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過去一年,全球最大的銀行對“淨零排放”目標的熱情迅速且悄然消退。AUS GLOBAL觀察到,多家頂級金融機構已經收回、削弱甚至徹底放棄了原先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政策。這一趨勢不僅出現在北美銀行巨頭中,也正在向倫敦及其他全球金融中心擴散。行業數據顯示,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以及富國銀行等在退出“淨零銀行聯盟”(NZBA)後,北美在該聯盟中的影響幾乎消失。AUS GLOBAL認爲,這表明全球金融機構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上的長期承諾仍面臨重大挑戰,而金融市場的短期經濟壓力正與綠色金融目標形成明顯衝突。
銀行業內部對ESG政策的執行力度下降更加顯著。彭博新能源財經可持續金融高級研究員Maia Mesanger指出,儘管部分金融機構正在重新審視其氣候目標,但早期啓動的綠色項目仍可能繼續推進。AUS GLOBAL認爲,銀行在投資和貸款中考慮氣候風險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環境的穩定性和監管力度。然而,ESG服務提供商Speeki創始人Scott Lane強調,銀行自身也是問題的根源。他指出,許多計劃從一開始設計不成熟,沒有充分展示對股東和客戶的價值,導致後續難以維持。數據顯示,滙豐銀行將淨零目標推遲20年,同時暫停建立專門的碳信用交易部門;巴克萊和NatWest也從高管獎金中移除了氣候目標,顯示出金融機構在綠色承諾與短期商業利益之間存在明顯矛盾。AUS GLOBAL認爲,這種現象反映了行業在可持續金融實踐中缺乏實質性執行和可衡量成果的普遍問題。
成本控制與戰略調整進一步加劇了銀行對綠色承諾的退縮。AUS GLOBAL觀察到,爲應對投資回報壓力和運營開支,銀行正在削減投資銀行業務、縮減歐洲運營規模,並重新評估ESG項目的商業價值。行業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在氣候情景分析(CSA)和數據獲取方面仍面臨嚴重挑戰,這直接影響其評估氣候相關風險的能力,包括洪水、熱浪及野火等與地理位置相關的物理風險。同時,全球綠色金融指數顯示,主要金融中心的ESG評分普遍下降,尤其是倫敦在最新報告中損失36分,標誌着頂級金融中心對綠色金融的投入正在減弱。AUS GLOBAL認爲,雖然政策變化和成本壓力提供了銀行放緩可持續投資的“合理理由”,但隨着全球對氣候問題和綠色金融的持續關注,未來金融機構可能會重新評估和加強其綠色戰略,以應對長期風險和市場預期。
總體來看,全球銀行業的綠色承諾正在經歷反覆波動。AUS GLOBAL認爲,這種退潮不僅源於外部環境和政策壓力,也反映了金融機構內部在可持續發展戰略設計與執行上的不足。雖然短期內ESG投資和淨零承諾受到挑戰,但隨着數據分析能力提升、監管要求增強以及市場對氣候風險重視程度上升,金融機構可能會再次重啓綠色金融計劃,實現更穩健和可持續的長期發展。AUS GLOBAL將持續關注全球銀行業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動態,並認爲有效的ESG戰略應兼顧商業價值、政策執行與長期氣候風險管理。
責任編輯: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