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又變陣,馬雲頻頻“上線”

無冕財經
08/2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市場容不得阿里高枕無憂,不斷變革之際馬雲頻頻現身,若是能穩軍心、漲士氣,挺好的。

  阿里又變了。

  官網上,業務介紹由原來的“1+6+N”架構更新爲四大板塊。有報道稱這是一場被內部稱爲“十年最大變革”的調整,也有消息認爲這不過是一場烏龍,只是根據其2025財年年報更新了業務分類。

  市場普遍認同前一種說法。畢竟這幾年,阿里可以稱得上是組織變革最劇烈的互聯網公司。

  該消息傳開時,距離2023年3月那個春寒料峭的下午不過兩年半光景。

  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曾經的“小弟”拼多多市值趕超大哥,又在震撼後回落;比如AI崛起,資本爲AI瘋狂;比如淘寶和美團在外賣打得不可開交......

  對於阿里的未來,12萬阿里人各有說法,有躊躇有困惑,總體或許是不確定的情緒居多。然後,馬老師又回來了。

  頻繁調整組織架構

  跟騰訊七年調整一次架構不同,阿里巴巴調整架構可謂頻繁。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1年到現在,阿里公開的架構調整就超過15次

  2011年,市場份額佔80%的淘寶網分拆成三家獨立子公司——淘寶、天貓、一淘,團購平臺聚划算獨立運營,ICBU(國際業務事業部)和CBU(中國業務事業部)從阿里巴巴B2B公司拆分出來;

  2013年,集團先是拆分爲7大事業羣,被稱爲“七劍下天山”,60天后7大事業羣又繼續拆成25個事業部;

  2015年,新上任的阿里CEO張勇開啓著名的“大中臺、小前臺”變革,迴歸集權模式;

  2020年,阿里又打破集權模式,給各大業務鬆綁,增加4個分管大總裁,分別負責中國數字商業、雲與科技、生活服務和海外數字商業四大業務板塊......

  直至2023年,那場堪稱“阿里24年的發展歷史上前所未有,變化最大”調整的發生。

  當年3月28日,阿里集團宣佈啓動“1+6+N”的組織結構調整。其中,“1”代表阿里集團,“6”分別是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N”爲阿里健康、盒馬、夸克等其他重要業務。

  據悉,這一改組計劃從討論到宣佈總共歷時2個月,傳聞還有馬雲協助,最終才落地傳導給12萬阿里人。

  很多阿里員工猜測,彼時張勇發佈的“1+6+N”組織調整郵件,可能將是他們在整個阿里集團層面收到的最後一封“全員信”。

  據“晚點LatePost”,每年5月10日舉辦的文化活動“阿里日”,接下來將不再由阿里集團統一舉行,而是由各業務自己負責。

  事情走向並未完全如他們所想,“鉅變”又出現了。

  今年8月22日,阿里巴巴官網顯示,阿里旗下業務從原有的六大業務集團被劃分爲四大業務類別,分別爲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雲智能集團以及所有其他業務。

阿里巴巴官網業務劃分成四大板塊,圖源網絡

  這意味着阿里集團寄予厚望的“1+6+N”架構正式結束。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組織架構調整始終貫穿着阿里經歷的每一次生死存亡的時刻。

  扛住了3年疫情,扛過了反壟斷罰款、螞蟻上市中止,市值被拼多多超過的那一夜阿里人依舊難眠。

  儘管在市場規模上,阿里遠超拼多多,但拼多多也正狂奔着縮小與阿里的差距。

  財報顯示,2024年,拼多多實現營收3938.36億元,同比增長80%,歸母淨利潤1124億元,同比增長80%;今年第二季度,營收1039.85億元,同比增長7%。

  對比來看,2024財年,阿里收入9411.68億元,同比增長8%,經調整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爲1650.28億元,同比增長12%。

  與此同時,AI大模型帶來產業互聯網風起雲湧,阿里不得不再造新阿里。

  投映到外界,就是阿里的士氣不太一樣了。

  2019年阿里20週年現場,馬雲正式卸任董事局主席一職,大會上萬人齊唱,感念着馬老師的豐功偉績,也憧憬着阿里再寫新故事。

  但後來,萬人齊唱的熱鬧場景,幾乎再也沒出現過了。

  蔣凡不能輸?

  回到此番的版塊劃分,四大業務中電商業務佔了兩席,分別爲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國內電商業務)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國際電商業務)。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此番的調整,完全符合阿里巴巴掌舵者的戰略方向。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510阿里日”親友見面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阿里未來3至5年的核心戰略方向就是“電商”與“雲+AI”。

  作爲掌舵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兩大核心業務的負責人,蔣凡在阿里二號位的地位也更顯得突出。

  說句掌阿里一半江山或許也不爲過。

  權力的增加還體現在合夥人名單的變化。

  據阿里2025財年年報,包括彭蕾、戴珊、俞永福和張勇在內的9位阿里合夥人已經退出了權力中心,蔣凡則直接進入掌握阿里最高權力決策的合夥人委員會。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合夥人委員會僅馬雲、蔡崇信、吳泳銘、邵曉鋒、蔣凡5人,相比上一個財年少了2人。

  這意味着什麼?

