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登股份這家公司,最近在資本市場刷足了存在感——創業板走不通,立馬轉道港股 IPO,結果兩版招股書一對比,活生生演成了個“前後不搭戲”的懸疑劇。問題不在於它募資 7 個多億港幣,而是這錢背後,公司信披到底靠不靠譜。
雙登股份(6960.HK)原計劃在A股創業板上市,但於2024年4月9日終止了相關申請。此後,公司轉向港股市場,並於2025年3月11日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隨後在2025年8月15日左右更新了申請材料。此次港股IPO由 中金公司 、建銀國際、華泰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雙登股份招股擬全球發售5855.7萬股H股.港股IPO關鍵信息上市進展:雙登股份於2025年8月18日至8月21日公開招股,預計2025年8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今天咱就來拆一拆,這份“連環套”式的招股書。雙登的首次公開發售(IPO)借出孖展額近224.2億元.
一、關聯交易:消失的親戚,憑空的數字
創業板招股書說得清清楚楚:2022 年公司跟三家關聯方有來往,福善達 1549 萬,雙登電纜 26 萬,泰州振杰 1404 萬。可到了港股版本,泰州振杰就像變魔術一樣——消失了!要知道這可是實控人親戚開的公司,這一筆不披露,投資者咋判斷獨立性?
更有意思的是,港股招股書正文寫着 2022-2024 年關聯交易金額 1576 萬、1692 萬、2080 萬,還特意點名“包含雙登天鵬的再生 鉛 ”。結果附錄的會計師報告一翻,金額完全對不上,全是福善達和雙登電纜的數。雙登天鵬呢?空氣裏?這數字一來一回,跟算命差不多,投資者信誰?
更刺激的是,創業板招股書還提到過一次“操作失誤”:董事長楊銳被公司轉出去 50 萬,第二天才收回來。港股招股書裏,這事徹底失蹤,楊銳也不再是“關聯方”。這要擱 A 股,早就被監管問候一輪了。
二、產能與能耗:一家公司,兩套算法
鋰電產能更是玄學。創業板說 2022 年有 2.41GWh,港股招股書直接調成 1.58GWh,縮水 34.4%。理由是“口徑不同”,按最優工時算的。問題來了:那之前你們創業板版本怎麼算的?難不成是“隨心算”?投資者看的是產能利用率和募資邏輯,不是算術題練習冊。
能耗數據也亂七八糟:
用電量:1.57 億度 vs 1.34 億度,差 17.2%;
用水量:35.45 萬噸 vs 39.43 萬噸,差 11.2%;
蒸汽:創業板沒提,港股補上了 9.91 萬噸。
這直接關係到 ESG 表現。港股投資人最愛盯碳排放,結果雙登連“用多少電、多少水”都整不明白。
三、排污許可證:寫錯日期的小把戲?
港股招股書說子公司潤陽的排污證到 2027 年底。可環保局官網白紙黑字寫着,有效期到 2028 年 5 月。日期都能記錯,這不是筆誤,這是信息披露原則上踩紅線。要知道,環保問題在資本市場可是炸藥桶。
公開信息顯示,雙登潤陽取得的排污許可證號爲91420683662286503X001Y。
此次雙登股份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中披露的財務數據,與一年前其向創業板遞交的招股書中披露的財務數據有所不同。
創業板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雙登股份的營收分別爲25.22億元、41.95億元;淨利分別爲-4,975.82萬元、2.85億元。
港股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雙登股份的收入分別爲24.4億元、40.72億元;期內溢利分別爲-5365.1萬元、2.81億元。
不過,無論是A股招股書還是港股招股書,雙登股份2021年處於虧損狀態都是事實。
四、深層邏輯:信披系統性塌方
這些數據衝突不是單點問題,而是系統性漏洞:
關聯交易可能沒查全,或者故意“做減法”;
部門之間標準不一,導致產能、能耗全亂;
招股書編校不嚴,甚至存在“選擇性失憶”。
結果就是:深交所之前沒放你過,轉戰港股也沒徹底洗白。雖然港股 IPO 超額認購 1012 倍,看起來熱鬧非凡,但聰明錢心裏有數——搶的是短線博弈,不是長期信任。
五、行業錯位:逆勢加碼鉛酸電池
更扎心的是業務結構。2024 年公司鉛酸電池收入佔比回升到 64.6%,鋰電反而降到 33.3%。行業趨勢是“鋰替代鉛”,結果雙登反着走。疊加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 38%以上、應收賬款週轉天數飆到 157 天,公司現金流早晚要出幺蛾子。
雙登股份這場 IPO,看似圓滿,實則一地雞毛。兩版招股書自相矛盾,不是數學題的問題,而是公司內控與治理的硬傷。投資者要盯緊幾點:
關聯交易到底有多少“隱形親戚”?
產能縮水是不是爲了包裝募資合理性?
鉛酸電池越賣越多,跟行業未來能對上號嗎?
內部治理能不能補上這條信披短板?
雙登股份是 大數據 及通信領域能源存儲業務的領先公司,專注於 儲能 電池及系統的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雙登股份在2024年全球通信及數據中心儲能電池供應商中出貨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11.1%。三水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爲基石投資者,將按發售價認購總額爲人民幣2.2億元的發售股份。
實控人及股權:家族控股超七成股權集中度高
楊先生通過直接持股及控制雙登投資、泰州涵富等企業,合計持有公司78.29%的投票權,爲實際控制人。股權高度集中可能導致公司決策傾向於實控人利益,中小股東話語權有限,存在治理結構風險。
核心管理層履歷
楊銳博士,45歲,現任本公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其於2024年7月19日獲調任爲執行董事。在2013年3月-2014年2月以及2014年12月-2017年2月期間,擔任本公司董事;2018年8月-2020年12月,任董事會主席助理;自2020年12月起,出任本公司董事及行政總裁,又於2021年5月起,履職董事會主席。他主要統籌本集團整體管理、營運與策略制定工作。
楊銳博士具備超12年管理經驗。2012年7月-2014年3月,其擔任雙登富朗特董事會主席。在加入本集團前,2007年9月-2016年9月,於南京林業大學任講師,承擔教學授課任務。此外,他是商業設計公司Open-endedStrategiesInternationalDesignInc.創辦人之一,2014年9月-2019年9月,在該公司任董事,負責整體管理事宜。
學歷方面,楊銳博士2001年7月獲中國南京林業大學園林建築學士學位,2004年6月取得該校城市規劃碩士學位;2007年6月,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園林建築碩士學位;2012年6月,取得南京大學管理博士學位。
從高管薪酬來看,2024年,董事長楊銳薪酬暴增,從前一年的516.5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782萬元,增加了265萬元,增幅51%。
而副總經理、執行董事楊寶峯年薪從2023年的994萬元,跌至2024年的598萬元,跌了396萬元,跌幅39%。
此次全球發售預計募集淨額約7.56億港元。資金約40%用於在東南亞興建鋰離子電池生產設施;約35%用於在泰州建立研發中心,專注於電池壽命、 固態電池 、鈉離子電池及BMS技術;約15%用於加強海外銷售及營銷;約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如果這些解釋不出來,上市後的股價可能會比電池放電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