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賣到社區團購,京東如何“老樹開新花”?
來源/鯨商(ID:bizwhale)
作者/瀟傑
社區團購戰火重燃,新一輪的市場卡位戰悄然開啓。
近日,有消息稱京東拼拼在北京悄然開店,這些門店大多通過與現有社區店共開門店的模式進行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據京東拼拼的內部人員透露,門店老闆若是想與京東拼拼合作,需要提供10平方米左右的店內面積擺放冷藏櫃和貨架,地址得在小區門口附近,小區居民入駐體量至少要超過600戶。
在價格上,京東拼拼的價格戰,矛頭直指多多買菜便宜。打出低價王牌的京東拼拼,想要快速在市場中撕出缺口,依託供應鏈和規模化採購優勢發起正面進攻。
其實,社區團購在經歷快速擴張和激烈競爭後,像每日優鮮、十薈團、呆蘿蔔等,昔日明星選手早已黯然退場,背後不知還有多少不知名的“烈士”。而這一方向,美團今年上半年也有所收縮、調整。
此時,京東再次高調入局,與京東外賣一道,想借其供應鏈、物流優勢,爭奪本地消費,與線上電商業務板塊互補。但能否從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叮咚買菜等對手殺出重圍,還要看京東拼拼有哪幾把“刷子”。
01
京東對社區團購“不死心”
作爲京東社區團購的重要佈局,京東拼拼門店裏陳設了冷藏櫃和貨架,用來存放消費者下單的凍品和生鮮商品。工作人員表示,用戶當天下單後,團購的商品會陸續在次日上午9點左右到貨。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拼拼的產品價格基本上都比多多買菜便宜。例如,1KG海天上等耗油、1.8KG維達超韌四層衛生紙、12瓶農夫山泉純淨水的價格都比多多買菜便宜2元左右。可以看出,低價依然是撬動市場的關鍵武器。而京東拼拼依託“京東”品牌背書,整合供應鏈資源,並調整運營模式,意在撬動下沉市場並反哺主站。
事實上,京東的社區團購業務從很早就開始了。在2018年,京東就曾在內部孵化過蛐蛐購、友家鋪子、京東區區購等多個社區團購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大多受限於分散的內部資源和局部的供應鏈協同能力,最終沒能成爲京東業務的新增長點。
2020年底,京東整合旗下社區團購業務成立京喜拼拼,並於2021年1月正式上線。京喜拼拼依託京東供應鏈體系,通過低價策略,以自營的方式發展社區團購業務,爲社區消費者提供服務。
其上線初期就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裏成功入駐12個省、70多個城市。
不過,社區團購本身是一個低毛利、高運營複雜度的生意,高度依賴訂單規模效應,即便頭部玩家也難以輕鬆盈利。京喜拼拼也未能逃脫行業普遍面臨的盈利難題,敗下陣來。
2021年年中開始,京喜拼拼陸續關停了福建、甘肅、貴州、吉林、寧夏、青海等地業務,並在同年8月退出了山西市場。2022年3月,京喜拼拼被爆出多地退市,只剩下北京、山東、河南、湖北四個省份的業務。
並且,同期的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等各具優勢。其中多多買菜憑藉龐大的農產品上行網絡,對成本的控制幾乎達到極端,美團優選則是那有較強的地推團隊和線下運營團隊,確保了教工啊的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感。這二者在當時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並均已實現了扭虧爲盈,從燒錢轉向了精細化運營和可持續盈利。這也是當時京喜拼拼失敗的原因之一。
2022年6月,京喜事業羣被解散,這意味着京東的社區團購業務也告一段落。
大起大落後,京東社區團購進入重整階段。2023年,京東整合京喜拼拼、京東七鮮等業務,併成立創新零售部,由閆小兵擔任負責人,直接向CEO許冉彙報。這一架構凸顯了京東對社區團購的戰略重視,打破以往的資源協同壁壘,尋求更高效的決策路徑。
重整後的業務以“京東拼拼”的新品牌亮相,其核心策略轉向務實與輕量化。在區域拓展上,選擇了安徽等地進行試點,模式上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線上預售+自提,而是融合線下“惠農直通車”服務。由平臺提供透明的源頭採購價和供應鏈支持,商家根據自身需求採購並在店內進行銷售。
顯然,京東的戰略意圖在於,不再追求單純的規模擴張,而是致力於打造一條差異化的競爭力路徑。通過優化商品結構,極致壓縮流通環節,找到成本與品質的平衡點,逐漸確定用戶“低價優質”的心智。
儘管京東精心籌備着“捲土重來”,但當下的社區團購賽道里,頭部效應顯著。京東拼拼希望瞄準細分戰場和差異化模式,尋求可持續的立足點。其與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巨頭的較量,將是一場關於供應鏈深度、模式效率與區域運營韌性的長期考驗,而非簡單的價格火拼。
02
社區團購幾大“軍閥割據”
目前的社區團購主要還有多多買菜美團優選,還有即時零售與生鮮電商的跨界競爭者,比如叮咚買菜、盒馬等等。
尤其是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是經歷了從瘋狂擴張到冷靜收縮的社區團購的“倖存者”。
上文已提到二者的優勢,在於極致效率與成本控制。多多買菜憑藉拼多多深厚的農產品供應鏈根基和“Costco+迪士尼”的爆款運營模式,在低價上建立了極高壁壘。
美團優選則與美團“零售+科技”戰略形成互補,雖然近期大幅收縮,但其探索也爲集團積累了寶貴經驗。
其他像叮咚買菜、盒馬這樣的跨界玩家,雖不屬於傳統社區團購,但其前置倉或店倉一體模式更側重品質、即時性,吸引了對價格不敏感但追求便利和品質的用戶,形成了差異化優勢。
尤其是叮咚買菜,根據其最新發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叮咚買菜Q2實現GMV 65億元,同比增長4.5%;營收實現59.8億元,同比增長6.7%。在盈利方面,Non-GAAP標準下的淨利潤爲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9%。這得益於其對供應鏈的深挖,加上在全國核心城市佈局超1400個前置倉,叮咚買菜形成了“即時配送+品質溢價”的盈利閉環。
那麼,京東拼拼現在入局,是時機嗎?
