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就多練,而不是讓遊戲公司給你解釋

藍鯨財經
4小時前

文 | 闌夕

打輸遊戲誰都會不爽,但不爽到把遊戲開發商告到法庭上,還是不多見的。

近期,職業律師起訴“王者榮耀”匹配不公的案子終於開庭,雖然沒有當庭判決,但看完部分庭審信息後,終究有些讓人繃不住。

只能當代互聯網的起號成本,就是被這些人卷高的。

先講前因,孫律師平時愛玩“王者榮耀”,在進入贏一把輸一把的上分瓶頸期後,覺得遊戲勝負被騰訊給拿捏了,一怒之下想起來自己是一名專業的法律工作者,於是果斷起訴了騰訊。

有矛盾找法庭,這沒問題,問題在於一頓操作猛如虎,卻落得個“本以爲是王者,沒想到是青銅”的結果,不但讓我懷疑孫律師的遊戲水平,更懷疑她的專業能力⋯⋯

比如孫律師把遊戲裏的匹配機制理解爲和抖音推送視頻和美團調度騎手相似的算法——事實上,這三個例子相互之間差別之大,不亞於物種隔離——然後一再要求騰訊公佈“王者榮耀”的所謂算法,把被告的律師都整不會了。

其實孫律師想說的是ELO機制,她自稱查了很多資料,但大部分都查錯方向了,像極了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學生,最後進入了一個最容易掉進去的誤區:ELO的目的就是故意把玩家的勝率控制在50%左右,由此平衡所有人的心態。

且不說這是否站得住腳,我被ELO,你被ELO,他也被ELO,那TM都是誰在上分和掉分?

同爲重度電競遊戲玩家,我對ELO機制可太熟了,在最極端的情況下,ELO會拖累你上分的速度,但不會阻攔你到達你該在的那個分段,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勝率開始趨近於50%,那隻說明你的遊戲水平就在這個段位了。

畢竟並非所有人都是天才少年,可以打進王者王者,很多競技遊戲是段位分佈數據顯示,玩家遊戲水平呈現標準的正態分佈曲線,特別差勁的和特別厲害的都是少數,絕大部分的玩家都處在中間檔。

所以纔有“電子競技,菜是原罪”這種殘酷的說法,在現實裏大家都會在某個年齡之後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但在遊戲裏卻不多見如此的自知之明。

所以孫律師當庭遭到騰訊打臉,現場展示了隨機抽選出多名玩家的公開戰績,都沒有“守恆”在50%的線上,最高有累積玩了2398場比賽的,勝率在71%左右,這說明能上分的玩家⋯⋯確實就是能上分啊。

我不知道孫律師除了讓大夥知道她打遊戲菜還不認之外,還圖什麼?

好像真就只有起號這個解釋了,庭前造勢運營,庭後直播引流,單日漲粉12萬,實在高明,不過這是孫律師該得的,不值置喙。

前幾天看穀雨實驗室寫了篇很應景的稿子“想當網紅的年輕律師們,浮沉在流量中”,講到這個精英行業遭遇的結構性飽和問題,以致於在新一代從業者臉上關閉了直達上升通道的旋轉門,反而激發了律師們在直播間裏的連麥現象。

文章裏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吸引到足夠流量的年輕律師很快就會面臨自己職業生涯的分野:到底是做有自媒體業務的律師,還是擁有律師執業資格的自媒體人?

這二者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對應着完全不同的兩條發展路線,前者利用互聯網擴大影響,本質上還是想接案子,流量是用來開拓案源渠道的,而後者是用身份爲內容背書,已經完成了奔赴流量變現的華麗轉身。

這麼來看,起訴“王者榮耀”的孫律師大概率是走不了前面那條路線了,原因沒那麼複雜,就是專業能力堪憂而已。

除了“萬惡歸於算法”這套說辭之外,孫律師還搬出了未成年人保護法,認爲“王者榮耀”的匹配機制控制勝率,會讓用戶陷入“贏了想玩,輸了還想玩”的心態,違背防沉迷的理念。

首先,這次的原告是成年人,起因也是基於自己的遊戲體驗,從來就和未成年人玩遊戲根本沒有任何關係,這種口不擇言,真的出自專業律師的表達嗎?

