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交班”,離開在B站業績最好的時刻

DoNews
08/24

8月17日,一則工商變更信息在網上引起不小風波:B站創始人之一陳睿卸任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和幻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職務,由黃聲聲接任。

從工商信息來看,上海寬娛作爲B站最核心的運營實體,變更後陳睿仍持有該公司100%股權,但不再擔任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幻電科技則由香港幻電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專注於手遊業務,陳睿不僅卸任職務且完全退出持股,標誌着對這一板塊的徹底放手。

此次人事變更勾勒出B站管理策略的輪廓:核心仍由陳睿主導,具體業務下放給團隊。

事實上,這種“去創始人化”的動作在大公司裏並不罕見,阿里京東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是企業走向更規範和更成熟的標誌。只不過,陳睿身份的變化恰巧發生在B站2025Q2財報發佈前夕,市場迅速激起千層浪,有人肯定他的貢獻,有人聲討他的“背叛”。

北京時間8月21日晚,B站2025Q2財報出爐:營收73.4億元(10.24億美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和調整後淨利潤均創下新高,分別爲2.18億元(3050萬美元)和5.61億元(7840萬美元)。

本季度B站在控制成本,經營開支總額爲24.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保持穩定。此外,現金儲備也比較充足,截至2025年6月30日,B站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爲222.9億元。

財報發佈後,B站盤前一度下跌2%。不論是否與此次人事變更有關,在這之後,新的管理團隊將接手並帶領B站駛向盈利與增長的深水區。至於是繼續走陳睿鋪好的路,還是挖掘新的機會與潛力,目前都是未知數。

01.

總裁的外表,二次元的心

"Bilibili(嗶哩嗶哩)之所以叫Bilibili,是因爲《某科學的超電磁炮》裏的炮姐嗎?"

2011年春,陳睿一本正經地向徐逸求證。彼時,對方已經將自己創辦的MikuFans彈幕網改名爲Bilibili彈幕網(B站前身),團隊約摸十個人,他們在杭州濱江的出租房裏辦公,月租金4000元。

面對一羣二次元熱血青年,已經是“大廠職業經理人”的陳睿和他們一拍即合。隨後,Bilibili(以下簡稱“B站”)拿到了一筆不菲的融資,逐漸發展並活到了現在。

陳睿之所以能和B站深度綁定,一切都要起源於他那顆二次元的心。

據BT財經網報道,1978年陳睿出生於四川,他和搜狗CEO王小川是中學同桌。據王小川回憶,在成都上學期間大家都講四川話,陳睿說的卻是普通話,慢條斯理。而且他來自國企雙職工家庭,是班上最早買奔騰電腦的,還用的是正版軟件。

相對富足的經濟基礎支撐起陳睿追逐興趣的自由,他追星、看漫畫、寫詩、搞編程。即便後來在金山、獵豹等IT屆嶄露頭角,他依舊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對二次元的熱愛。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睿接觸到B站並註冊了會員,成爲最初的2萬名用戶之一。後來他一有空就刷B站,這位頂着獵豹移動副總頭銜的人,常常一刷動漫就是一兩個小時。

或許是深度熱愛,又或許是預見到B站的未來,陳睿不想再深陷IT界的腥風血雨,而是要把熱愛變成事業。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王小川,對方提了一個建議:既然這個東西已經存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投資它。

這纔有了他後來與徐逸的會面,有了那筆投資。

最“純愛”的那年,陳睿以損失1個億的代價選擇了自己的愛好。2014年,在獵豹上市前幾個月,他以董事長的身份正式加盟B站,並全職投身平臺運營。

這一年可以看作是B站商業化和正版化的節點,隨後B站開啓了高速發展之路,不僅完成了美股(2018年3月)、港股(2021年3月)的雙重上市,更是成爲中國年輕文化及泛知識內容的重要平臺。

陳睿個人也先後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中國十大經濟潮流人物等榜單。據B站財報,2024年陳睿從公司獲得的薪酬高達2.5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據媒體此前統計的國內50位上市遊戲企業董事長去年薪酬情況,陳睿以2.54億元的年薪斷層式的位居第一,其薪酬總額甚至超過了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的4507.3萬元。

但他依然熱愛着二次元,直到今天,陳睿的B站頭像還是《俺妹》中的高坂桐乃。如果沒記錯的話,他應該是唯一一個還保留着二次元頭像的CEO了。

02.

一路捱罵,一路“破圈”

自打加入B站,陳睿就被罵了好多年,一捱罵他就出來道歉,次數多了,還得到一個“互聯網最愛道歉的CEO”的稱號。

陳睿出來澄清,說那不叫道歉,叫“解釋”。可是用戶不買賬,還把他的“解釋”作成攻擊他的梗:“B站可能會變質,但絕不會倒閉”“叔叔我啊,最討厭那些不能賺錢的東西了”在圈內廣爲流傳。

事實上,陳睿與用戶之間的“愛情情仇”,來自他對B站大刀闊斧的改革。

B站早期的環境比較簡單,是全心全意爲二次元服務的。那時候的用戶“少而精”,想要發彈幕必須要通過一百道選擇題,裏面包含相當一部分應用知識以及二次元領域的問題。也正因爲如此,流入B站的用戶羣體質量非常高,他們構成了B站的“地基”。

