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8月25日,內房股集體衝高,多隻個股漲幅超5%。截至當日收盤,萬科企業(02202)漲9.86%,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081)漲6.98%,遠洋集團(03377)漲6.78%,融創中國(01918)漲6.58%,龍湖集團(00960)漲5.22%;富力地產(02777)、越秀地產(00123)漲超4%。
近期政策利好密集釋放、銷售端邊際改善,是推動市場情緒高漲的關鍵動力。
上海六部門聯合優化房地產措施,釋放改善需求
繼北京之後,上海也宣佈房地產政策優化措施。
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市財政局、市稅務局、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六部門8月25日聯合印發《關於優化調整本市房地產政策措施的通知》,包括調減住房限購、優化住房公積金、優化個人住房信貸以及完善個人住房房產稅等政策。《通知》自2025年8月26日起施行。
詳細來看,1)限購鬆綁:外環外購房不限套數——滬籍/非滬籍居民家庭及單身人士在外環外購新房、二手房均不限購;外環內則保留限購(滬籍家庭/單身限2套,非滬籍家庭需繳滿3年社保限1套)。
2)公積金支持: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公積金貸款額度上浮15%(首套最高184萬元,多子女家庭疊加至216萬元;二套最高149.5萬元);支持提取公積金付首付,且“又提又貸”不影響貸款額度。
3)信貸優化:通過降低首付比例、調整貸款利率等方式降低購房成本,進一步釋放合理住房需求。
4)房產稅減免: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購買的第一套住房暫免徵收房產稅;購買的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在合併計算家庭全部住房面積後,給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稅面積扣除。由於個人住房房產稅按年徵收,因此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可享受本條政策。
據廣州日報引述業內人士表示,繼月初北京樓市新政之後,上海政策調整整體符合市場預期。上海政策中,外地社保年限規定爲1年,比北京2年更進一步,力度相對北京而言超過預期,將有利於改善當前外環外市場成交壓力。
新房結構分化,二手房回暖,土地市場仍承壓
從近期數據來看,目前新房結構向改善端傾斜,二手房市場率先顯現回暖跡象,土地市場卻仍面臨不同能級城市的分化壓力。
中指研究院發佈的7月住宅產品月報顯示,從成交套數佔比變化上看,2025年1-7月,30個代表城市中,24個城市120平方米以上成交套數佔比同比提升,改善性需求仍是新房市場重要支撐。
這一趨勢在上海市場表現得尤爲顯著——90-200㎡成交佔比85.0%(同比+3.4pct),成爲絕對主力;90平以下剛需佔比降至9.6%(同比-2.2pct),200平以上高端產品佔比5.4%(同比-1.1pct)。
總價段方面,500-1000萬產品佔比42.0%(同比+5.1pct),1000萬以上佔比28.9%(同比+4.4pct),而500萬以下剛需總價段佔比29.1%(同比- 5.1pct),印證改善需求主導的市場特徵。
據房管局數據,2025年第34周(8.18-8.24),全國68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96萬㎡,環比+12%(同比-17%);年初至今累計成交7830萬㎡,同比-10%。二手房表現更優,第34周20城成交185萬㎡(同比+6%,前值-4%),累計成交6571萬㎡(同比+7%),顯示存量市場率先修復。
2025年第34周,全國100城土地成交建面1455萬㎡(同比-34%),溢價率10.3%;分能級看,一線成交83萬㎡(同比-12%),二線507萬㎡(同比-14%),三線865萬㎡(同比-43%),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仍面臨去化壓力。
政策託底效應顯現,市場有望延續回穩
國務院層面已釋放明確信號:8月18日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強調,要“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結合城市更新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多管齊下釋放改善性需求”,爲後續政策加碼指明方向。
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於“政策發力—市場回穩—預期改善”的關鍵窗口。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政策優化(如限購鬆綁、公積金升級)與全國層面的需求端刺激(城中村改造、存量房收購),正推動市場結構向改善型集中,疊加內房股估值修復,行業有望在政策託底與基本面邊際改善中逐步走出底部。
開源證券表示,在“止跌回穩”政策基調下,當前房價雖可能小幅震盪,但隨着政策效果逐步釋放,市場將進一步趨穩。
國金證券則指出,北京五環外限購取消、央企/AMC收儲存量房預期升溫,疊加專項債對城中村改造、存量土地收購的支持,市場對後續政策落地的樂觀預期增強,有望推動行業基本面持續修復。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