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高薪挖來的人又跳回OpenAI了!首席科學家趙晟佳也要回去

華爾街見聞
08/27

扎克伯格剛剛9位數高薪挖到的人才們,已經坐不住了。

根據連線雜誌消息,兩名員工在Meta工作不到一個月後,已重返之前效力的OpenAI。

甚至新任首席科學家趙晟佳也被曝光曾試圖重返OpenAI,更是一度簽署了聘用協議。

老員工也跟着出走,一位在Meta工作將近10年的高層也一起轉投OpenAI。

從PyTorch核心開發者到生成式AI產品總監,從前沿研究員到基礎設施工程師,各個關鍵崗位至少流失了8位人才。

……

有網友開玩笑說,新的前沿實驗室被命名爲“TBD”(待定)是有原因的,原來是人員待定啊。

但更嚴重的是華爾街方面已經開始質疑:扎克伯格砸下的九位數薪酬和720億美元AI投資,到底能不能換來回報?

關鍵人才出走的連鎖反應

從PyTorch核心開發者到生成式AI產品總監,從前沿研究員到基礎設施工程師,各個關鍵崗位都在流失人才。

Avi Verma曾是OpenAI研究員,短暫的加入Meta一個月就回去了,甚至連領英界面都沒有留下Meta的痕跡。

Ethan Knight特殊一些,他在OpenAI參與了ChatGPT早期研發,後來加入了馬斯克的xAI,被挖來Meta後也是不到一個月就走人。

另一位離職的Meta研究員Rishabh Agarwal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佈離職時寫道:“離開新成立的超級智能TBD實驗室是個艱難的決定,特別是考慮到這裏的人才和算力密度。但在谷歌大腦、DeepMind和Meta工作了7年半之後,我感到是時候承擔不同類型的風險了。”

除了新員工迴流外,老員工出走的規模和速度也超出了預期。

PyTorch和Triton的核心開發者Bert Maher選擇加入了競爭對手Anthropic,這對Meta的AI基礎設施建設團隊是個不小的打擊。

這種離職潮還在向中層管理崗位蔓延。

Meta還失去了一位工作了近十年的領導者。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Meta生成式AI產品管理總監Chaya Nayak加入OpenAI作爲“特別行動人”。

據統計,至少有8名員工在MSL成立不到兩個月內離職,涵蓋了研究、工程和產品管理等各個關鍵領域。

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內部關於”Do Not Rehire(不予再聘)”名單的傳聞開始流傳,這進一步打擊了員工的心理安全感。

重組帶來的管理混亂

扎克伯格爲了追趕OpenAI和谷歌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開出了科技行業前所未有的薪酬方案。

單人簽約獎金最高達到1億美元,這個數字通常只會出現在職業體育明星的合同裏。

這種”快狠貴”的挖人策略確實在短期內見效了。

Meta迅速組建起了號稱人才密度和算力密度雙高的超級智能實驗室,扎克伯格昭告天下要打造“個人級超級智能”,直接對標OpenAI和Google DeepMind。

然而,高價挖來的人才和原有團隊之間很快就出現了裂痕。

據內部人士透露,天價新人的快速晉位觸發了嚴重的內部公平感爭議,資源分配博弈日益激烈,導致不少資深老員工感到被邊緣化,士氣明顯下滑。

就在人才矛盾愈演愈烈的時候,Meta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調整。整個AI工作被分拆爲四個部門:前沿研究團隊(TBD Lab)、AI產品、基礎設施和長期探索(FAIR延續),全部歸屬於新成立的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

這已經是Meta在近幾個月內的第4次AI團隊重組了。

頻繁的組織調整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管理關係不斷更替,項目目標頻繁切換,員工們普遍感到超負荷。

一位離職員工在內部論壇上寫道:”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換老闆了,每次重組都要重新適應新的管理風格和工作重點。”

華爾街的反應更加直接。在AI開支焦慮的大背景下,投資者開始質疑Meta高達720億美元的AI資本開支能否帶來相應回報。

有分析師指出,如果Meta不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拿出實質性的AI產品突破,資本市場的耐心可能會迅速耗盡。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Meta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能夠在接下來的一兩個季度內穩定組織、明確技術路線,並在產品端取得突破,這波離職潮可能只是“成長的陣痛”。但如果組織動盪持續,關鍵人才繼續流失,Meta在AI競賽中可能會進一步落後。

扎克伯格的AI巨頭之路,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來源:量子位,原文標題:《小扎高薪挖來的人又跳回OpenAI了!首席科學家趙晟佳也要回去》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