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出“Q2總營收達1.54億元人民幣(2150萬美元),同比增長75.9%,環比增長53.5%,其中Robotaxi乘客車費收入同比激增超3倍”的“驚豔”成績單,各大券商與海外基金也紛紛側目小馬智行(PONY.US)。
如美國銀行、高盛等多家外資大行密集發佈研報對小馬智行一致看好。報告指出,在Robotaxi加速量產的強勁支撐下,小馬智行股價未來有望大幅上揚,其中美國銀行則設定爲21美元,高盛更是給予了近翻倍的26美元目標價。
外資大行評級火熱,國際資本也開始對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的關注度持續攀升。如被譽爲“女版巴菲特”的Cathie Wood(木頭姐)旗下ARK Invest旗艦基金便披露,其日前斥資1290萬美元大舉買入小馬智行股票,佔當日主動基金買入總額的36.3%。此次是“木頭姐”首次佈局中國L4級自動駕駛企業,小馬智行由此成爲其持倉的120只股票中僅有的6支中概股之一。
當然,獲得投行及資本市場的認可必然需要多維度的支撐。
智通財經深入分析財報可見,公司Q2 Robotaxi業務收入達1090萬元人民幣(150萬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57.8%,其中乘客端車費收入同比增幅更超過300%。而增長背後主要源於用戶覆蓋範圍擴大、一線城市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運營車輛規模的顯著增加。
事實上,目前小馬智行是國內唯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提供全無人Robotaxi收費運營服務的公司,一線城市運營總面積已超2000平方公里。在用戶增長方面,公司通過優化不同客羣的定價與運營策略,推動Robotaxi註冊用戶同比激增136%,用戶粘性與運營效率同步提升。
面對如此好的局勢,小馬智行副總裁、Robotaxi業務負責人莫璐怡在深圳研發中心舉辦的線下媒體溝通會上透露到,公司目前已在北京、韓國首爾均展開了7×24小時自動駕駛測試,並在廣州、深圳率先上線24小時Robotaxi打車服務,其全天候服務覆蓋深夜出行需求,獲得用戶廣泛好評。
與此同時,小馬智行另一位副總裁、Robotaxi業務負責人張寧更開門見山再次就“特斯拉與中國玩家智能駕駛技術差距”作出了自己的判斷。他表示,“特斯拉定製版車型在特定模型、全方位提升上做了功夫,馬斯克計劃將其經驗反哺FSD版本,但高階智能對安全和責任要求更高,需解決更多產品差異問題。從落地體驗階段看,去年中國玩家已到‘百臺車的量級’。”
當然,智駕技術的高速發展必然觸及業界最核心的“成本”議題,張寧也始終強調智能駕駛產品的定位必須與成本控制達成平衡。“若做輔助駕駛,需在99分體驗下卷極致性價比,核心是維持體驗的同時降低成本以提升市場競爭力;城市方案是‘輔助駕駛賽道王者’,因需更高階智能。傳感器選擇上,我認爲其性能可超越人類感官(如雷達、超聲波雷達),傳感系統方案首要考慮的是安全,而成本並非商業化障礙,三年內市場會驗證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