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隨着全球企業加大對脫碳的投入,不同行業在減排路徑上展現出巨大差異。鋼鐵和水泥作爲典型的“難減排”行業,長期以來都被認爲減排難度極高。然而,隨着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對鋼鐵和水泥等核心建材的需求反而持續增長。Moneta Markets外匯認爲,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發展“綠色水泥”和“可持續鋼鐵”產業,已經成爲全球市場的重要議題。
國際能源署(IEA)在2024年發佈評論文章《鋼鐵與水泥標準的合作對全球市場至關重要》,指出這兩個行業合計貢獻了接近14%的全球能源相關排放。IEA表示,全球鋼鐵市場規模在2023年達到1.4萬億美元,各國對鋼鐵進出口的依賴度極高,因此制定國際通用標準已迫在眉睫。Moneta Markets外匯認爲,標準的制定不僅關乎環境責任,更會影響跨國貿易格局和未來投資方向。
IEA強調,應建立透明的排放測量方法和明確定義低排放或近零排放產品的標準,並通過標籤和認證體系來增強透明度。這將爲市場參與者提供清晰的信號,幫助資本流向綠色技術。與此同時,一些地區已開始探索更嚴格的行業標準。例如,歐盟的《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正在進行關於鋼鐵產品的前期研究,未來或將成爲規範行業減排的立法基礎。Moneta Markets外匯認爲,這類舉措能夠加速產業轉型,同時也會對外貿市場和價格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在水泥行業方面,減排難度同樣不容小覷。水泥生產需要超過1400攝氏度的高溫,而這種熱量主要來自化石燃料。同時,熟料生產過程本身會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約佔排放量的一半。儘管如此,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根據風投公司2150的研究,目前已有超過60家企業致力於低碳混凝土的研發,並獲得公共和私人資金支持。Moneta Markets外匯表示,這反映出市場正逐步形成從生產端到需求端的完整減排鏈條。
在鋼鐵行業,過去半個世紀裏,從高爐到電弧爐的轉型讓能耗下降了約60%。未來,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捕捉與存儲技術(CCS)的應用,以及數字化手段的普及,都有望進一步提升效率並降低排放。與此同時,消費端的需求變化也在驅動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希望採購更清潔的鋼鐵和水泥,這一趨勢正在改變供需格局。
近期,美國的初創企業Sublime Systems與Brimstone分別宣佈與數據中心公司達成合作,推動綠色水泥的商業化。Sublime利用電解化學工藝生產不依賴化石燃料的水泥,而Brimstone則以碳中和礦石替代石灰石,生產過程中減少了二氧化碳釋放,並已與亞馬遜達成未來供貨協議。Moneta Markets外匯認爲,這類產業合作不僅爲初創企業帶來資本和市場機遇,也爲全球綠色建築材料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總體來看,鋼鐵與水泥行業的低碳轉型仍處在探索階段,但多元化的創新路徑正在逐漸清晰。Moneta Markets外匯認爲,國際標準的建立、投資流向的變化以及消費端的綠色需求,都會成爲推動產業轉型的關鍵因素。對於金融市場而言,綠色建材相關企業和技術的突破,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形成新的投資熱點。
責任編輯: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