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傾傾 定慧
【新智元導讀】蘋果已悄然成立代號“AKI”(Answers, Knowledge & Information)新團隊,致力打造類ChatGPT的“答案引擎”,可整合網頁信息直接生成回答,計劃嵌入Siri、Safari、Spotlight等系統核心功能。這是蘋果重塑AI搜索主控權的重大舉措。
1985 年夏,喬布斯在瑞典南部Lund大學活動期間,於Svaneholm Castle的晚宴上發言。
他當時正處於離開蘋果前夕,這次演講是對“下一代計算媒介”的公開思考。
喬布斯提到一種所謂的“智能AI”,那時候離ChatGPT的誕生足足還有38年。
喬布斯用“Alexander the Great could consult Aristotle instantly”爲例,強調個人電腦將成爲“智力能源”。
他預言未來會有一種免費的智力能源,或許那一天我們可以直接“問問Aristotle(亞里士多德)”,讓他的智慧活過來。
這比喻後來被學界稱爲“Digital Aristotle”,成爲AI輔助學習的重要概念源頭。
這聽起來似乎和當今ChatGPT爲代表的AI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甚至和ChatGPT剛剛推出的“學習模式”異曲同工。
按理說,帶着喬布斯基因的蘋果應該在AI上會有足夠的“先發優勢”,但事實是現在蘋果的AI實在太拉垮了!
不知道喬布斯看到現在的蘋果AI,棺材板還能不能壓得住。
當馬斯克Grok裏的雙馬尾小姐姐都能侃量子力學、深度學習原理時,Siri依舊停留在“設個鬧鐘”、“播報天氣”的初級階段。
2010年,喬布斯以2億美金收購語音應用軟件Siri(是的,Siri一開始只是應用商店的一款應用)。
2011年10月,蘋果發佈會上,Siri首次作爲蘋果內置助手面世。
Siri首秀的次日,喬布斯與世長辭。
將Siri集成在iPhone中,可以說這是喬布斯生前做的最後一件事。
不管是他的現實扭曲立場,還是他的遠見卓識,此舉都提前打開了人們對於手機與AI結合的無限想象。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那個曾經領先的Siri,如今卻成了人們吐槽最多的服務之一。
“Siri怎麼這麼笨?”
尷尬的背後,是蘋果在AI領域長久的謹慎與保守。
蘋果長期堅持“儘量在端側處理”,避免將語音全文上雲。工程師需在匿名化限制下訓練模型,語料規模與開放LLM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蘋果也推出了自己代號“Ajax”的Apple GPT聊天機器人,但市場毫無聲音。
目前,國內版Apple Intelligence對接Qwen,但遲遲沒有落地;國外版對接ChatGPT和谷歌搜索,甚至蘋果還想接入Perplexity,但起步坎坷,市場反饋一般。
畢竟不是自己家的AI,對於蘋果這種封閉的生態來說,開發自己的AI纔有可能從個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在“無數次失敗後”,蘋果終於行動了。
蘋果AI新賭注:AKI團隊浮出水面
根據彭博社MarkGurman最新一期的《PowerOn》通訊報道,蘋果公司有一項新的計劃。
蘋果當然知道,Siri之所以“不會答題”,問題不只出在語音識別或接口設計上,更在於它從沒真正掌握過“答案的生成權”。
爲了改變這一點,今年早些時候,蘋果低調組建了一個名爲AKI(Answers,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的新團隊,由Siri前負責人Robby Walker掌舵。
顧名思義,這支隊伍的核心任務是打造一套全新的“回答引擎”,不僅能理解問題、整合信息,還能像ChatGPT一樣直接生成回答。
不同於外掛式接入的ChatGPT,AKI要做的是從底層重構,重新定義“蘋果式AI搜索體驗”。
未來,它將不僅服務於Siri,也可能擴展到Safari、spotlight,甚至是未來的Apple設備。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蘋果第一次不再“靠別人回答”,而是試圖真正掌握答案本身。
而這場轉向的起點,正是一場內部大會上的強烈反思。
Siri前負責人Robby Walker曾直言,新Siri的延期“醜陋又令人尷尬”。
他也是AKI的掌舵者,某種意義上,這是他“補上的那一刀”。
AKI想幹嘛?200億美元的分手費給出答案
蘋果突然下場自研搜索引擎,並非一時興起。
AKI團隊2025 年初低調組建,目標是“底層回答引擎”。
說到底是因爲它很可能要“靠不住谷歌”了。
十幾年來,谷歌每年給蘋果付將近200億美元,只爲在iOS系統上保住“默認搜索引擎”的位置。
但現在,美國司法部正在推動反壟斷改革,其目標之一,就是這份搜索綁定協議。
一旦協議被撕毀,蘋果很可能面臨“既沒錢賺,也沒控制權”的雙重風險。
更重要的是,這並不是一次臨時性的技術調整。
在這個時候悄悄成立AKI團隊,親自構建“答案引擎”,就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戰略自救。
就在不久前,蘋果CEO Tim Cook在公司內部直言:“AI革命堪比互聯網與智能手機,這是屬於我們的機會,Apple必須做這件事”。
而除了自研,蘋果也曾與AI搜索初創公司Perplexity進行接觸,計劃以合作或收購方式,爲AI搜索能力“加速提速”。
AKI能做成嗎?核心工程師被Meta挖空了
看起來,蘋果是下定決心要搞自己的AI搜索了。
但問題在於,支撐這場轉型的那批工程師,正在一批批被Meta挖走。
過去一個月,蘋果的Foundation Models團隊已經連走四人。
最先離開的是整個團隊的創始人Ruoming Pang,接着是Tom Gunter、Mark Lee,再到最近的Bowen Zhang。
爲什麼跑?答案很簡單:錢多、自由,還能做“更有前景”的東西。
Meta不僅給出了翻倍年薪,還邀請讓他們加入新成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
而蘋果這邊,雖然想做大模型,但路線一直搖擺不定,內部對是否自研搜索也並不一致。
懂AI的人都知道,模型最後拼的還是人才。
更現實的問題是:Apple Intelligence至今推出的AI功能,體驗反饋也呈現兩極。
有人用得順手,有人覺得“平平無奇”。
而那套遲遲未上線的新Siri,更像是蘋果內部混亂的縮影——連CEO和工程負責人都多次“親自下場”講話。
AKI,是一場豪賭;但眼下,這場賭局連籌碼都還沒攢齊。
蘋果確實開始親手造“答案”(Answers)了。
但目前看來,“答案引擎”還只是一個代號,真正的答案本身,蘋果還沒握住。
AKI能不能撐起未來的Siri?
