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伴隨海外能源轉型,新能源佔比提升帶動靈活性調節資源的需求,以歐美爲首的海外儲能市場有望迎來需求放量。該行認爲國產儲能產業鏈具備明顯優勢,電芯、儲能系統環節全球份額持續提升。從海外儲能廠商來看,多數公司對中國產業鏈依賴程度高,在政策不確定下面臨經營困境。該行認爲當前時點,海外儲能市場投資價值凸現,建議關注佈局海外儲能產業鏈電芯、PCS、系統集成等環節的頭部廠商。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市場跟蹤:現貨市場爲核心,大儲接力戶儲保持增長
1)儲能收入:現貨市場是儲能盈利的核心來源。根據S&P Global,Modo Energy,Clean Horizon等平臺數據,德國、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地區儲能系統盈利水平均明顯抬升,爲儲能業主方創造較好的盈利條件,提升儲能需求。
2)美國儲能:根據Wood Mackenzie數據,2025Q1美國儲能新增裝機2.04GW/ 5.03GWh,同比+62%/ 41%,保持較高增速。大而美法案收緊ITC補貼要求,疊加2026年儲能電芯關稅提升,美國儲能2025年有望迎來搶裝;
3)歐洲儲能:根據SolarPower Europe數據,2024年歐洲新增儲能裝機21.8GWh,同比+14.7%,其中戶儲增長有所下滑,大儲接力帶動歐洲儲能增長。遠期來看,能源轉型推動對調節性資源需求,根據SolarPower Europe預測,2029年歐洲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118GWh,複合增速40.2%。
電芯環節:國產廠商出貨同比+109%,日韓廠商份額持續流失
1)全球份額:根據SNE Research和InfoLink數據,2022-2025H1全球儲能電芯Top10中國企業分別佔比8/8/9/10席,2025H1日韓儲能廠商份額已跌出前十,國產廠商優勢進一步凸顯;
2)國產電芯:根據鑫欏鋰電數據,2025H1國產儲能電池出貨量爲252GWh,同比+109%,佔全球出貨比例已從2019年的18%提升至98%,優勢明顯。在美國政策影響下,國產廠商後續有望通過海外基地、技術授權等模式參與美國儲能市場;
3)日韓廠商:受益於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政策收緊,韓國廠商加速佈局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產能。LGES已將密歇根工廠動力電池產線改造成磷酸鐵鋰軟包儲能電池產線,預計在2025/2026年底分別達到17/30+GWh產能;三星SDI已簽署美國公用事業儲能系統合同,計劃利用StarPlus工廠在25Q4本地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預計在25H2完成最終定型。
儲能系統:國產廠商全球份額提升,海外廠商分化明顯
全球份額:整體來看,早期全球儲能頭部廠商主要爲歐美廠商。2022年以來國內儲能產業鏈快速迭代,國產廠商順勢迎來快速發展。根據Wood Mackenzie數據,2024年全球儲能系統環節廠商Top20中,國產廠商已佔據13席,全球市場競爭力迅速提升。
風險因素:
儲能行業需求不及預期;海外政策超預期變化;逆全球化加劇,海外業務拓展不及預期;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競爭格局惡化風險。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