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封面新聞)
凌晨6點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牛牛壩鎮啱啱甦醒,穿着「多多買菜」紅色工作服的吉克古千和同事們,早已幹得熱火朝天。
「今天又有活魚,還有蝦,這些要優先配送。」吉克古千一邊整理貨品,一邊大聲提醒負責配送的同事。
每天早上6點到10點,陸續會有三四輛大貨車抵達吉克古千的多多買菜站點,將最新鮮的蔬菜、雞蛋、海鮮、水產、日用品等運送到這裏。
經過緊張的分揀,17輛小貨車又從這裏出發,將貨品送往美姑縣17個鄉鎮,其中最遠的柳洪鄉距離站點大概70公里。當天美姑縣居民晚餐的餐桌上,就會出現這些新鮮的肉、蛋、菜。
吉克古千和同事們就這樣靠着雙手,豐富鄉親們的餐桌,為大家送去更多實惠、營養的食物。從2023年多多買菜站點開始運轉,從未歇業。

告別酸菜土豆的日子
美姑縣,位於涼山彝族自治州的腹心地帶,山巒起伏、河流縱橫,景色優美,但交通極為不便,外界物資抵達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並不容易。
這裏依山而建,「本地種得最多的是土豆、玉米、四季豆這些適合山地生長的作物,蔬菜種得很少,根本不夠喫。」吉克古千說,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美姑縣居民食用最多的蔬菜就是酸菜。每年冬天做酸菜的時節,家家戶戶都會醃製很多酸菜,「要存夠一年的量,一直喫到第二年冬天。小時候,家裏出現頻率最高的菜之一就是酸菜燉土豆。」
而採購山外的新鮮玩意也很難。吉克古千說,過去日用品、衣服鞋靴都要去市集買,縣裏的市集每隔10天開一次,山高路遠,去一次要差不多一天時間。那時家人大概一個月纔會下山趕一次集。
後來日子好過些,大家不用上縣城採購,但日常能喫到的生鮮水果仍然有限,像海鮮、榴蓮這些稀罕品別說買來喫,甚至都很少見到。直到多多買菜的出現,才讓美姑縣家庭餐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大家只要動動手指,每天都能買到新鮮的魚、小龍蝦、大虎蝦。以前山區想都不敢想的生蠔,現在偶爾也會喫上。各種新鮮蔬菜每天都很暢銷,買榴蓮等熱帶水果的人也不少。雞蛋就更不用說了,從我們站點一天能發出上萬個。現在孩子們攝取的營養,比我們小時候可是好太多了。」吉克古千笑着表示。

美姑縣人普遍愛喫魚,但以前想喫上一口並不容易,不少人去河裏釣,也只能釣些小魚。現在,每年臨近春節,吉克古千的站點就會收到很多老鄉下單的各種鮮魚,「用充氧袋裝着,送來時魚還活蹦亂跳。」過年時,家家戶戶的餐桌上幾乎都會擺上一道酸湯魚,期盼着生活年年有餘。
圓了兒時的「生意夢」
吉克古千的站點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其實克服了重重困難。
「一開始跟老鄉們說手機可以買菜,各種新鮮的肉蛋、蔬菜第二天就能拿到,根本沒人信。」對於熱愛挑戰和冒險的吉克古千來說,這些困難不僅沒有讓他退縮,反而讓他有些興奮,「有電視劇裏商戰的感覺。」
出身在商戰片、武俠劇盛行的年代,吉克古千迷上了讀「成功學」。其中,明朝「首富」沈萬三的發跡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他幼小的心裏種下了一個「生意夢」。直到多多買菜進入美姑縣,總算讓他找到實現夢想的機會。
要打動老鄉們嘗試多多買菜,首先需要招募足夠多的「團長」。每位團長連接起方圓幾百米的居民,不僅能把多多買菜上的各種優惠和活動信息推送給大家,還能「化身」商品集散點,支持居民自提貨品或提供配送上門服務。
但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團長加入呢?吉克古千想了不少辦法。
最初開設站點的半年裏,他帶着同事走遍了美姑縣的所有鄉鎮,跟數不清的小賣店老闆打交道,現場宣傳「多多買菜」的各種優勢,希望「動之以情」。針對首批加入的團長,吉克古千會按照每月完成的業務量發放獎金或實物獎勵,「曉之以利」地調動團長們的積極性。為了「打造聲勢」,他還自己打印宣傳海報四處發放,請文藝團表演傳播多多買菜,宰牛殺豬辦壩壩宴增進與用戶的信任……

