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數據或被外資減持 業績預期較為悲觀

中國經營網
08/23

  近日,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新加坡淡馬錫控股旗下ST Telemedia(以下簡稱“STT”)考慮悉數出售萬國數據(09698.HK)的持股。消息指,STT正在向潛在買家探討對其手中所持有的萬國數據股份的興趣。

  同時,據知情人士稱,美國投資公司KKR正在洽談收購總部位於新加坡的STT Global Data Centres(以下簡稱“STT GDC”)公司,該交易對這家亞洲基礎設施提供商的估值可能超過50億美元。

  消息人士表示,萬國數據股價近期的上漲,可能使STT難以找到買家出售所持股份,又稱該公司可能會分批減持,亦有可能決定不出售股份,指目前討論尚處於初期階段。

  8月20日,萬國數據發佈第二季度財報。從財報來看,雖然其在第二季度虧損,但從整體來看,上半年,萬國數據的大部分指標處於增長態勢。

  身處熱門賽道,處於增長擴張階段,STT爲何要考慮出售萬國數據股份?美國投資公司KKR收購STT GDC與STT出售萬國數據有無關聯?

  多位受訪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萬國數據股價因行業景氣度攀升(IDC需求激增+政策紅利),正處於歷史高位,此時退出可最大化股權增值收益。萬國數據方面沒有回覆記者的採訪。

  STT從“控股運營”向“資本回收”

  STT爲何要考慮出售萬國數據股份?濟安研究院研究員萬力分析,從資本運作角度看,STT此前已持有萬國數據多年,當前其A類股權持倉約爲34%,在總投票權中約佔20%,具備較強的控制權基礎。然而,隨着萬國數據近期股價階段性反彈,市值重回一定水平,部分戰略股東自然會評估是否要適時兌現長期持倉收益。

  同時,萬力指出,STT如果就全球數據基礎設施投資策略進行結構性調整,出售萬國數據部分股權也可視爲資產再配置行爲。在萬國數據已成功推進REIT、資產證券化等資本運作手段的背景下,大股東適時退出、實現財務回報,也是常見情形。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張思遠向記者指出,STT正推進兩項核心交易:一是出售萬國數據34%股份,二是其全球數據中心業務(STT GDC)或被KKR以超50億美元收購。KKR收購後,STT可能聚焦數據中心直接運營,剝離非核心股權投資,實現業務聚焦。“STT此次減持萬國數據或延續‘投資—培育—退出’的資本運作模式,將資金投向更高增長領域。”張思遠說。

  談及KKR收購STT GDC和STT出售萬國數據兩件事的關聯問題,萬力指出,從資本路徑上看,這兩件事雖獨立推進,但高度相關。KKR若洽談收購STT GDC,意味着STT有可能在全球數據中心資產板塊進行全面戰略性退出。

  萬力表示,一方面,STT出售旗下STT GDC實體,有助於釋放全球化資產估值,盤活資本;另一方面,若同步或此後出售萬國數據的股權,則構成其全球數據中心業務從“控股運營”向“資本回收”的系統性動作。這也可能是淡馬錫在重新評估其基礎設施板塊資產收益率、區域佈局與資本效率的背景下的綜合策略體現。從時間邏輯和方向一致性來看,確實可以視爲兩項交易在同一戰略框架下的雙向推進。

  張思遠向記者表示,如果KKR收購STT GDC屬實,此事跟STT出售萬國數據不存在直接關聯,但可能有戰略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主體存在差異。KKR收購的是STT旗下直接運營的數據中心資產(STT GDC),而萬國數據是STT的參股公司,兩者分屬不同業務板塊。但是,二者有戰略協同邏輯。KKR作爲私募巨頭,可能推動STT剝離非核心資產以優化資本結構。STT GDC與萬國數據在業務上無直接競爭,出售股份或爲獨立決策,但不排除KKR主導下的資產梳理。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向記者表示,從交易結構看,KKR作爲PE(私募股權)機構,擅長資產重組,其入主後大概率會推動標的公司進行戰略收縮,優先處置非主業資產以聚焦亞洲數據中心主業——萬國數據恰屬數據中心一類的標的。KKR可通過打包出售萬國數據股權實現快速變現,或將其納入自身全球IDC資產組合進行跨區域整合。

  “需警惕的是,此類槓桿收購常伴隨債務置換壓力,迫使賣方加速資產週轉。儘管目前無直接證據表明兩筆交易綁定,但商業邏輯上存在顯著關聯性,後續需關注交易條款中是否設置排他性條款。”郭濤表示。

  “不過,從市場反饋和消息來源來看,目前出售仍處於初步探討階段,尚未確定最終路徑,可能採取分批減持、引入戰略投資人,亦不排除維持現狀。因此,當前更應理解爲戰略評估與結構優化的起點,而非最終結論。”萬力補充道。

  機構看空萬國數據盈利預期

  8月20日,萬國數據發佈第二季度財報。2025年第二季度,萬國數據淨收入同比增加12.4%,達到29億元,公司的淨虧損爲7060萬元,淨虧損率從去年同期的9.0%降至2.4%。在上半年,萬國數據實現營業收入約56.23億元,同比增長12.2%;毛利潤約13.34億元,同比增長22.71%;歸屬於萬國數據控股有限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約6.64億元,同比扭虧爲盈。

  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表示,展望下半年,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大力推動下,國內一線市場將湧現更多新商機,已爲此做好充足準備,將充分把握市場機遇。

  記者注意到,雖然萬國數據目前運營狀況良好,但Wind數據卻顯示,研究機構對於萬國數據2025年和2026年的業績預測較爲悲觀。

  根據Wind數據給出的盈利預測(最近180天之內,券商給出的預測數值的算數平均值),萬國數據2025年淨利潤預計虧損7.5億元,2026年全年淨利潤預計虧損4.35億元。

  “這其實反映了IDC企業在擴張期的典型財務結構特徵。”萬力表示,萬國數據當前雖處於盈利狀態,但新園區建設、設備更新、海外擴展、客戶定製化項目等開支使得折舊攤銷與利息支出居高不下,影響其GAAP(通用會計準則)口徑的利潤表現。

  此外,由於會計準則限制,南方安國數據中心REIT注資所帶來的現金回收未能即時全部計入利潤表,而是分期攤銷。因此,市場模型預測可能滯後於財務結構優化進程。

  萬力同時提及,更重要的是,當前對萬國數據的“虧損預期”,往往反映的是靜態測算而非動態調節。例如忽略了REIT融資帶來的負債結構改善、新增項目投產後的運營拐點,或AI算力需求帶動的溢價客戶比例提升。

  “因此,若從自由現金流、EBITDA或運營利潤角度評估,萬國數據的真實經營質量可能被市場低估,這也正是其通過REIT優化資本結構的一個關鍵背景。”萬力表示。

  張思遠表示,Wind數據顯示,萬國數據2025年計劃43億元資本開支,用於新訂單交付,折舊攤銷壓力大。子公司DayOne拓展東南亞市場,2025年和2026年都預計虧損。批發型IDC價格戰導致單機櫃收入增長放緩,內卷式競爭進一步侵蝕利潤。

  記者注意到,萬國數據二季度財報顯示,2025年第二季度,萬國數據股權投資對象DayOne在運營和財務方面均取得顯著進展。公司本季度新增數據中心簽約容量246MW,總簽約容量突破780MW,有望提前實現“3年內簽約1GW容量”的目標。DayOne泰國項目已與核心客戶完成簽約,同時在芬蘭的第二個數據中心園區也已啓動建設。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