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作爲數據信息的存儲、計算、交換所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其業務需求量隨着國內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的快速發展而迎來大爆發階段。
作爲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數據港近日交出了一份憂喜參半的半年報。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數據港實現營業收入約8.11億元,同比增長4.1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495.86萬元,同比增長20.37%;資產總額爲78.5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32.84億元。
報告期內,數據港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變化。公司主要業務包括IDC業務(託管服務)、IDC解決方案業務、雲服務銷售業務三大類,期內收入來源主要爲數據中心託管服務收入。
報告提到,數據中心託管服務收入包括批發定製式數據中心及零售數據中心服務收入,是公司通過建設標準定製化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並提供服務器託管、租用以及相關全方面運維管理及增值服務所獲得的收入。
業務增長
作爲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自2017年於上交所主板IPO上市以來,數據港專注於數據中心全生命週期管理服務。
報告顯示,上半年,數據港實現營業收入約8.11億元,同比增長4.1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495.86萬元,同比增長20.37%。
其中,IDC服務業業務營業收入8.04億元,佔總營收達99.51%;IDC解決方案業務錄的營業收入561.62萬元,佔總營收約0.41%。
數據港表示,作爲國內少數獲得多家世界級互聯網公司認可的專業數據中心服務商,公司獲得了大批量的數據中心項目長期服務合同,短期內實現了業務規模的高速增長。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其數據中心服務器託管服務根據客戶規模和要求不同,形成以批發型數據中心服務爲主,零售型數據中心服務爲輔的經營模式。
其中,批發型數據中心服務系面向大型互聯網公司或電信運營商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器託管服務。零售型數據中心服務則面向中小型互聯網公司、一般企業等客戶(均爲最終用戶)提供相對標準化的服務器託管服務、網絡帶寬服務、運維管理服務等。
截至目前,數據港在全國建成35座數據中心,折算標準機櫃超7.42萬個,IT負載規模達371.1兆瓦,可支撐每秒200億億次運算量級算力。
目前該公司在運營數據中心全部位於“東數西算”樞紐節點,全面服務於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前沿領域,實現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樞紐及西部相應核心區域的戰略佈局。
此外,數據港所處的數據中心產業是“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的交匯點,綠色低碳數據中心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必答題。
從綠色低碳建設方面來看,能源使用效率(PUE)是衡量數據中心能耗水平的最重要指標,國家核心樞紐節點的數據中心PUE值是“東數西算”政策中的重要量化指標。
報告提到,作爲行業領軍企業,公司數據中心核心技術指標PUE達到平均1.21、最低1.09的國際領先水平。
數據港表示,在數據中心規劃、合理性佈局、成本控制及運維等方面,將持續將節能環保的理念融入從選址、設計、建造到運營的全流程中,加大采用各類創新節能技術,推動達成PUE、WUE等能耗目標。
客戶依賴
當前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正駛入快車道。2025年,中國通用算力規模預計增長20%,智能算力規模增幅達43%,近五年算力總規模年均增速保持30%左右高位。
上海數據港業務模式以批發型數據中心服務爲主,面向大型互聯網公司或電信運營商提供定製化的服務器託管服務。
批發型合作模式下,上海數據港根據電信運營商或大型互聯網公司所提出的具體規劃設計和運營服務等級要求,進行數據中心投資建設;並按照與用戶協商達成的運營服務等級,對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進行365×24小時不間斷的技術運行和運維管理,確保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處於有效安全的工作狀態,保障用戶服務器及相關設備安全穩定持續運行,並按照服務器所使用機櫃上電數量收取服務器託管服務費。
產城園區評論獲悉,在合作模式上,數據港與核心客戶採用"先訂單、後建設、再運維"的合作模式,服務合同期限通常爲十年,前兩年採用隨起隨租的靈活計費方式,從第三年起進入“24+”模式,即不論實際上架率爲多少,均按照滿載上架率的95%來計費。
雖然該模式確保了數據港在合同初期即可鎖定未來8至10年的穩定現金流,但在客戶結構方面形成了對單一客戶較高依賴。
數據港於半年度報告中提到,目前公司直接及間接來自於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收入佔比較高,公司前五名客戶的營業收入合計1.25億元,佔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比例89.30%。
產城園區評論瞭解到,上海數據港成立初期首個定製數據中心客戶即爲阿里巴巴,彼時雙方簽署了《張北IDC二期第一批機房項目的合作備忘錄》,涉及數據中心的設計、投資、建設和運營。
此後,雙方在多個數據中心項目上持續合作。其中包括2017年合作張北小二臺一期數據中心項目,該項目的合作協議金額約爲12.75億元,服務期限爲10年。
2019年,雙方簽署了關於ZH13等數據中心項目的合作備忘錄,並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項目交付,合作期限爲10年。此外,雙方還簽署了業務合作協議,旨在共同拓展雲計算市場,合作期限爲6年,期間上海數據港承諾承銷不低於4.35億元的阿里雲產品和服務。
從數據港以往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直接及間接來自於第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均超90%,其中2024年度佔比達到98%。
不難看出,其客戶結構與阿里系形成“深度綁定”,一旦該客戶業務或合作關係發生變化,將對其收入和經營穩定性帶來一定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