社區團購是“彎腰撿鋼鏰”的生意,盈利依賴整個鏈條的極致優化。
京東選擇此時重啓社區團購,有其自身的考量與無奈。
首先是戰略上的“必選項”。下沉市場是各大互聯網企業的必爭之地,京東也不例外。若完全放棄社區團購這一形態,意味着將巨大市場拱手讓人,這是京東無法接受的。加上現在的社區團購度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監管趨於理性,市場從燒錢搶規模轉向了效率比拼,這更適合京東這樣具備供應鏈和品牌力的玩家。
還有這些年京東自身能力的建設,其在物流基礎設施、京東京造自有品牌,以及與產業帶合作上有了更深積累,具備了優化成本結構的基礎。
但風險同樣巨大。市場心智已被培養,用戶習慣趨於穩定,後來者需要付出更高成本去改變用戶習慣。同時,盈利難題依然困擾行業,京東拼拼需要找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而非一味追求規模。
若想突圍,京東拼拼必須打出差異化,並將京東的核心優勢發揮到極致。
具體而言,京東拼拼需深度融合京東生態,與京東的超市、折扣店等業務共享供應鏈資源,降低京東拼拼降低採購和物流成本。與京東主站的合作,高頻打低頻,也能互相引流,互相協同,降庫存。同時,京東拼拼的“低價優質”生鮮產品,能強化用戶對“京東也有便宜好貨”的認知,扭轉其在下沉市場用戶心中的形象,爲後續全品類銷售鋪路。
在商品層面,京東拼拼爲強化商品力與差異化,充分利用京東的自有品牌,如京東七鮮、京鮮坊、京悅等,提升商品競爭力,而不僅僅是更便宜的白牌貨。
在“店中店”這種輕資產模式中,有利於京東拼拼快速擴張和降低成本。關鍵在於提升團長收益和積極性,通過培訓、工具支持將他們轉化爲真正的“社區服務管家”,而不僅僅是提貨點。
當京東拼拼真正具備“性價比+服務”的差異化體驗時,或許其可以逐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與其他平臺形成體驗差。
只是這種與主站的協調和差異化競爭並非一日之功,如果京東拼拼不能帶來顯著的新增量用戶,其導流價值將大打折扣。畢竟其他對手並未停止深化各自的優勢。
03
京東要後來居上,有什麼牌?
此次京東拼拼入局,不少業內人士思考,京東拼拼模式還能夠帶來爆發嗎?
誠然,社區團購的“爆發”時代已經終結,行業進入“深耕”時代。畢竟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已經形成了雙寡頭壟斷格局,滲透率極高,尤其是在下沉市場。並且,資本市場和母公司都已無法容忍無休止的虧損。
所以筆者認爲,京東拼拼更多的是模式創新而非顛覆。它更像一枚打入高頻消費場景的“楔子”,其核心使命是作爲前置流量節點與數據探針,爲京東主站輸送下沉市場的活水,並在供應鏈與用戶數據層面實現反哺,最終服務於集團全域零售生態的宏大的戰略拼圖,而非讓成爲一個巨無霸業務。
面對新玩家,頭部巨頭的防禦並非臨時起意,而是依託既已築起的系統性壁壘。
其中,美團優選在今年6月,大規模退出業務城市。美團官方回應稱,美團優選目前的閉倉暫停接單只是一個戰略升級,美團還會繼續探索社區零售的新方向。
此舉意味着其戰略重心正明確轉向即時零售,以美團閃購和小象超市爲先鋒,向上侵蝕生鮮電商腹地。而美團優選則進一步利用已建設的供應鏈及倉配網絡,集中資源聚焦優勢區域,繼續探索“次日達+自提”模式和社區零售新業態。同時,深耕生鮮食雜供應鏈,爲美團用戶提供更具質價比的商品。
可以看出,美團優選等競對也在進化,向上侵蝕京東到家和叮咚買菜的市場。這意味着,它們不會給京東拼拼安心發育的空間。
至此,社區團購的競爭維度已徹底升維。它不再是資本加持下的閃電戰,而是一場關於供應鏈的深度、運營的精度與商品的差異化的持久消耗戰。
京東拼拼的機會在於,背靠京東的全球供應鏈、自有品牌與物流資產,它或許能走出一條差異化、重效率、能盈利的窄路。
未來,京東的生態可以與京東拼拼進一步融合,通過生鮮果蔬是每日最高頻的消費需求,吸引和粘住用戶。一旦用戶習慣使用京東拼拼,就爲京東主站打開了新的流量來源,尤其是下沉市場和中老年用戶。
京東拼拼還能在區域市場積累的消費數據,反哺給京東主站,幫助其優化品類規劃、精準選品和預測區域需求。在京東的產地倉、本地倉資源層面,可以與拼拼業務嘗試協同,進一步降低整體供應鏈成本。
總之,這都不是容易解決的事。
京東拼拼不僅要直面已佔據絕對優勢的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還要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與巨頭們的降維打擊。
這條路荊棘密佈,但作爲京東破局下沉市場與高頻消費的關鍵落子,這場戰役,京東不得不打。
來源/鯨商(ID:bizwh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