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走向本土化——利用“中國大腦”融入市場

TradingKey中文
08/23

TradingKey - 特斯拉正試圖用一顆“中國大腦”來拯救其在中國市場的地位。面對2025年前七個月六次出貨量同比下滑的嚴峻現實,這家曾以“科技顛覆者”姿態進入中國的美國車企,正悄然放棄其全球統一的技術路線,轉向一場深度的AI本土化實驗。

最新證據來自其官網更新的服務條款:特斯拉計劃在中國銷售的車輛中,引入由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共同支持的車載語音助手。其中,“豆包”負責核心語音指令,Deepseek處理交互聊天,系統則部署於字節的“火山引擎”雲平臺。這意味着,未來中國車主的語音指令將不再通過特斯拉的全球系統處理,而是由本土AI“實時翻譯”並執行。

這一轉變的深層邏輯標誌着特斯拉從“技術輸出者”向“技術適配者”的戰略退讓。在中國,消費者早已習慣比亞迪吉利等本土品牌提供的高度智能化、場景化座艙體驗。特斯拉引以爲傲的極簡主義交互,在這裏反而成了“不夠聰明”的代名詞。事實上,特斯拉如此舉措早已在此前有所體現——特斯拉放棄自研AI芯片,認爲自研的AI5、AI6已經足夠效率化。

實際上,這是一場關乎數據與合規的生存博弈。將AI核心處理留在國內,不僅能提升響應速度和語義理解能力,更能滿足中國對數據本地化和內容審查的嚴格要求。在地緣政治和技術主權日益敏感的背景下,這已不是“加分項”,而是“必選項”。

需要注意的是,寶馬、奧迪等外資品牌也已牽手阿里百度等本土科技巨頭。特斯拉的入局,凸顯了在AI定義汽車的時代,跨國車企若想在中國佔有一定市場份額,就必須讓渡部分技術主權,融入本地生態。這不再是一場“誰的自動駕駛更先進”的競賽,而是一場“誰更懂中國用戶”的本土化生存戰。特斯拉的“中國大腦”,或許正是其在中國持續發展的關鍵。

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