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快速淨買入中國股票

券商中國
08/24

  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態度正在發生重大轉變。

  高盛最新發布的數據,對沖基金以7周來最快速度淨買入中國股票,既有多頭買入也有空頭回補。另據野村證券的報告,新興市場基金機構在7月份對印度股市的持倉配置權重大幅下降,而對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配置權重則大幅增加。

  從市場表現來看,8月22日,中國資產全線爆發,滬指漲1.45%,站上3800點,再創10年新高;科創50指數更是暴漲超8%;恒生科技指數大漲2.7%;美股市場的中國資產亦集體大漲。

  展望後市,多家外資機構認爲,賺錢效應正在吸引場外資金入市,中國股市還將迎來更強勁的資金流入,本輪上漲的動力仍然較強,且中國股票的估值仍具備較高的吸引力。

  外資爆買

  當地時間8月22日,高盛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根據機構經紀數據,對沖基金以7周來最快速度淨買入中國股票,既有多頭買入也有空頭回補。

  高盛對沖基金機構經紀業務的數據顯示,中國是8月份全球對沖基金淨買入量最大的市場,其中90%的對沖基金持有中國股票的多頭頭寸。

  從市場層面來看,8月22日(週五),A股、港股市場集體爆發,截至收盤,滬指漲1.45%,站上3800點,再創10年新高;深證成指漲超2%,創業板指漲超3%;科創50指數暴漲超8%。恒指漲0.93%,恒生科技指數大漲2.71%,恒生國企指數漲1.17%。

  與此同時,美股市場的中國資產亦全線大漲,截至美東時間週五收盤,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大漲2.73%,兩倍做多滬深300ETF、三倍做多富時中國ETF均暴漲6.5%,中國科技ETF、兩倍做多中國互聯網股票ETF大漲超5%。

  中國資產的持續上漲正在吸引更多外資進場。

  野村證券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新興市場基金機構在7月份對印度股市的持倉配置權重大幅下降,而對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韓國市場的配置權重則大幅增加。

  這表明,新興市場基金機構正將大量資金從印度股市轉移到中國A/H股和韓國股市。

  野村證券統計了全球大型新興市場基金樣本的配置數據,以追蹤新興市場亞洲股票頭寸的變化。

  摩根士丹利提供的數據顯示,6月中國股市獲得外資機構投資者12億美元的淨流入,7月這一勢頭進一步擴大,總淨流入增至27億美元。“我們還觀察到全球大型亞洲(除日本外)主動管理型共同基金顯著減少了空頭頭寸,”在這樣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預計,中國股市接下來將迎來更強勁的資金流入。

  與此同時,海外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加倉中國資產。據韓國證券登記處的數據,截至週三,今年以來,韓國投資者已向香港股票交易注入58億美元。這一金額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額。

  東吳證券分析師表示,今年5月和6月,外國投資者淨增持中國境內股票和基金達188億美元。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外國資本可能繼續流入A股市場。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近公佈的數據也顯示,2025年上半年外資淨買入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扭轉了過去兩年淨減持趨勢,其中5月、6月淨買入規模大幅增至188億美元。截至7月底,外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近2.4萬億元。

  有分析認爲,國際資本因“害怕錯過中國科技進步紅利(FOMO)”而加速增持,年初以來恒生科技指數掛鉤的ETF淨流入超過70億美元,帶動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超過26%。

  外資看多中國資產

  站在當前時點,外資對中國資產的後市展望也愈發樂觀。8月公佈的美銀調查報告顯示,基金管理者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樂觀情緒上升,預計中國經濟將更加強勁,這是自202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高盛分析師認爲,由於大量閒置資本尚未進入市場,中國資產本輪上漲的動力仍然較強。估計中國家庭持有55萬億元人民幣“超額存款”,目前僅有22%的家庭金融資產配置在基金和股票上,意味着潛在資金流入規模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表示,8月以來A股上行斜率逐步陡峭,主要指數突破2024年10月高點後產生的賺錢效應正在吸引場外資金入市。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指出,本輪A股上漲得益於流動性改善,資金正在從債券市場和存款轉向股市。但與過去幾輪短暫衝高有所不同的是,在岸長期國債收益率自6月以來持續走高,這表明投資者對長期宏觀經濟前景持更爲積極看法。

  摩根士丹利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預計外資的流入趨勢可能會加速,一方面中國監管機構努力提高股東回報,另一方面中國股票市場估值具備吸引力以及美國降息預期不斷升溫,美國利率下行將帶來其他國家資金迴流,也會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新增流量。

  美國全球投資公司惠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的宏觀策略師Johnny Yu表示,中國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好於預期,投資者尚未充分關注新消費與服務、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可再生能源、電氣化、生物技術以及高端高附加值製造業等領域的結構性變化。

  多家外資機構指出,中國成長股的核心吸引力在於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競爭優勢,AI、高端製造和半導體等領域已取得突破性進展。瑞銀等機構認爲,中國企業在AI應用、創新藥等領域的商業化速度已超越歐美,形成全產業鏈閉環優勢。

  來源:券商中國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