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娛樂獨角獸 赤木瓶子
在線音樂的下半場正深入情緒經濟的“新戰場”。
騰訊音樂這邊,在線音樂業務幾乎沒有懸念的再“上分”。騰訊音樂2025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爲84.4億元,同比增長17.9%,調整後淨利潤爲26.4億元,同比增長33.0%。其中,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4%至68.5億元。
網易雲音樂的業績公告也給出了一組反差數字:網易雲音樂2025年上半年營收爲38.27億元,同比下降6%,期內利潤卻達到18.82億元,同比飆漲132.4%,經調整淨利潤爲19.46億元,同比去年的8.81億增長121.0%。哪怕整體收入略縮水,“情緒消費”反而更賺錢了。
有趣的是,在以騰訊音樂爲主的音樂平臺守好基本盤的同時,流媒體的玩法又下一城,這屆用戶不只要聽歌、沉浸,還要與愛豆深度交互。與之相對,在線音樂平臺正形成以在線音樂服務爲主,以圍繞核心業務的用戶娛樂體驗爲輔的基礎打法。
儘管在線音樂躲不開持續伴隨的營收壓力,但在內容和訂閱收入的雙重驅動下,平臺的盈利模式和業務拓展方向正在不斷變化,但在2025年,這一趨勢指向了三個關鍵詞:K-POP、演出、粉絲運營。當情緒經濟成爲增收核心動力,究竟是“電子鴉片”還是“新戰場”?
從音樂內容到追星產品,“韓流”正成下一賽點?
“韓流”顯然正成爲2025年在線音樂的關鍵字。對於騰訊音樂而言,是要迅速創造起內容優勢,於是今年以來,無論是成爲SM 娛樂第二大股東,還是在第二季度首次與 The Black Label 和 H MUSIC 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加碼 K-POP,本質上都是在強化內容壁壘。
THE BLACK LABEL由YG前製作人Teddy(樸洪俊)於2016年建立,旗下有BigBang成員太陽、樸彩英、演員樸寶劍等藝人,均在國內擁有較強的受衆粘性。在華語音樂領域,騰訊音樂和汪峯續約,與G Nation繼續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進行一些強化版權的基礎動作。始終圍繞豐富平臺的內容品類,提升用戶的忠誠度與付費意願。
而推出Bubble粉絲私密互動社區、捆綁明星周邊、演唱會優先購等權益,則是把“追星”做成了高附加值服務。畢竟,擁有成熟偶像製造工業的韓圈,也在國內吸引了不少高粘性、高忠誠度的垂類受衆。
與之相對,網易雲音樂也沒有放緩步伐,迅速與RBW、StarShip Entertainment等知名K-POP唱片公司達成版權協議,引入旗下藝人及組合的作品,豐富平臺的K-POP內容庫。
免費提前聽、提前購票、小卡生意等摸準了樂迷訴求的權益,都成爲聽衆情緒消費的重要契機。比如爲超級會員提供數字專輯免費暢聽,如林俊杰與A-Lin合作的《在月蝕裏抱緊我》、蔡依林的《Pleasure》等,提供熱門演唱會如G-DRAGON權志龍的門票優先購權益,在演出市場卷之又卷的當下,優先購票的權益再實在不過。
另外,其還將“小卡”生意融入了樂迷對藝人的收藏需求中,騰訊音樂攜手檀健次、汪蘇瀧等藝人推出系列星光卡,試圖呼應樂迷的收藏需求。
在財報中,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都解釋了背後增長的原因。騰訊音樂方面,通過創新平臺功能和服務權益,推出了多樣化的新功能和互動玩法,增強了用戶的沉浸感和音娛體驗,從而有效促進了音樂消費的增長。
網易雲音樂則通過精細化的運營和垂直化社羣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增長路徑。通過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升級會員權益和豐富音樂社區內容,成功推動了會員訂閱收入的增長。此外,網易雲音樂還表示,今年將採取更加審慎的社交娛樂服務經營策略,聚焦核心的音樂業務。
本質上都是依託於提供“情緒經濟”來完成對付費用戶的吸引和留存。
鯰魚入場,粉絲經濟進入新週期?
