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財報季被一些澳大利亞最大公司的股價暴跌主導,原因是業績結果未能達到股東的高企預期,引發了市場的“殘酷”反應。
建築材料公司James Hardie、醫療保健巨頭CSL以及聯邦銀行(CBA)成爲迄今爲止的最大“受害者”,過去幾周,這幾家公司單日跌幅就抹去了股市數十億澳元的市值。
“太殘酷了。”Ten Cap基金經理劉君蓓(Jun Bei Liu)對《澳洲金融評論》表示,“我們看到股價對業績波動的反應遠比以往劇烈,一旦公司未達預期,股價就會出現雙位數的下跌。”
James Hardie的股價在週三幾乎崩跌30%,此前該公司因美國住房市場放緩削弱了銷售,被迫下調全年盈利預期,6月季度淨利潤暴跌60%,僅爲9600萬美元。
醫療巨頭CSL的市值則蒸發超過200億澳元,其股價在週二大跌近17%,創下歷史最大單日跌幅。投資者被該公司裁員3000人、剝離疫苗業務的計劃嚇壞。週三CSL股價又下跌2%。
“我認爲ASX前20大公司中,從未有哪家出現如此單日暴跌後,第二天還繼續下跌的情況。”劉君蓓指出,她在CSL中持有小部分倉位。
IG市場分析師Tony Sycamore形容,CSL的財報反應是“近年最重磅的盈利炸彈”。“令人失望的營收以及激進的重組計劃,震驚了投資者,造成市場一窩蜂式的拋售。”他說。
聯邦銀行(CBA)同樣承壓,儘管程度較輕。上週它股價下跌5.4%,拖累ASX指數,原因是儘管公佈了102.5億澳元的現金利潤,但股價早已接近30倍市盈率,這份業績不足以推動股價繼續上漲。
IML高級基金經理Hugh Giddy表示,雖然James Hardie在財報日跌幅比CSL更慘,但考慮到盈利預期較市場共識下調約40%,其實情況還可能更糟。
“James Hardie發佈的指引非常令人失望,此前它斥資140億美元收購美國戶外建材公司Azek的交易,已讓股東不滿。”他說。
“相比之下,CSL股價因一些潛在問題下跌20%,但我們仍認爲其長期盈利增長前景大體完好。”
不過,並非所有公司都一片慘淡。瑞銀(UBS)指出,截至上週末,已有六家公司獲分析師上調評級,而五家公司遭下調。
亮點公司包括家庭追蹤應用Life360(財報日上漲7.8%)、醫學影像軟件商Pro Medicus(上漲6.2%),以及母嬰零售巨頭Baby Bunting,其FY26盈利指引超預期,股價飆升40%。
CMC Markets澳洲高端客戶主管Fraser Allan表示,本季最令人震驚的是“防禦型權重股”如CBA和CSL,竟迅速變得動盪。“這提醒我們,即便是藍籌股,也並非刀槍不入。”他說。
電信公司DigiCo本週一財報僅是“小幅不及預期”,卻暴跌14.1%。Lendlease則上演“戲劇性反彈”,股價大漲6.7%,因其全年淨利潤扭虧至2.25億澳元,而上年虧損高達15億。
Atlas Funds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Hugh Dive還提到電力和天然氣零售商AGL Energy,上週預告明年利潤可能下滑後,股價暴跌13%。“關鍵在於能否符合市場預期,一旦沒達標,後果非常劇烈。”他說。
Dive還將Seek、Lendlease和地產公司Stockland列爲贏家。Stockland在公佈營收增長4.8%後,股價週三大漲近8%。
不過,電子零售商JB Hi-Fi上週公佈財報時股價下跌8.4%,但此後已反彈超過12%。
Life360則被多位基金經理點名爲最大贏家。Ten Cap的劉君蓓、CMC的Allan,以及Elm Responsible Investments的首席投資官Jai Mirchandani都認爲,這家“家庭追蹤應用”是本季的最大亮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