蘋果是否真的會切斷對谷歌的依賴?
Meta、OpenAI、Perplexity等新玩家的狂奔,又會把這場信息入口之爭推向哪裏?
它想掌控搜索的未來,但眼下,它可能連“自己怎麼問”都還沒完全想清楚。
不是所有人都失望,但也沒有人完全信服
外界對Apple Intelligence的批評不在少數,Siri跳票、Genmoji被吐槽、文本工具“不好用”似乎成了主旋律。
但視角拉回來一些,有不少用戶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價:
“我每天都在用它的文本改寫、摘要功能,效果挺好,反而是媒體從來不提”。
在9to5Mac的評論區裏,不止一位用戶提到,“批評過於集中在個別功能”,卻忽略了AI工具對日常使用場景的積極影響。
也有人指出,“不是AI不行,而是蘋果沒有給它足夠的場景入口”。
這說明,Apple Intelligence的問題,不是隻有技術維度,還有“能不能被用上”的戰略維度。
AKI團隊所要解決的,不只是“回答得準不準”的問題,而是“用戶願不願意問,它有沒有機會被用來答”。
扎克伯格炮轟iPhone
我的戰爭,開始了!
趁你病,要你命!
最近,Meta的CEO扎克伯格描繪了一幅藍圖:AI將撕開一道裂口,創造出全新的“核心計算設備”,徹底終結iPhone的霸權!
扎克伯格最近發佈了一份宣言,闡述他如何將超級智能AI與自家硬件完美融合。
這位Meta的掌門人顯然是在豪賭:AI
的黎明,將最終敲開“後智能手機時代”的大門!
“未來的個人設備,將是像眼鏡那樣的東西!”他在週三的一篇博文中詳細寫道。
“它們能看見我們所見,聽見我們所聞,全天候與我們互動,深刻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這,纔會是我們最核心的計算設備!”
他早就夢想着把蘋果從王座上拉下來,成爲用戶首選的計算平臺——無論是通過他自己的智能手機、VR
眼鏡,還是增強現實眼鏡——只可惜,屢戰屢敗。
但現在,他攜AI
捲土重來,不惜血本,開出上億美元的天價薪酬包,在全球AI
人才爭奪戰中瘋狂搶人!
而這,恰恰是蘋果出人意料地慢了半拍的領域。
蘋果不僅推遲了新功能,其投資規模與Meta、OpenAI
等對手相比,也讓投資者憂心忡忡。
扎克伯格一直在吹捧自家的智能眼鏡是AI
助手的完美載體。
“一種能夠深度瞭解我們、洞悉我們目標、並幫助我們實現的個人超級智能,將是迄今爲止最強大的工具。”他寫道。
當然,不止扎克伯格一個人相信,科技圈的權力格局即將洗牌。
亞馬遜已經收購了可穿戴設備初創公司Bee。
OpenAI
的奧特曼也聯手前蘋果設計大神喬納森,祕密打造一款全新的AI
物理設備。
扎克伯格堅信,最終勝出的形態,一定是眼鏡!Meta早已在銷售所謂的“智能眼鏡”。
它們外形酷似普通眼鏡,卻內置了微型攝像頭、麥克風和揚聲器,可以拍照、錄像、錄音——這些全都是AI
世界裏最寶貴的數據。
而在Meta的產品路線圖裏,鏡片中還會內置屏幕,從而實現完整的視覺用戶界面。
這項技術的強大之處在於,它有潛力完全通過語音來操控,徹底淘汰鍵盤和觸摸屏!
而這,正是蘋果在Siri上的弱點所在。
回顧歷史,Facebook誕生之時,恰逢iPhone引領的移動計算時代黎明前夜。
短短几年,扎克伯格就被迫手忙腳亂地將自己的網站塞進“APP經濟”的框架裏。
他曾嘗試過做Facebook手機,但爲時已晚。
世界早已被蘋果的iPhone
和谷歌的Android
瓜分完畢。
有一段時間,他把希望寄託在VR
和所謂的“元宇宙”上,指望開闢一個全新的數字領域來獲得優勢。
然而,這場技術豪賭至今未能被大衆所接受,甚至已經被歷史遺忘。
而蘋果自己的Vision Pro,也仍在打磨之中,遠未成熟。
就在此時,AI
帶來了新的曙光。
“如果你五年前問我,是能創造沉浸式體驗的全息影像會先出現,還是超級智能會先到來?我想絕大多數人都會選前者。”扎克伯格週三感慨道。
“但科技行業一個有趣的錯位發生了——我們很可能將先擁有無比強大的AI
。”
扎克伯格嗅到了機會。
他認爲,自己挑戰蘋果、顛覆格局的時代,終於來了!
而蘋果似乎正在倉促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