在“情緒經濟”的推動下,在線音樂行業的消費模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在演出業務和粉絲經濟方面的佈局。在線音樂平臺正在逐步打破單純的音樂播放界限,通過藝人運營、演出業務和周邊衍生品的多元化佈局,打造起全方位的生態圈。
騰訊音樂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爲突出。繼成功操辦韓國頂級藝人G-DRAGON(權志龍)在中國澳門的演唱會,達成首次操盤大型國際巡演,完成了一個系列化開端,此次巡演將在今年覆蓋更多地區。騰訊音樂不僅爲更多國內外藝人量身定製了演出,還通過高質量的舞臺設計和互動環節,讓觀衆體驗到沉浸式的娛樂享受。
此次G-DRAGON演唱會的成功,不僅讓騰訊音樂打響了其在國際娛樂消費市場的知名度,還推動了演出周邊產品的熱銷,體現出粉絲經濟的強大潛力。通過操盤G-DRAGON澳門演唱會等大型項目,騰訊音樂正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娛樂消費場景。
2025年上半年,騰訊音樂依託“當燃好聽”和“不凡現場”兩大自有演出品牌,爲近百組騰訊音樂人創造超300場線下演出機會。這些演出不僅爲音樂人提供了成長空間,還爲粉絲帶來了更多與偶像互動的機會,增強了用戶的情感聯結和忠誠度。
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也加強了對獨立音樂人的扶持。截至2025年6月,平臺註冊的獨立音樂人已超過81.9萬名,上傳音樂曲目超過480萬首。這些原創內容的湧現,展現了平臺在打造多元化音樂內容上的強大競爭力,也爲平臺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和獨立藝術家的支持。
難以忽視的是粉絲經濟、社羣經濟的力量,正推動着在線音樂平臺的商業模式發生深刻變革。騰訊音樂本季度與DearU合作,在QQ音樂推出了互動社區bubble。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飯圈軟件,功能簡單,情緒傳遞卻格外直接,能夠讓粉絲添加愛豆帳號並與之進行私密互動,增加用戶的參與感和情感聯繫。添加某位藝人的bubble賬號,自然是需要開通該藝人的bubble服務,在QQ音樂上連續包月售價28元。
儘管該功能上線後出現了一些用戶反饋問題,但其本質是通過粉絲的個性化體驗,深度激活用戶粘性。Bubble是韓國 DearU公司旗下的軟件,而DearU公司是SM 娛樂的子公司,在成爲其第二大股東後,騰訊音樂也將這一粉絲經濟“利器”沿用過來。從市場表現來看,上線後出現不少“水土不服”問題,比如有網友吐槽在和偶像溝通的過程中,系統自帶的翻譯失靈,讓自己根本搞不懂意思。
網易雲音樂則更多采取興趣社羣的運營模式。比如,推出小燈泡、DeepSeek銳評紅心歌單、神光模式播放器等全新產品功能,持續優化用戶體驗。財報披露用戶活躍度、App端聽歌時長均得益於此。
依託於其長久來對用戶社羣的運營,網易雲音樂也在不斷推出能夠建立情感共鳴、幫助瞭解用戶個性化標籤的新鮮玩法。
其推出的“音樂小卡片”功能,讓用戶能夠展示自己的個性化音樂品味,進而增強了平臺的社交互動性。此外,網易雲音樂依託DeepSeek模型發起了“解讀你的音樂品味”活動,進一步促進了音樂消費的多樣化。早在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就宣佈接入 DeepSeek 能力測試,旨在提升用戶的音樂服務體驗,包括聽歌找歌、互動交流和創作者服務等方面。
總的來看,隨着互聯網的發展,在線音樂早已從單一的聽歌平臺,演變成了一個涵蓋音樂、社交、演出、粉絲經濟等多元化內容的巨大生態圈。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在線音樂平臺逐漸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情緒經濟”的時代。
無論是騰訊音樂在粉絲互動與演出業務上的深耕,還是網易雲音樂在社羣與內容多樣化上的探索,都體現了在線音樂平臺對情緒經濟的深刻理解與佈局。然而,這種基於情感和社交互動的經濟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對平臺內容過度依賴的擔憂。如何在商業化和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成爲未來在線音樂行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情緒經濟”究竟是“電子鴉片”,還是“新戰場”?
在這個話題的背後,是在線音樂平臺的下半場已然來到如何強化與用戶的情感連接這一課題。當用戶不再單純地爲了一首歌而打開音樂軟件,而是爲了與偶像的每一次互動、或者一場提前搶票的演唱會,留給在線音樂平臺的機會和風險並存。
但能夠確定的是,誰能在這片“新戰場”上拔得頭籌,誰就能真正抓住未來音樂產業的脈搏。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