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徵宇履新中信保誠資產總經理!銀行跨界經驗能否激活中游險資?

機構之家
08/21

機構之家注意到,8月20日,中信保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保誠資產”)發佈總經理任職公告,經中信保誠資產第二屆董事會批准,並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覈准,陳徵宇任中信保誠資產總經理,自2025年8月19日起生效。

來源:中信保誠資產公告

前總經理被查、臨時角色幾度更迭

中信保誠資產總經理一職幾經波折。2024年4月,時任總經理趙小凡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擔任該職務,並由副總經理原瑞政接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然而,此次常規人事更迭僅一個月後,風雲突變。2024年5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趙小凡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立案審查調查。最終調查認定其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政績觀錯位,並將公權力異化爲謀取私利的工具,並於2025年5月被開除黨籍、取消待遇,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臨時負責人原瑞政過渡期結束後,副董事長常戈一度被推至臺前,擔任臨時負責人。但這一安排只是過渡,其已在2024年6月正式出任中信保誠人壽總經理。隨後,陳徵宇接手臨時角色,直至此番正式履新。至此,該職位在懸置近一年半後,終於塵埃落定。

履歷顯示,這位出生於1975年10月的高管,本科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有資產管理專業,於1998年在中國工商銀行杭州市地方支行開啓銀行生涯。此後他長期紮根中信銀行杭州分行,從2013年8月起擔任行長助理,後續晉升爲副行長,並一度兼任浙江臨安中信村鎮銀行董事長,顯示出在區域銀行業務中的深厚根基。

2020年成爲其職業路徑的重要分水嶺。陳徵宇的工作重心轉向境外投資領域,先後出任信銀(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全面負責該投資平臺的運營與管理。

2024年,具備跨境投資經驗的陳徵宇再度迎來身份轉變——跨界進入保險業。出任中信保誠人壽黨委副書記(目前仍在任),並一度盛傳將出任副總經理一職。然而,隨着此次其正式執掌中信保誠資產總經理職務,母公司副總一職自然落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陳徵宇出任總經理獲批,並非中信保誠資產近期唯一的高層人事更迭。早在8月1日,北京市金融監管局就已覈准秦莉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然而,截至8月20日,儘管公司已第一時間更新了陳徵宇的任職信息並披露於高管名單之中,而秦莉的姓名與履歷卻仍未出現在這份管理層名單上。

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截至當前,中信保誠資產的管理層由五人構成,形成“一正三副”的架構。總經理陳徵宇身兼執行董事與黨支部書記,統領全局;原瑞政任黨支部副書記、副總經理;熊文利同樣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副總經理,併兼任財務負責人;徐沭裕專注於副總經理職責。辛強則一人分飾三角,出任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合規負責人及董事會祕書。

近年資管業績表現相對亮眼

中信保誠資產是中信保誠人壽全資控股的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於2020年3月31日在北京完成註冊,註冊資本金爲5億元。作爲我國擴大金融開放背景下獲批的合資保險資管公司,其成立標誌着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在資管領域的深度協同。

2024年是其完整運作的第四年,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展現出增長韌性:全年實現營收4.44億元,淨利潤1.88億元,兩項指標同比增速均超30%,顯著跑贏行業平均。從行業排名看,其營收規模在34家保險資管公司中位居中游,但增速處於前列。

來源:中信保誠資產年報

2024年,中信保誠資產的營收結構仍高度依賴母公司輸血。其資管費總收入3.57億元中,來自股東方中信保誠人壽的受託資金管理費就貢獻2.81億元,佔比近八成,凸顯出業務獨立性依然薄弱。體現市場化能力的保險資管產品管理費收入佔比雖仍處低位,卻從2023年的13.06%提升至21.13%,增長超過8個百分點,顯示其向外開拓的微弱進展。

來源:中信保誠資產2024年年報

不過,對一家險企旗下的專業資管公司而言,自身營收尚屬其次,真正牽動全局的,始終是母公司的投資表現。2022至2024年間,中信保誠人壽的財務投資收益率呈現“陡降緩升”軌跡,報3.83%、1.69%、2.00%;綜合投資收益率則先低位徘徊,前兩年分別爲1.71%、2.88%,2024年借勢反彈至7.52%,近兩年資產減值損失分別高達25.5億元、48.1億元。進入2025年上半年,兩項指標分別爲1.97%與1.77%,綜合收益表現難言優秀。

儘管公司同期實現淨利潤10.26億元,暫時扭轉2023年(虧9.54億元)與2024年(虧16.42億元)連續虧損的局面,但據2025年二季度償報顯示,其會計覈算已切換至新準則。盈利是否源自真實經營能力提升,還是準則變更帶來的財務效應,仍需持續觀察。

截至2025年1月,中信保誠資產管理資產規模已達3365億元,在不到五年時間內實現逾160%的增長。儘管如此,與頭部機構相比,其絕對規模仍存差距。如何在持續做大的同時鞏固盈利韌性、助力母公司提升投資效能,仍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挑戰。

責任編輯:櫟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