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源擬H股IPO,雙登今日港股上市!光儲企業緣何紛紛赴港?

市場資訊
08/2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儲能100人

  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正在成爲資本市場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8月25日,陽光電源(300274)公告稱,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公告提出,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提升公司國際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資渠道,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與此同時,雙登股份(06960.HK)也於今日(8月26日)成功登錄港交所。發行價爲14.51港元/股,開盤漲60%左右,最高報港23.18元/股。截至發稿,報 港22.5元/股,總市值約94億元。

  不僅如此,Wind資訊數據顯示,港交所今年已迎來30餘家內地公司上市,僅5月份,香港市場新股發行累計募資金額就達561億港元,創2021年3月以來最高單月紀錄。截至目前,合計有高達165家內地企業正在排隊登陸港交所。

  在這些企業中,既有A股上市公司尋求‘A+H’二次上市,也有A股龍頭企業拆分子公司赴港上市,還有未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和新興科技公司。它們覆蓋了消費、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其中,光儲企業是主力軍之一。

  光儲企業紛紛湧向港股

  一年前,人們還屢屢聽到港股公司要私有化摘牌回A股上市的新聞,原因大都是港股過低的估值。但一年後的現在,風向已經變換。

  先來看儲能行業,除了上述兩家企業外,最近一個官宣赴港上市的是已經成立24年的中國老牌鋰電池企業——億緯鋰能(維權)(300014.SZ)。6月9日晚間,其正式公告宣佈籌劃赴港二次上市,計劃發行H股股票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試圖以國際資本市場爲跳板,支撐其海外產能擴張、技術研發及全球化戰略。

  這距離行業霸主寧德時代登陸港股僅過去20天。5月20日,寧德時代登陸港股市場,發行價爲263港元/股,共發行1.36億股,所得款項淨額約353.31億港元。作爲年內最大規模IPO,其H股發行獲中東主權基金、國際長線資金超額認購,上市後較A股溢價11%。這不但展現了港股承接大體量融資的能力,也扭轉了港股估值水平一定低於A股的刻板印象。

  翻看今年已經港股上市和申請港股上市的股票名單,好幾家儲能企業赫然在列。

  2月21日,儲能新銳企業思格新能源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此次衝刺港股,計劃將募資用於進一步擴大研發團隊及提升研發設備及技術;加強營銷及售後服務,以推動擴大全球客戶羣和業務覆蓋範圍;用於多元化產品組合及擴展工商業光儲充解決方案等。(8月21日,香港交易所官網顯示,思格新能源招股書已失效。)

  3月25日,海辰儲能在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公司2024年營收增長至129.17億元,淨利潤也實現扭虧爲盈。提及轉道港股IPO的原因,海辰儲能表示,香港聯交所IPO將允許公司擁有一個國際平臺,以在全球範圍內提升我們的市場知名度;可觸達國際資本並優化我們的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地位並有助於吸引國際人才。

  4月23日,南都電源也宣佈啓動赴港IPO計劃,擬通過發行H股登陸香港聯交所。公司表示,啓動港股上市的核心目標將聚焦於海外市場的深度佈局、國際業務版圖的拓展以及境外運營資金的補充。

  再來看光伏行業,赴港IPO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5月8日,鈞達股份(02865.HK)正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爲全球首家實現“A+H”雙資本平臺運作的光伏企業。公司表示,所募資金將主要用於興建海外光伏電池生產基地、技術研發、海外銷售業務等。

  4月28日,全球第三大光伏組件供應商晶澳科技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爲進一步推動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場、供應鏈、研發三位一體的全球化建設,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升國際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晶澳科技計劃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晶澳科技表示。

  5月29日,港交所官網顯示,江蘇日御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請書。本次港股IPO募集資金將用於投資前瞻性技術的研發。

  光伏細分領域也在積極尋求赴港上市。5月2日,專注於光伏銀粉領域的建邦高科,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募集資金預計將主要用於提升光伏銀粉技術,鞏固和擴展公司在國內的行業領先地位;開發銅粉等光伏行業銀粉的替代材料;將研發工作延伸至非光伏銀粉領域,包括開發適用於電子工業的特製銀粉。

  此外,除了今年以來,此前已經港股上市和申請港股上市的光儲企業還包括:比亞迪中創新航瑞浦蘭鈞正力新能格林美、金晟新能源、中潤光能、青海麗豪、正信光電等。

  近兩年來,光儲企業赴港上市,已經掀起一輪又一輪的熱潮。

  光儲企業緣何赴港IPO?

  爲何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赴港上市?首先,與內地融資受限關係重大。

  從2023年初,就有A股主板IPO“紅黃燈”窗口指導意見在業界流傳,其中,光儲都屬於此前發展過快存在一系列問題而被限制上市的行業。不過,“紅綠燈”並未有正式規定發佈。

  但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發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的相關監管安排,其中強調“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隨後,A股IPO數量和融資額出現顯著下滑,審覈趨嚴、排隊時間拉長,讓不少企業面臨較大的上市壓力。

  在這期間,衆多光儲企業在A股遞表後苦苦等待,卻始終未能如願。於是,多家企業撤回IPO。

  與之相對應的是港股市場相對靈活的機制和較快的上市節奏。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五項措施”,明確表達了對內地龍頭企業赴港上市的支持態度。

  港交所也積極響應,推出“科企專線”,爲符合條件的A股公司開闢了快速審覈通道。在“科企專線”的規則下,證監會及聯交所分別僅發出一輪監管意見,並在30個營業日內完成審批。其中典型的代表即寧德時代從遞表到上市僅耗時3個月,較傳統流程大幅縮短近50%。

  值得注意的是,“科企專線”允許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有效避免了核心技術過早暴露,爲科創企業提供了更爲友好的上市環境。

  此外,還有一系列政策出臺,鼓勵民營企業藉助資本市場實現規模擴張與業務升級。其中“優化境外上市備案制度”“完善境內外上市聯動機制”“繼續推動資本市場‘惠港5條’落實落地”等監管政策的實施,爲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爲其提供更透明、高效的監管環境。

  其次,衆多赴港上市企業在招股書中的募集資金用途中普遍提到了“出海戰略”“支持海外業務拓展”等內容。這說明,內地企業持續“走出去”,也是赴港上市主要原因之一。

  在國內產能過剩,極度“內卷”的宏觀大環境下,國家鼓勵企業“出海”,把產品賣出去或者在海外建廠,這就使得企業需要更多的外幣。港股上市融到的是港幣,香港是資本自由流動的離岸市場,港幣可以與美元自由兌換,使得企業在海外發展更加有利。

  從企業自身戰略佈局來看,很多企業赴港上市往往伴隨着國際化發展的需求。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化的金融窗口,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對接全球產業鏈、吸引海外合作伙伴,提升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爲未來的跨國經營奠定堅實基礎。比如,寧德時代募資用於匈牙利項目,億緯鋰能用於加快全球化產能佈局等,都是企業藉助港股平臺實現國際化戰略的具體體現。

  與此同時,通過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企業能夠引入前沿管理經驗、先進技術理念,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與運營水平,加速轉型升級步伐。依託港股平臺的資源整合優勢,企業可深度融入國際市場,拓展業務合作網絡,優化全球資源配置,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可以說,赴港上市是政策支持、市場引力以及企業自身戰略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赴港上市不僅爲內地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爲資本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未來,隨着更多企業加入赴港上市的行列,這一熱潮有望持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舞臺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注:部分素材來源於投行圈子、華夏時報、證券日報以及企業公告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常福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