  按照自媒體“朱思碼記”的說法,假設回到2019年一個由6-7個人組成的合夥人委員會,蔣凡僅是普通合夥人身份,最高權力中心成員中的每一張嘴都可以對其決策進行反對、贊成、棄權,他必須爭取到至少3-4個人的贊成,纔有可能通過最高決議。但如今,當委員會人數變成包括蔣凡在內的5個人時,現場只要有2個人表示贊成,決議即可通過

  即來自上層的阻力變少了。

  但與此同時,隨着權柄加身,蔣凡不能輸——他肩頭扛着的,是阿里上下的期許。

  深諳此理的蔣凡,迅速行動。

  8月25日,淘寶閃購、餓了麼聯合宣佈騎手社保補貼將擴展至全國,爲全國騎手補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補貼比例最高至100%;對全國穩定跑單、且有意願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的騎手,補貼至少50%保費;對騎士隊長、榮譽騎士全額繳納。

  淘寶稱,今年10月首批城市落實,年底前將覆蓋全國。此外,官方還宣佈,將全面覆蓋“新職傷”並新增防暑險,提升大病救助額度,加碼騎士及子女助學支持。

  騎手的新工裝也正式亮相,上面印滿阿里雲、釘釘、大麥、餓了麼、飛豬、高德、盒馬、螞蟻集團、淘寶、淘寶閃購、天貓、通義千問、閒魚、支付寶等22個品牌的logo——未來,騎士們將身着這件新衣服穿街走巷,化身阿里系品牌的代言人。

淘寶閃購騎手新工裝,圖源網絡

  另一方面,據“晚點LatePost”消息,外賣補貼會持續,阿里也已經在開闢更大市場,在中小城市設置站點、派駐地推對接商家,慢慢培養用戶習慣,稱這不是幾個週末的閃擊,而是按月甚至按年的長期投入。

  一組可供參考的數據是,蜂鳥在各地招聘站點加盟、大規模招聘專送騎手後,阿里的騎手供給也在明顯增長。

  根據 QuestMobile 監測到的美團衆包、美團騎手、蜂鳥衆包和蜂鳥騎士的用戶使用時間數據,“晚點LatePost”推算出來,大戰前美團的騎手規模相當於阿里蜂鳥的近8倍,現在這個數字已縮小成2.6倍。

  馬雲又出現了

  阿里打來打去,馬老師很關注。

  據自媒體“朱思碼記”援引一位受訪者的說法,馬雲對於閃購的熱情完全出乎意料,甚至罕見地出現了馬雲在合夥人羣裏對閃購業務提出直接意見,包括今天淘寶閃購的logo顏色都是馬雲本人要求當天改的。

  對於上述馬雲親自下場指揮的說法,一位老阿里受訪者表示:馬老師還真是這種風格,當年我們做國際業務,他居然說要讓外國人感受春節紅,連夜要我們改配色。

  “朱思碼記”,2025年6月末,杭州餘杭區,蔣凡和餓了麼董事長兼CEO範禹兩位阿里合夥人被單獨約到了馬雲家中參加家宴,同時單獨開了一個小會

  會後發生了兩件事。

  一是,餓了麼連同飛豬被劃入淘寶大電商體系,閒魚創始人處端與範禹共同向蔣凡彙報——在一個大事業羣中,一位合夥人向另一位合夥人在業務層面上直線彙報,是很罕見的;

  二是,蔣凡一個月多前申請的100億元閃購補貼預算,被提高到了500億元,整個阿里集團各條業務線至此開始向閃購業務大規模聚集資源和兵力。

  外賣大戰背後,馬雲光是今年就至少露面了7次,又因露面上熱搜,比如2月17日在北京參加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

  相比2021年至2023年的完全失蹤,以及2024年的3次露面,今年馬雲出現的頻率高得驚人。

  “朱思碼記”認爲,這是一種高明、隱晦,但又顯著的公關信號:馬雲已經回來上班了;阿里的戰略決策中樞和最高決策權已經回到杭州;請全球投資者給阿里一點時間,等待扭轉局面

  身爲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在阿里頻繁調整業務的大背景下,馬雲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注目。

  此前的6月,阿里15年老員工、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離職時,在阿里內網發佈了一篇萬字長文,吐槽阿里陷入了“大公司病”的深層困境,如級別通脹、獎懲不明、短期主義、戰略不清等等。

  馬雲還回復了這篇帖子稱,“元安同學好,謝謝你那麼長的信,寫得很好。好像人的成長,阿里的發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過程,阿里巴巴在發生變化之中。祝福你,也希望經常回來看看。”

  無疑,退休了馬雲也始終心繫着阿里。

  此外,馬雲多次現身,回到杭州阿里園區參加活動,和員工們互動。

  自2024年底以來,他已四次現身阿里園區:從螞蟻集團二十週年活動到閒魚工位考察,從阿里雲戰略會到湖畔小屋交流,其行程軌跡覆蓋電商、金融、科技等核心業務。

  8月19日,當一場深刻的業務調整正在杭州西溪園區醞釀落地時,馬雲現身甘肅戈壁灘,探訪螞蟻森林項目。

馬雲(左四)探訪螞蟻森林項目,圖源網絡

  網傳的視頻顯示,馬雲一邊與當地種樹的工作人員深入交流、談笑風生,一邊喫着西瓜。

  一片歲月靜好,恰是阿里人難求的。

  現在的市場,容不得阿里高枕無憂,面臨一系列市場機遇與挑戰,龐大的阿里也不得不在轉型與求變中謹慎前行。在這樣的時間點,馬雲頻頻現身,若是能穩軍心、漲士氣,挺好的。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