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淨利潤同比增長22%,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翻番,聯想集團(00992)2026財年錄得開門紅。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8月14日,聯想集團發佈2025/2026財年Q1業績,實現營收1362億元,同比增長22%,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28.16億元,同比增長22%,而按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達112%,盈利能力強勁。期間該公司各項業務全面開花,均保持高增趨勢。
該公司三大業務集團IDG集團、ISG集團及SSG集團期間分別實現收入135.6億美元(約973億人民幣)、42.9億美元(約310人民幣)及22.58億美元(約163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7.8%、35.8%及19.8%。在特朗普“關稅戰”全球經營環境下,聯想集團保持了雙位數的業績增速,並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得益於公司的“反脆弱”模型,帶來業績增長持續性。
這“反脆弱”模型包含了該公司的多維優勢,核心包括多元業務戰略下全面領先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全球化市場和強大的供應鏈系統以及在AI領域的前瞻性的佈局。
尤其是AI領域的佈局,自2023年喊出“AI for All”口號,全業務AI加速,去年5月AI PC發佈後充分穩固了在個人智能AI硬件的領頭羊地位,而在AI PC驅動下,在本季度其PC業務更是創下15個季度以來最快增速。各項業務全面加速增長,基本面驅動下,該公司也迎來了全新的投資機遇。
全面高增,多項業績指標創歷史新高
實際上,今年二季度全球營商環境並不友善。在2025年4月,特朗普以“對等關稅”爲名,向全球各國發起了“關稅戰”,尤其是針對中國加徵更高的稅率,歐盟及中國均作爲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均作出了回擊,“關稅戰”打響。關稅戰加重了全球貿易的不穩定性,無疑引發了全球供應鏈的深度重構。在5月份的Q4業績會上,媒體向管理層提出的最多的問題就是關於關稅對集團業績的影響。彼時,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做出了“市場份額不掉、利潤不掉”的承諾。
事實證明,即便在這樣的背景下,聯想集團依舊保持了強勁的業績增長。本財季,公司各項業績指標均非常搶眼,收入創下單季度歷史新高,盈利能力翻倍,其實按季度看,該公司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收入及淨利潤的中高雙位數增長。
從業務上看,各項業務全面實現雙位數的增長,ISG集團增速領跑,期間IDG集團、ISG集團及SSG三大業務集團收入份額分別爲71.5%、22.78%及11.99%。另外,在全球化佈局下,該公司在亞太區、中國、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及美洲區四大區域均實現增長,尤其在重要區域實現大幅增長,其中亞太市場增長了37%,中國市場增幅達36%。
圖片來源:公司財報
聯想集團在各個領域均超越了行業的增長水平,且在逆週期下不斷穩固龍頭地位及強勁的競爭力。以PC業務爲例,根據IDC公佈的2025年第二季度PC出貨量數據,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增長6.5%,而聯想集團出貨量增長達15.2%,市場份額提升至24.8%,穩居全球龍頭,位於第二名惠普僅增長3.2%,第三名的戴爾則下滑3%,市場份額分別下滑至20.7%及14.3%。
在逆境中超預期的業績表現,反應了聯想集團清晰的業務戰略以及混合式AI路線的發展成果,打造了強不可催“反脆弱”模型。
“反脆弱”模型的三個核心維度
聯想集團的“反脆弱”模型是基於在逆勢環境中表現出來業績抗性以及業務增長的可持續性,經過了歷史長河的考驗,在不可抗力的風險以及逆經濟週期中,依然保持着行業領導地位。而該公司的“反脆弱”模型主要體現在三個核心維度:
第一個維度:多元業務下產品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衆所周知,聯想集團是PC供應商,但這只是該公司一項業務,近年來非PC業務高速發展,收入份額已佔到接近50%。該公司旗下包括IDG集團、ISG集團及SSG三大業務集團,每個業務集團都保持了穩健的增長,避免單一業務風險。且三大業務集團的多個領域處於行業領導地位,爲業務發展帶來強勁競爭力。
以IDG集團爲例,期間實現營收17.8%的同比強勁增長,其中PC業務創下15個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AI PC持續成爲行業增長驅動力。2026財年Q1,聯想中國市場具備“五大AI特性”的AI PC出貨量佔比已達筆記本總出貨量的27%;而在全球市場,AI PC出貨量已佔整體PC出貨量30%以上,Windows AI PC的市場份額有望超越整體Windows PC市場份額,並穩居全球Windows AI PC市場第一。
