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芬的互撕鬧劇,牽出了阿里和堅果資本

藍鯨財經
08/26

作者 |源媒匯 利晉

「翻篇。志不在此,在星辰大海。」

8月18日凌晨,有「戴森平替」之稱的國產電器品牌徠芬,創始人兼CEO葉洪新在微博公開發布了上述內容,針對其與徠芬前員工潘某「互懟」事件,做出了最後回應。

隨後,第二當事人、徠芬前員工潘堅(網名@深空場老潘),在微博上回應稱,「競爭會有,商業常態,迴歸產品,纔是根本,其他都不重要,祝好!」

第三當事人、自媒體測評博主@樓斌Robin也轉發潘堅上述微博,並稱,「風波就到這裏吧,至於侵犯我和我哥(指潘堅)名譽的事情,只要日後不再反覆,我們也不再追究」。

這場持續了兩天的網絡「罵戰」,更像是由葉洪新強行收場。

實質上,事件本身是一次有關徠芬與競品之間的產品測評,包括測評本身是否客觀的討論,但葉洪新卻直接將事件演變為「對人不對事」的爭論。

在葉洪新上述微博推文下,一位網友在評論區稱「從公關角度講,0分」,葉洪新則回應「好的,接受」。

葉洪新與潘堅之間,具體有什麼恩怨,被重提,又強行翻篇?

關於葉洪新及潘堅涉及「投資人不認可整個團隊」背後牽扯具體投資人、公司估值數據偏差、過往孖展金額及估值、公司籌備上市計劃等問題,源媒匯致函徠芬方面,截至發稿時未獲得回應。

01 「對人不對事」

這場老闆與前員工「互懟」事件的起因是:8月15日,@樓斌Robin發佈了一條對松下大錘子2.0、博朗9617s、飛科F8、徠芬P3Pro、飛利浦9系Pro五款電動剃鬚刀產品的測評視頻。

最終的測評結果是,徠芬P3Pro雖然設計上使用順滑,但電機性能和刀網刀片材質工藝屬於常規水平,定價讓人產生期望,但鎳鉻刀網會讓有些人過敏;飛科F8有着更令人意外的表現,比如超預期的殺根剃淨度、機身的緩震體驗,包括全身水洗、C口充電、磁吸蓋等其他配置。

測評結果直接激怒了徠芬創始人兼CEO葉洪新,其發文稱,「看來有瓜喫了,徠芬剃鬚刀竟然打不過飛科?」

葉洪新將矛頭指向了測評的目的及其背後測評機構的背景,指出測評團隊為當年與羅永浩直播對質的「被指包養團隊」的重要成員之一,具體包括「收錢辦事」「沒有良心」「包養的日子一直過得不錯」。

截圖來源於微博

葉洪新接着在@樓斌Robin發佈的推文中繼續開火,「我懟的不是樓斌,是樓斌的哥哥潘某,其是徠芬的前員工」。他同時表示,「評測沒問題,媒體、自媒體幫助企業做傳播,前提是內容輸出一定要基於事實」。

換句話說,葉洪新間接承認了「對人不對事」這一事實。不過,在「互懟」事件熱度上升之後,他將上述相關評論進行了刪除。

葉洪新所說的徠芬前員工潘某,即徠芬前董事潘堅。對於葉洪新質疑產品測評脫離事實一事,潘堅接連在微博發佈兩則長文進行回應,其中一條涉及到徠芬、飛科等產品的橫向測評公正性。

這條長文的核心內容有兩點:潘堅自身創立「創空場」公司的底層邏輯是「產品力纔是營銷的基礎」,對徠芬、飛科等產品橫測集中於「漏剃是大部分用戶的痛點」,飛科更勝一籌靠的是產品力。

截圖來源於微博

潘堅的另一條微博長文,則直接回應葉洪新「對人不對事」的行為:「網絡輿論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用部分事實來帶節奏。這樣既會傷害自己,更傷害了那些相信你的人」。

潘堅的這條微博長文,核心一點是,揭開了徠芬公司孖展、經營上的一段「機密」。

截圖來源於微博

毫無無疑,葉洪新急於強行「翻篇」的原因,或是波及到徠芬背後的戰略投資人,以及當初引入投資人導致公司內部結構、人事發生「動盪」。

於是,這就出現了前述提及的三者「翻篇」的公開聲明。

02 不體面的「分手」

徠芬是一個電器新勢力。

據官網資料顯示,2019年,徠芬啓動徠芬高速吹風機研發工作,次年成功自主研發出三相高速無刷電機。

但其實,徠芬高速吹風機最初銷售十分慘淡。據媒體報道,徠芬LF01剛上市時,一天就賣十幾臺。2021年第一代高速吹風機發布,首月銷量慘到個位數。而通過抖音、B站投流,徠芬迅速打開市場,核心賣點為「技術」「性價比」。

