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獨角獸早知道
據路透社引述消息稱,Klook據報已聘請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協助安排Klook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交易最快可能在今年達成,集資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惟時間和交易規模取決於市況。
此前,據彭博報道,Klook客路考慮在美國上市,集資額介乎3億至5億美元之間,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在美國祕密提交IPO申請。在2024年Klook成立十週年的記者會上,管理層曾表示“公司有團隊一直研究上市計劃,暫未有具體安排。”
綜合 | 路透社 彭博社 36氪 公司官網
編輯 | Echo
Klook成立於2014年,來自香港,由林照圍、王志豪和熊小康三人聯合創立,其中前兩者是投行出身,熊小康則是技術出身。
官網顯示,Klook客路是全球領先的旅行活動及服務預訂平臺,合作伙伴遍佈亞洲及全球其他地區。Klook客路將攜手合作夥伴,爲全球自由行旅行者提供最優質的體驗與服務。
截至目前,Klook已累計完成8輪融資,累計金額超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經緯、紅杉、博裕、高盛、軟銀等一衆明星機構。最近的一輪在今年2月完成,金額爲1億美元,由維恩資本(Vitruvian Partners)領投。該輪融資將用於下一階段的增長與創新,包括通過深化AI技術的運用提升客戶體驗、商家運營效能及內部生產效率,以及與亞太各地旅遊局攜手創造更多的社區價值等。
2014年,林照圍與王志豪在一次尼泊爾之行中的痛點,成爲Klook的成立契機。彼時,在線旅遊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機酒產品基本實現標準化,但進一步決定旅行體驗的各種目的地信息不足,深度遊的活動也很難在行前完成預訂。
與之類似,境外深度自由行的用戶往往希望獲得真正在地化的體驗,如日本新幹線等本地支線交通、直升機冰川探險或印尼火山徒步等特色活動、以及小衆卻具本土風味的餐廳等等,其中不少項目此前只能電話預訂,存在嚴重的語言障礙問題等。既有供給與個性化需求的不平衡,爲Klook創造了機會。
據悉,Klook全球供應鏈網絡已觸達2700+目的地,提供超50萬種商品和活動選擇。Klook CEO及聯合創始人林照圍表示,“Klook用十年時間成爲亞洲玩樂體驗及服務預訂平臺的首選平臺,重新構建了旅行者與目的地的鏈接方式。”
中國區總經理安文此前接受36氪採訪時談到,“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幫助用戶去理解我們的業務,可能更像‘亞洲版的攜程+美團到店’。”
據亞太旅遊協會2024-2026年亞太遊客預測報告,國際旅客前往亞太地區旅遊人次預計將從2024年的6.19億增至2026年的7.62億,超越2019年峯值。
據此前Klook披露的2023年業績數據顯示,公司的訂單總金額達30億美元,並實現年度整體盈利;月活用戶數已達到5000萬,用戶來自內地、港澳臺、東南亞、日韓、澳新等全球各地;2023年爲亞太地區貢獻72億美元GDP,創造超21.9萬個就業崗位。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