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賽道加速分化的2025上半場,奧浦邁遞上一份“高增帶憂”的期中答卷。
奧浦邁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同比增長23.77%,培養基主業持續大增。歸母淨利潤3754.69萬元,同比大增55.55%;扣非淨利潤爲2957.73萬元,同比飆升76.73%,這種爆發力在二季度集中釋放。
毛利率連降、淨利率反升的罕見組合,讓奧浦邁的成績單呈現出另一個切面——CDMO板塊成本高企,上半年再虧1058.67萬元,虧損額雖環比收窄,盈虧拐點到來仍無明確時點。
費用“瘦身”利潤增速反超營收
這份期中答卷的最大亮點,莫過於利潤增速對營收增速的反超,其背後是整個CXO行業逐漸走出低谷、加速回暖的清晰信號。
上半年,奧浦邁55.55%的歸母淨利潤增速,較自身23.77%的營收增速形成明顯差異。這種業績彈性的釋放,主要來自營收及費用管控兩個維度的突破。
一是第二季度的爆發式增長。奧浦邁單季度營收9406.92萬元,同比增速達47.21%,歸母淨利潤2287.89萬元,同比激增401.78%,扣非淨利潤更是激增3012.71%至1877.76萬元。隨着業務規模擴大,公司邊際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營業收入的核心動力主要源於客戶管線的持續推進與海外市場的加速擴張。
其中,細胞培養基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49%,達到1.55億元,貢獻了總收入的87.34%,依然是整體業績提升的核心驅動力;境外產品銷售收入增速亮眼,增幅達34.92%,國際化佈局成效逐漸顯現。
截至本財報期末,奧浦邁共有282個已確定中試工藝的藥品研發管線使用公司的細胞培養基產品,相較2024年末增加35個,增長幅度14.17%。其中處於臨牀前階段149個、臨牀Ⅰ期階段58個、臨牀Ⅱ期階段32個、臨牀Ⅲ期階段32個、商業化生產階段11個。
二是費用管控的精細化。期間費用(銷售、管理、財務費用)合計3120.7萬元,同比下降29.71%,佔營收比例也從上年同期的30.92%驟降至17.56%,下降13.36個百分點。
這種效率提升在CXO行業規模化發展階段尤爲關鍵。在剔除上年同期新廠房驗證費影響後,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合計同比基本持平,有效優化了成本結構,進一步提升了利潤水平。
尤其管理費用一項,較去年同期下降34.03%,主要是公司募投項目“奧浦邁CDMO生物藥商業化生產平臺”去年同期的調試運營成本計入管理費用,而今年全部轉入營業成本覈算所致。
相對強勁的現金流亦是構成增長的另一重要佐證。
奧浦邁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6134.39萬元,同比暴增271.78%,是歸母淨利潤的1.63倍;每股經營性現金流爲0.54元,同比增幅也超過250%。這一改善主要源自銷售收入增加、回款情況改善以及保函保證金的收回。
充足的現金流爲公司承接大體量訂單提供了堅實保障,更爲下一輪產能擴張提前備足“燃料”。中信建投研報表示,隨着2024年海外市場逐漸回暖,部分國內CXO企業2024年新簽訂單端展現良好增長趨勢,2025年上半年整體海外需求仍舊較好,有望逐漸在業績上開始體現;但國內投融資整體處於底部,恢復預計仍需要一定時間。
CDMO利潤回正暫無時間表
一組看似矛盾的數據是,銷售淨利潤率從2024年上半年的16.58%提升20.96%的同時,毛利率卻下降了3.12個百分點。近三期半年報顯示,奧浦邁銷售毛利率分別爲61.64%、59.96%、56.84%,呈現持續下降趨勢。
這種毛利率降而淨利率升的現象,按CXO行業通常的盈利邏輯來看並不算多見。
除費用結構優化的因素外,毛利率下降還可能伴隨着業務結構調整的主動選擇。
筆者拆解財報發現,奧浦邁上半年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服務雖實現收入2227.2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24%,卻對應高達3285.87萬元的成本,致使業務端直接虧損1058.67萬元,毛利率下探至-47.53%。
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奧浦邁CDMO新產線全面投產,初期產能利用率偏低,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較高,導致毛利率由正轉負。全年該板塊毛利率跌至-25.29%,同比驟降58.66個百分點,成爲當年利潤下滑的最大拖累。
此次半年報來看,CDMO板塊虧損額雖由去年末的1329萬元收窄,但規模擴張尚未跨過盈虧拐點,利潤回正仍無明確時點。
研發端持續加碼是CDMO虧損主因之一。奧浦邁上半年研發投入合計2414.22萬元,同比增加56.97%,佔營收的13.58%。這些資金部分用於在美國、太倉等地快速擴充研發團隊;另一部分持續迭代培養基產品、拓寬CDMO服務邊界,短期推高了成本曲線。
奧浦邁在財報中坦言,CDMO賽道強手如林,既有老牌CMO/CDMO巨頭,也有跨國藥企的自有研發體系。與成熟的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在資金實力、銷售網絡、品牌影響力、市場聲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使得產品在進口替代過程中處於相對劣勢,也對公司的產品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爲苛刻的要求。
除成熟競爭對手外,奧浦邁還面臨來自市場新入者的競爭。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市場需求,持續提升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可能將面臨市場競爭不力進而經營業績下降的風險。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6月初,奧浦邁公告稱擬以14.51億元收購澎立生物100%股權,整合細胞培養基與臨牀前CRO服務,標的公司在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業績承諾期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5200萬元、6500萬元、7800萬元。市場資金願不願意爲新故事買單,還得看整合能否跑出真業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