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持續深化的數十年間,企業間的併購重組屢見不鮮,每一次重大併購都可能重塑行業格局。近期,環球新材國際(06616)對德國默克表面解決方案業務的收購備受矚目,這一舉措不僅在珠光顏料領域引發震動,更可能對整個國際高端表面材料市場的業態分佈和競爭態勢產生深遠影響。
表面性能材料的全球局勢
表面性能材料作爲製造業的“皮膚”,其技術迭代與市場格局重構始終與高端產業升級同頻共振。當前,這一領域呈現出顯著的“馬太效應”——頭部企業憑藉百年技術沉澱、全球化生產佈局及深度綁定高端製造業的客戶網絡,牢牢掌控着市場話語權。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高性能塗料市場規模達1138.8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增長至1677.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4.96%。但市場份額高度集中於巴斯夫、PPG工業、默克等巨頭手中,以默克爲例,其在汽車原廠漆、高端化妝品等細分場景的技術壁壘尤爲顯著,在高端珠光顏料及功能性塗層領域佔據較高的全球份額。
地域分佈上,歐美與日韓的領先地位源於產業需求與技術創新的正向循環。德國依託精密儀器和汽車工業對錶面材料高精度、塗層耐候性、均勻性的極致要求,催生出默克等企業在精密配方與生產工藝上的百年積累;日本和韓國則憑藉其強大的電子製造業、化妝品產業和汽車工業基礎,不斷推動表面材料的精細化、功能性突破,與終端企業形成產業鏈協同。
中國表面材料產業的進階:從跟跑到破局的路徑探索
中國表面材料產業的發展軌跡,是一部與工業化進程深度綁定的升級史,其進階路徑既具本土特色,也折射出全球產業轉移的共性規律。
在工業化初期階段(20世紀50-80年代),產業技術主要服務於基礎工業需求,以防護性功能爲主,技術水平和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隨着改革開放後工業化進程加速(90年代至21世紀初),在家電、電子等消費品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表面材料產業開始向功能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珠三角、長三角地區湧現出一批民營塗料企業,通過模仿創新實現產能擴張,在中低端市場逐步替代進口產品。但高端領域仍高度依賴巴斯夫、阿克蘇諾貝爾等外資品牌。
新型工業化階段(2010年至今),製造業高端化轉型倒逼表面材料技術突破。例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輕量化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電池材料的界面改性技術等都成爲研發重點;在電子信息領域,新型顯示材料的表面塗層處理、半導體材料的精密加工等技術需求快速增長;美妝消費升級則帶動化妝品級珠光顏料的國產化替代。這一時期,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5%以上,高端表面材料國產化率也不斷提升。
這一發展軌跡表明,我國表面材料產業正從“跟跑”向“並跑”甚至部分領域“領跑”轉變,其技術進步與我國製造業升級形成了良性互動。相較於歐美日韓企業依託傳統高端製造業形成的技術壁壘,我國表面材料產業通過“需求牽引+政策推動”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逐步打破了國際巨頭的壟斷格局,爲後續企業的全球競爭奠定了基礎。未來,隨着新型工業化深入推進,表面材料產業將在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新質生產力浪潮下的產業重構:環球新材的全球化博弈
近幾年,我國正在重點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全球表面材料技術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國“新質生產力”戰略的提出,爲本土企業突破國際壟斷、實現全球領跑提供了全新契機。
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爲核心驅動力,正推動表面材料行業從“單一產品供給”向“綜合技術解決方案”轉型。這一轉型中,併購重組成爲企業快速補齊技術、渠道、品牌短板的關鍵手段,中國企業的身影日益凸顯。
環球新材的破局並非偶然,其“三步走”戰略,堪稱本土企業藉助資本力量實現全球化躍遷的典型案例:第一步,通過併購區域龍頭鞏固細分市場地位——2023年8月,完成對韓國珠光顏料龍頭CQV的併購,不僅獲得其在化妝品、汽車領域的高端產品矩陣(例如以氧化鋁爲基材的汽車級產品),更將生產基地延伸至韓國,規避部分貿易壁壘,快速切入亞太汽車及化妝品高端產業供應鏈;第二步,佈局研發基地夯實技術根基——2024年在杭州桐廬開始建設的亞太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劍指未來十年產業發展,朝着成爲全球一流表面性能材料企業邁出重要一步;第三步,國際巨頭業務整合,實現全球資源貫通——2025年7月,收購默克表面性能材料業務,是其戰略佈局的關鍵落子。不僅承接了默克積累多年的品牌影響力,更是一舉拿下了默克在高端表面性能材料領域如配方、生產工藝等方面衆多專利和其在全球的銷售渠道及客戶資源,據行業測算,交易完成後,環球新材國際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將躍居行業首位,短短兩年內完成了從中國龍頭到全球領跑者的華麗蛻變。
從行業視角看,環球新材的崛起並非孤例,而是中國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的縮影。隨着更多本土企業通過技術研發與資本運作參與全球資源分配,表面材料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從“歐美主導”向“多極並存”演變。但這一過程中,企業需平衡規模擴張與技術深耕的關係——畢竟,併購能帶來短期優勢,而長期競爭力仍取決於持續的研發投入與本土化創新能力。
未來展望:技術迭代與市場重構的雙重變量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在新質生產力的推動下,若能有效消化併購所得的技術與渠道資源,同時持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有望在未來5-10年實現從“全球領跑者”到“規則制定者”的跨越。而環球新材的下一步動作——如何整合默克的歐洲生產基地與全球市場需求,如何將專利技術轉化爲符合市場的性價比產品——將爲行業提供重要參考樣本。
全球表面材料產業的重構大幕已啓,這場由技術、資本、市場共同主導的博弈,正書寫着製造業升級的新篇章。而中國作爲全球製造業中心,企業正通過“需求牽引+技術追趕”重塑產業版圖,有望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