「組合拳」三步走下來,嘗試「多多買菜」的人越來越多,價格實惠、貨品新鮮優質的口碑也隨之傳開。目前,吉克古千負責站點的日均單量達到14000單左右,遇到彝歷新年這樣的大節日,更是天天爆單。不少當地人甚至還在手機上下單土豆、玉米這類本土種植的農產品。
抵達的是菜,帶來的是家門口的生計
多多買菜不僅讓吉克古千圓了「生意夢」,還通過貨品配送鏈條創造了新的掙錢機會,悄然改善了許多人的生活。
為了能讓鄉親們喫上新鮮果蔬,吉克古千招聘了17名員工負責美姑縣17個鄉鎮的貨品分揀、配送等工作,前前後後為四五十人創造過就業崗位。其中,配送距離最遠的司機,每天要開140公里的曲折山路,是縣裏少有的月薪「萬元戶」,「他對收入挺滿意。」吉克古千說。
負責站內分揀的10多名分揀員,基本都是本地寶媽。多多買菜讓這些因照顧孩子一度放棄工作機會、缺少收入來源的「全職媽媽」,重新收穫了穩定的生活保障和自我價值滿足。
今年29歲的寶媽吉克達子每天6點左右上班,下午1點左右下班,既不影響陪伴孩子,每個月還有2000多元收入,基本覆蓋了家裏日常開支,「老公在外面打工掙錢,我有收入以後,他掙的錢就可以存起來了。」
去年,吉克達子一家在牛牛壩鎮買了一套小房子,方便孩子們在鎮上讀書,「今年的目標是買一輛車,以後接送孩子們就更方便了。」

進入美姑縣以來,多多買菜自提團點越開越密。如今,縣城裏幾乎隔二三百米就能找到一個。每位團長靠着服務鄰里,每月能獲得幾百到幾千元不等的額外收入。
今年46歲的彝族人阿西就是衆多團長之一。吉克古千每天發出的14000單中,大概會有200單送到她的雜貨鋪。貨送到之後,她立刻在自建羣裏通知大家,「貨到了,大家抽空來取菜」。有幾十戶住山上的人家,下山不方便,阿西每次就騎着電動三輪車,送貨上門。
「一個月能掙1000-2000元,算是我經營小賣部之外,最大的一筆收入了,很大程度改善了我們家的生活水平。」阿西笑着說。

偏遠地區普惠政策造福萬家
近年來,圍繞高質量發展戰略,拼多多不斷提升「多實惠+好服務」的平臺能力,通過「百億減免」「電商西進」「千億扶持」等舉措,以真金白銀的投入,推進高質量供給的普惠化。
為了加快助推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今年4月以來,拼多多通過「千億扶持」計劃,向西部偏遠地區、中東部山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等縣域鄉村加大補貼、流量等資源的傾斜力度,推動優質商品與服務「進得來、送得到、買得起」,深化消費平權,讓城鄉消費者共享「普惠消費圈」。
隨着拼多多主站及買菜業務在廣大縣域鄉村穩步推進,小縣城的男女老少們學會了上拼多多點擊拼單,從生鮮、百貨到數碼、家電,都能找到想要的商品。拼多多也成為越來越多邊民、山民、農牧民的重要生活方式,大涼山深處的居民也學會了喫生蠔、烤龍蝦,時不時還能煮個火鍋。
在平臺資源的扶持下,吉克古千幹勁滿滿,對未來滿懷憧憬。據他透露,牛牛壩的多多買菜站點是不久前才建的,隨着老鄉們線上採買的習慣養成,站點訂單越來越多,過去的倉庫完全不夠用了。吉克古千已經緊急租了一塊更大的地,「目前我們平整出來了一半的空間,剩下一半會抓緊弄出來。我們想讓更多老鄉感受到多多買菜的便利和實惠,站點的生意也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