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AI PC出貨量預計同比增長77%,並有望在2027年達到PC總出貨量的70%。AI PC的高成長以及龐大的市場前景,將持續穩固聯想集團在全球PC領域NO.1的位置,並拉大同行的份額差距,驅動IDG集團業績持續性高增。
第二個維度:全球化市場和供應鏈。
聯想集團業務覆蓋全球180個市場,憑藉多元市場佈局實現各區域均衡成長,亞太區、中國、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及美洲區分別爲該公司總收入帶來20%至33%的均衡貢獻,避免了單一市場風險。可以看到,在2026財年Q1,其各大區市場全面驅動增長,其中中國及亞太區(除中國外)的收入增長均超過35%。
值得一提的是,聯想集團的全球化市場並非單一的銷售市場,該公司建立了全球的製造佈局,在十多個國家擁有30多個製造基地,從而能實現這種“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獨特模式,打造了“中國+N”的模式。而且該公司以ODM+的端到端的運營,保證成本端的競爭力,本地交付下能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同時也能很好地對標業界最佳實踐。
“中國+N”及製造全球化,爲該公司打造了牢不可摧的供應鏈生態,帶來製造成本端的競爭優勢以及需求端的供應優勢,同時能夠保持在科技的最前沿水平,保持產品競爭力。該公司朋友圈強大,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包括英偉達及高通等上游芯片巨頭,另外其在Gartner全球供應鏈的榜單上持續保持在前十位,是亞太所有企業中的第一位。
第三個維度:AI前瞻性佈局。
聯想集團於2023年提出研發翻倍計劃,基於AI投入的背景下,同時喊出了“AI for All”口號,2024年5月推出全球首款AI PC,全業務AI加速滲透,不斷提升產品力,並賦能業務實現持續性增長,自2024年以來,該公司三大業務集團實現了五個季度的增長。而在混合式AI戰略下,其AI智能體的發展速度遠超市場預期。
在個人智能體方面,該公司打造了AI PC、AI智能手機以及AI終端設備等多樣化產品,並在中國推出搭載“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的AI PC產品,穩固AI PC的全球龍頭地位。而在企業智能體方面,ISG及SSG作爲場景入口,其AI基礎設施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5%。充分驗證了該公司在企業智能體的佈局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正加速推進構建統一AI入口,探索跨終端、跨生態的智能體驗新範式,同時也正在構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廠,開發智能體平臺,以推進聯想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的全面落地。AI智能體已成爲AI時代下的重要賽道入口,該公司已率先完成了不同領域的佈局,牢牢把握先發優勢,搶佔市場份額,穩固龍頭地位。
估值向上,業績破繭之後再起航
“反脆弱”模型爲聯想集團築造了強大的競爭壁壘以及牢固的護城河,並驅動公司貫穿經濟週期以及不可抗力的經濟風險,保持業績長青。而公司強勁的基本面也體現到了估值上,以年線看走出了長牛趨勢,2018年以來其市值翻了5倍,作爲長期投資者也獲得可觀的市值溢價回報率。
在今年4月特朗普發起關稅戰,導致大市動盪,而該公司表現遠超大市,當月雖有回撤但顯然更抗跌,且次月開始持續上攻,且連續四個月收紅,市值升幅24.7%。價值投資者不斷加倉,港股通持股份額提升,截止8月15日,港股通持股數量8.78億股,相比於4月初增加了1.23億股,市值增加14.79億港元,充分證明了投資者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
然而,該公司估值仍是被低估的,目前PE(TTM)僅爲10倍,以往的估值邏輯主要基於業績增長驅動,而業績也較大依賴於PC業務,因此更多的是看PC業務的成長邏輯。但非PC業務佔比近50%,ISG及SSG兩大業務高速增長,尤其是AI智能體的驅動,應以AI賽道進行估值重塑。
在未來十年的AI黃金時代,聯想集團憑藉着AI智能體先發優勢,龍頭地位優勢、產品技術優勢以及全球化優勢,有望引領AI多極萬億賽道的發展,並反映到業績增長上,長期價值的釋放,進一步驅動估值的向上。參照英偉達的估值路線,按照AI賽道估值邏輯該公司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
該公司也得到了各大投行的看好,並持續上調目標價,比如里昂證券認爲公司首財季盈利遠勝市場預期 上調目標價至12港元;小摩認爲公司PC強勢,2026年的盈利將有望上升,上調目標價至13港元;花旗研究將聯想集團目標價也從13.30港元上調至13.60港元;滙豐研究認爲受惠商用個人電腦換機週期 ,上調目標價至12.9元。結合各大投行目標價,平均在13港元,相比於現價高出20%。
綜合來說,得益於“反脆弱”模型,聯想集團在逆週期及不可抗力的經濟風險中保持業績持續高增,業務全面開花,盈利能力顯著提升,而其AI智能體發展更是遙遙領先於同行,其中AI PC全球龍頭地位穩固,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在AI多極萬億賽道上,該公司也將迎來估值重塑的投資機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