然後,孫律師對於沉迷的定義,直接推翻了民事行爲能力的判定標準,你自己玩遊戲不順利,反手就掀桌指控成年人沒有自控能力,需要遊戲公司來“管一管”,這是什麼成分我真不好說。

最後,也是最尷尬的是,孫律師自己說出了“贏了想玩,輸了還想玩”的心理,恰好證明了,遊戲的勝負關係根本不影響玩家想不想玩遊戲,你就是想玩下去吧⋯⋯這一幕,堪稱大型迴旋鏢現場。

最能體現孫律師專長的,反而是在庭審後,她對媒體表示,雙方正在和解,暗示騰訊將有所退讓。

如果不是常打官司——因爲應對各種版權訴訟,你們懂的——我搞不好還會真信了,事實上,在判決未出前法院都會遵照慣例詢問是否有和解意願,但這並不意味着會和解結案。

這就是專業能力的用處了,精準遮蔽法律程序的流程,給媒體們畫了一個根本喫不下的大餅,爲敗訴提前鋪墊一個“錚錚鐵骨拒絕和解”的設定。

這又是何必呢。

還是說一下公共利益,就案件本身來說,我覺得是有利於促進公共利益的,但促進方法或許和孫律師想要的不太一樣,是靠平等辯訴和報道科普等形式,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遊戲生態是如何得到治理的,真理越辯越明,公開對弈總比私下猜忌要好。

在這點上,孫律師確實以實際行動,擔當了“第一人”的責任,就像之前說的,她理應得到的關注和支持,完全配得上用來撬動的那根槓桿。

但在具體的議程上,尤其是對匹配機制背後的技術探討,無論孫律師有沒有做足功課,她都應該謹慎主張打開一個自己可能根本不懂的潘多拉盒子。摘錄幾段媒體採訪,大家可以看看孫律師前後說法有些什麼讓人啼笑皆非的矛盾之處:

7月27日對新浪財經說,先不考慮輸贏。

8月18日對海信新聞說,我希望能贏……我輸贏無所謂。

7月25日對大河報說,訴請公開《王者榮耀》遊戲的玩家對局匹配機制,具體包括:影響《王者榮耀》系統給玩家賬號匹配隊友和對手的具體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遊戲模式下(例如排位賽、巔峯賽、匹配賽、娛樂模式等)的佔比和權重大小。

8月18日對海信新聞說,我並不是要求完全公開《王者榮耀》的具體匹配機制。

7月27日對新浪財經說,商業祕密不是擋箭牌。

8月13日對觀察者網說,雙方已經同意在儘可能在維護遊戲商業祕密的前提下,去滿足玩家對於匹配算法的合理訴求。

大家開始快問快答:輸贏到底重不重要?到底要公開的是細節,還是不完全公開,具體標準是什麼?商業祕密到底是不是擋箭牌?

不清楚不好把握吧,因爲前後說法多變啊。這足以證明,孫律師,她是真不懂。

反觀媒體透露騰訊在庭審中的說法,始終沒有變化:一是雖然並非法定義務,已經公開匹配機制,和抖音顆粒度持平,二是匹配機制細節屬於技術祕密,公開會成爲黑產說明書,導致廣大玩家利益受損。

騰訊不希望將“王者榮耀”的匹配原理完全開放、並視其爲技術機密,最根本的目的實際上是爲了保護孫律師這樣的普通玩家。

“王者榮耀”的流行可以有很多原因,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爲匹配機制是其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以致於騰訊擔心公開之後會被抄襲。

真實的情況是,從外掛產業到“炸魚”團隊,無時不刻都在盯着遊戲的匹配機制出現差池,他們利用規則漏洞的效率,是遠遠超過一般玩家的。如果你看過騰訊發佈的遊戲安全白皮書,你會對這個行業感到震驚,移動外掛在2024年達到歷史新高106160個,這個行業的人正迫不及待地暗地裏支持孫律師。

舉個例子,“守望先鋒”國服的高分段就曾因爲人數過少而被破解了匹配原理,一度被“劇組”支配,他們通過組排撞車的方式,實現了只讓指定玩家(付費)上分的效果,而正常玩家對此有苦難言,現在去B站上搜索,還能看到很多當年的錄播存檔。

做律師的這行,必然看多了那種“好心反辦壞事”的案件卷宗,換作身在局中,又難免當局者迷,孫律師可以自認爲是仗義執言,但客觀上,她也是在替網絡黑產辦理通行證。

就像哲學家齊奧朗說,過度思慮會妨礙一切行動,“人們反思那些不需要反思的漏洞,這是件不無風險的事。高潮從來不是哲學事件。”

在該散會時散會,同樣是一種美德。

祝大家上分順利,若是不順利⋯⋯就去做點別的事情吧,別在遊戲裏死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