用戶們本以爲B站會永遠是二次元的淨土,但陳睿不這麼看。他買服務器、申請視頻牌照、購買正版版權、引進投資,讓B站逐漸成爲一家正經的視頻公司。在業務範圍上,逐步由遊戲擴展到廣告、電商、直播和增值業務,B站的標籤也越來越多,生活、科技、學習、金融、時尚等等,逐漸從一個小衆的ACG社區破圈成爲綜合性視頻內容平臺。

在一系列動作之後,B站的主流用戶羣體從90、00後爲主擴展到80、70後。2019年Q1財報顯示,B站月活用戶首度破億,陳睿表示“將繼續堅定執行增值策略”。

原生用戶的心態可想而知,在他們看來,B站已經徹底變味,彈幕不再“高級”,信息流推薦姿態太low,還有網紅KOL、飯圈文化的侵襲讓整個平臺烏煙瘴氣。廣發證券將“動畫+鬼畜+國創+番劇+數碼分區”內容定義爲核心二次元內容,其調研數據顯示,從2015年~2019年間,B站二次元視頻的點擊量佔比在穩固下降,從50%以下下降至30%以下。

更令原生用戶憂心的是,陳睿先前承諾過的一直未曾兌現,比如2016年,B站應版權方要求,在內容中增加了貼片廣告,被指與“正版番劇永不添加貼片廣告”的承諾相悖;還有承諾用戶按等級可以領取的大會員,每年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縮減,從領取會員到獲得優惠卡,再到後來直接取消。

迄今爲止,如何平衡老用戶與新用戶、確定平臺新調性,依然是擺在B站面前的難題。

03.

“蛋糕”越大,壓力越大

哲學告訴我們,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要以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對於陳睿帶領下B站的發展軌跡,理應也要如此。

對於“破圈”這件事,陳睿想得很清楚,他在一次採訪中表示:“B站增長的動力基本來自於我希望B站很好的活下去。小國寡民是開心,但你是世外桃源也會被堅船利炮幹掉。”

不可否認,隨着B站版圖的擴展,曾經專屬於二次元用戶的話語權不如往昔強悍,平臺也不再是本源愛好者的集聚地。但在資本的運作下,蛋糕是越做越大了。

“破圈”爲B站帶來了巨大的體量,使其在短短九年時間完成了IPO,也正是因爲有了IPO的機會,纔有了飛速增長的市值,因此承受得起2018至2014年間超254億元的虧損。

2024年Q3,是B站上市六年首次盈利,營收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廣告和移動遊戲業務的提升。這也進一步說明B站的業務可以走多元化,不侷限於二次元的成功。

在剛剛發佈的Q2財報中,B站遊戲業務表現突出,同比實現60%的增長,廣告業務同比增長20%,也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毛利率36.5%,連續12個季度提升(從29.9%至36.5%),主要因高毛利業務(遊戲、廣告)佔比提升及運營效率優化 ;調整後淨利潤創歷史新高(5.6億元),再次顯示了陳睿在商業化道路上的成功探索,也證明了B站在用戶增長和內容生態上的潛力。

雖然有不少人認爲B在“去二次元”,但這一過程是“稀釋”並非放棄。Q2,B站動漫二次元內容播放時長同比增長了25%,《靈龍》第二季播放量超3.3億,系列追番人數超1100萬;Bilibili World和Bilibili Marco Link(簡稱BW和BML)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超過40萬人次線下參與——B站只是不用二次元的方式去宣傳二次元罷了。

不過,B站的主要問題還沒有解決,其盈利更多是押中了《三國》這種單款SLG遊戲的短期收益。目前SLG賽道競爭白熱化,長線運營推廣成本將繼續侵蝕利潤。對於B站遊戲而言,SLG仍然是一片陌生的大陸,雖然可以通過UP主召喚用戶進來,但能否留住他們,就要看B站遊戲是否真的喫透了這條賽道。此外,遊戲版號政策的變化也將直接影響這一營收大頭。

還有一大問題就是用戶增長觸頂,Q2日均活躍用戶數(DAU)1.09億,僅同比增長7%,過去這一數值達到10%+;月均活躍用戶數(MAU)3.63億,同比增長8%;月均付費用戶數(MPU)達到3100萬,同比增長9%。

用戶規模快速擴張曾是B站的一大優勢,如今增長乏力,意味着獲取新用戶的難度在增加。目前互聯網流量紅利正在消退,用戶成爲各大平臺搶奪有限的資源,B站若不能保持穩定有效的用戶增長,將直接影響未來的商業變現能力。

財報還提到,上半年B站IP衍生品及其他業務實現營收9.07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0億元,同比減少了9.4%。其中Q2營收4.40億元,較去同期減少了14.8%。IP 衍生品業務一直是B站挖掘粉絲經濟、實現多元化變現的重要途徑,其營收下降,反映出B站在這一領域的發展瓶頸。

寫在最後:

簡單來說,B站已經連續實現四個季度的盈利,看似“翻紅”,進一步拆解賬單發現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破圈”帶來的紅利逐漸消退,社區原生文化與商業化之間的“撕扯”也日益凸顯。B站既不能失去爲愛發電的靈魂,又必須向資本證明自己賺錢的能力。

陳睿退出“操盤手”,更像一次交班。接下來新的團隊要維持並突破目前的繁榮,需要書寫一套不同於其他平臺、只屬於B站自己的商業敘事。

責任編輯:鍾離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