禮物”。但 iPhone 16e 在國內的銷量卻未達蘋果預期,僅爲 17.1 萬臺,不足全球銷量的 3%。爲何配置相同的機型在國內外會出現如此大的銷量差距?小雷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如今,iPhone 16e 在百億補貼後,128GB 版本疊滿優惠券仍需 3798 元,價格剛好卡在國產安卓旗艦系列的標準版區間 —— 這正是國內廠商競爭最激烈的價位,可選機型也相對更多。
今天小雷就彙總了 OVM 三家旗艦系列的標準版,與 iPhone 16e 進行簡單的參數對比,主要涵蓋影像、屏幕、續航及內存四個方面,從硬件角度帶大家瞭解 iPhone 16e 在這個價位國內賣不動的原因。
從參數來看,在這四個維度上,iPhone 16e 與同價位國產機型的硬件差距明顯。尤其是影像配置,國產三大廠商的機型基本都支持光學變焦和微距功能。可以說,在當下的國內手機市場,這個價位的機型在影像功能上必須滿足用戶的絕大多數需求,而 iPhone 16e 這樣極端的單攝設計,註定會在各項參數對比中全面落於下風。
同時,120Hz 屏幕、大容量電池、快充以及 256GB 起步的存儲配置,都是蘋果目前無法滿足的。在價格方面,小雷也選取了百億補貼中的最優價格供參考,發現 iPhone 16e 竟是其中最貴的,頗有種 “鳥槍當炮” 的感覺。
最讓蘋果感到壓力的,應該是國內安卓手機正在慢慢取代 iPhone 的位置。2024 年下半年,國產手機掀起一股浪潮,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 “強兼蘋果”,即強行兼容蘋果的生態。
從國產手機開始支持 Live Photo 起,國內廠商便逐步滲透蘋果的生態。上文提到的 vivo X200S 發佈時就喊出 “最強蘋替” 的口號,這款手機可以直接接收 iPhone 的消息甚至電話,還支持一碰互傳,能連接 Apple Watch 和 AirPods 並在手機上直接顯示電量。
而 HyperOS 2.0 的更新,讓小米手機與 Mac 實現文件快速互傳和鏡像投屏;就連 AirDrop,小米也能通過互聯服務 APP 復刻,傳輸效率甚至更高,近期的更新更是支持 Mac 直接使用小米手機的屏幕。
同樣,ColorOS 15 也開始支持 iPhone 的一碰互傳功能。可以說,國內廠商是 “明牌” 搶佔 iPhone 在蘋果生態中的位置。在小雷看來,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此前蘋果佈局生態時,已將平板、筆記本、主機、耳機等智能設備與 iPhone 高度綁定,導致擁有這些設備的用戶只能選擇 iPhone,而將所有設備更換顯然不現實。
因此,國內廠商採取的策略是,通過硬件碾壓加軟件適配,取代 iPhone 在生態中的 “控制者” 地位,同時在價格上做出更多讓步,這也使得不少 iPhone 用戶實現了無縫換機。這正是 iPhone 16e 在國內銷量低迷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蘋果 AI 在國內遲遲無法落地,讓蘋果的最後一張牌也難以打出。原本 iPhone 16e 作爲性價比機型,應成爲蘋果 AI 最便宜的入口,但計劃的推遲使其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此外,國內手機的 AI 體驗發展迅速,一鍵識屏、AI 相冊、AI 助手等功能的完善,讓用戶對自己的手機產生了難以替代的使用習慣。而硬件跟不上、軟件不佔優的 iPhone 16e,自然成了市場競爭中的 “犧牲者”。
那麼 iPhone 17e 呢?小雷對這款機型在國內的銷量持悲觀態度。
據爆料,iPhone 17 標準版的屏幕已支持 120Hz 高刷新率,而作爲 “下級” 機型的 iPhone 17e 需遵守產品等級劃分,大概率仍會配備 60Hz 屏幕。處理器方面也會被 “砍一刀”,影像配置同樣如此。
iPhone 17e 就像被分享的拼多多鏈接一樣——到處挨刀。儘管價格有所下調,成爲目前最便宜的 iPhone,但面對國產手機 “軟硬兼施” 的戰術,即便強如蘋果,也很難啃下中端市場這塊大蛋糕。
不過,若蘋果 AI 能真正在國內落地,或許會吸引一部分用戶購買 iPhone 17e,將其作爲體驗蘋果 AI 生態的入口。但到那時,國產手機的 AI 功能可能已全面覆蓋到各個產品線。面對這一系列不利因素,蘋果會改變策略嗎?iPhone e 系列又該如何在國內市場立足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