營銷話題內容包括「全面超越戴森」「比小米便宜」等。徠芬高速吹風機成為了很多消費者的「性價比首選」,其也被稱為「戴森平替」。

也是在2021年,徠芬開始向全品類延伸,當時已率先開展電動牙刷的調研工作。2022年,徠芬重點殺向抖音,繼續主打「技術」「性價比」兩個核心賣點,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徠芬稱,2023年全品類累計出貨量超800萬臺。也有數據顯示,2023年這一年,徠芬銷售額突破15億元,超過老牌電器巨頭戴森、松下,市場份額達30%。

徠芬敢於重金投流社交平臺,源於投資方進場。

天眼查顯示,徠芬公司全稱為東莞市徠芬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原本由葉洪新、周理共同持有,2021年11月改由深圳術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深圳術葉」)全資持有。

這次變更,徠芬以深圳術葉為主體,開始啓動孖展。

目前,深圳術葉共獲得4輪孖展,具體包括:2022年1月,由大望資本、梅花創投、XVC聯合投資的天使輪孖展;2022年11月,由阿里、堅果資本投資的Pre-A輪孖展;2023年1月,由陽光融匯資本、廣州新興基金投資的A輪孖展;以及2023年11月,由麥星投資、大望資本、建鑫投資、鐘鼎資本參投的B輪孖展。

截圖來源於天眼查

其中,2022年1月,天使輪孖展完成不久後,潘堅成為了深圳術葉新晉董事之一。潘堅在微博上公開稱,「你(指葉洪新)拉我入夥承諾給我股份(上市前給5%+上市後再給2%)。

潘堅是王自如成立的測評公司「ZEALER」的重要團隊成員之一。天眼查顯示,ZEALER主體公司為深圳市拆樂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2023年5月註銷,而潘堅是這家公司的實控人、執行董事。

ZEALER團隊與羅永浩,曾在科技圈上演了轟動一時的「真測評與被包養」網絡辯論事件。

從葉洪新、潘堅本次「互懟」內容中的時間線來看,轉折點發生在徠芬 Pre-A輪孖展之前,即阿里、堅果資本投資前夕。

葉洪新稱,「投資人不認可潘堅」;而潘堅則回應,「關於你(葉洪新)說投資人不認可我,補充事實是:你(當時)跟我說的是投資人不認可整個老團隊」。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被動「分手」,葉洪新與潘堅進行協商之後,潘堅以獲得500萬元「分手費」的方式,於2022年10月離開了徠芬。

但潘堅表示,「那些股份估算已經價值上億了,500萬換上億,這算盤打得很響」。

同時,潘堅稱,當時所持5%股份估值已經上億,及潘堅公佈私人聊天記錄圖片中,葉洪新將估值妥協到12億元、下降3個億。按潘堅所持股份比例測算,徠芬整體估值超過20億元。兩者估值數據存在明顯差異。

圖片來源於潘堅個人微博賬號

「分手」之後,雙方一直「藕斷絲連」,潘堅與徠芬的新媒體業務有過合作。

但葉洪新認為,潘堅離開徠芬後至今 ,持續靠出賣和打擊徠芬獲利,並曝出了一個潘堅與徠芬內容員工「勾結獲利」的事件,稱「潘某勾結徠芬內部員工,一期0成本內容合作,但對公司報價50萬元(已收款),被公司發現後才永久解除合作」。

潘堅與徠芬簽署解除合作協議時,有條款明確要求合作結束後,潘堅不允許通過任何形式損害徠芬及徠芬相關主體的權益與名譽。

對此,徠芬方面向媒體表示,「但在其最新聲明中,顯然承認了博主微機分的內容為他主導,這已經違背了協議內容。公司掌握了相關人員錄音證據(指50萬「商單」),會視情況公開」。

這場不體面的「分手」,不僅將葉洪新與潘堅的私人恩怨暴露於公衆視野,更把阿里、堅果資本等徠芬背後的投資人牽扯了出來。而隨着事件持續發酵,甚至可能影響徠芬整個公司的「錢程」。

這讓葉洪新慌了,開始強行「翻篇」。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