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查崗的CEO無招 是釘釘AI化最該被淘汰的那一個

市場資訊
08/21

  來源:評論員畢舸

  我是碼字的,也在互聯網公司打過工,平時也用釘釘。看到2025年8月19日那條消息時,心裏咯噔了一下:據說釘釘CEO“無招”在凌晨十二點去公司巡查,發現工位上沒人,第二天就發了火,質問各部門爲什麼提前下班。這事他沒回應,但不少浙江的網友在社交平臺說“是真的”。說實話,我信了。不是因爲爆料多厲害,而是因爲太熟悉這種場景了。

  四個月前,陳航——也就是“無招”高調回歸。當初他離開時,帶着一種仙風道骨的江湖氣,“無招勝有招”這名字取自《笑傲江湖》,聽着就不是凡俗中人。我以爲他回來,會帶點新東西,結果呢?查考勤、壓午休、禁小紅書、要求員工必須用釘釘加好友,程序員還得學Python,不然可能被“挑戰”。這些事,內部人承認部分屬實。我聽完只覺得荒誕。一個被阿里寄予厚望、要扛起企業級AI大旗的團隊,管理方式卻像退回到了二十年前。

  我就在想,AI不是說能提效嗎?不是要替代重複勞動嗎?可現實是,我們用的辦公軟件越多,流程越複雜,審批越長,人越忙。飛書、釘釘滿天飛,結果是會議多了,待辦多了,人在系統裏打轉,像被無形的線拉着走。效率工具沒讓人變輕鬆,反倒成了新的負擔。

  而釘釘自己,居然用最原始的方式管理人——CEO半夜巡樓,看誰沒在工位。

  這不諷刺嗎?一家做考勤軟件的公司,它的CEO親自下場查考勤。這就像做秤的人,每次交易都要再稱一遍,生怕別人作弊。可你越這樣,越顯得你不信自己的秤。你越強調“我在崗”,越顯得你心裏沒底。

  我經歷過那種公司:表面紀律嚴明,實則人心渙散。CEO越控制,人心流失得越快。無招可能覺得這是在整頓風氣,是強調拼搏,但在員工眼裏,這是一種不信任。你半夜十二點出現在辦公室,像不像索命的無常?你不在的時候,大家鬆一口氣;你在的時候,所有人裝模作樣。

  我也用過早期的釘釘。它打動我的地方,是“讓工作更簡單”。那時候,中小企業主從微信羣的@轟炸裏解脫出來,終於有個工具能一鍵提醒全員,不用再求爺爺告奶奶。它代表秩序,也代表解脫。

  可現在呢?它的締造者卻在用同樣的工具,把員工釘死在座位上。那個Ding一聲的功能,本是爲了高效,現在卻成了壓迫的象徵。

  網友說:“不愧是做考勤App的公司。”一個靠數字化工具起家的企業,最後卻用最原始的方式管理人。它發明了系統,卻被系統反噬;技術越先進,CEO的管理越落後,這本身就是一種倒退。

  無招或許以爲,嚴格紀律能換來戰鬥力。但他忘了,釘釘最初的價值,不是打卡,而是信任。員工不怕加班,怕的是毫無意義的加班,更怕工作只被工位時長定義。

  無招巡的是樓,丟的是人心。釘釘的招牌,從來不是那個Ding圖標,而是人們對高效、有序、人性化工作的期待。這一夜十二點的巡查,敲碎的,正是這份期待。

  作爲創始人,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釘釘是無招一手帶大的孩子,可現在,無招卻成了那個把它推向深淵的人。

  最諷刺的是,釘釘內部正在研發的AI工具,本應替代重複勞動、提升效率,可員工們卻在爲“是否提前下班”被老闆質問。當AI能自動生成報表、自動審批流程時,管理者卻還在糾結“幾點下班”。

  “工具越先進,管理越落後”的反差,恰恰暴露了無招的短視。

  都說AI要替代一部分效率低下的職場中人,我看,只懂得午夜12點巡視工位的CEO,是最該被淘汰的那一個。無招之前已經從釘釘下課過一次,或許,他到了徹底告別釘釘的時候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