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時間創業板50漲的挺猛,僅7月以來就漲超30%;但權重佔到20%多的第一大重倉寧德時代,卻有點不溫不火,在8月初的一波下跌後,近期股價才隨着市場回到了7月底的高點,但寧德時代最近的動作卻不少。
8月20日,據寧德時代中報披露的分紅方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分紅10.07元(含稅),完成了實際44.11億元的分紅髮放;當晚,寧德時代又花費約2.076億元回購。
僅一週內,寧德再度出手回購;據最新公告,2025年8月25日公司回購292,900股,回購價格在288.96-290元/每股之間,共花費約8486.42萬元,只是兩次回購金額都不算高。
同時,圍繞寧德時代的熱點事件也層出不窮,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在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中的一句話被重新翻了出來。
“寧德時代最不做的就是價格競爭。”
從前幾年的“卷產能”到近兩年的“卷價格”,鋰電行業乃至整個新能源行業都在產能閒置、低價循環、盈利大幅下行等泥潭中纏鬥已久。
據Wind數據統計,鋰電池產業板塊104家上市公司中,2024年有65家企業淨利潤出現下滑,超60家企業毛利率同比下降。
“反內卷”已成爲行業共識,然而共識與實際行動之間依然存在差距。
在聰明投資者近期聽過的多場路演中,對“反內卷”政策,大家的共識在於,本輪“反內卷”中長期會是一個強驅動,而短期由於供給側改革的主體多爲民營企業,自上而下的合力和立竿見影的效果比較難。
8月10日,傳了許久“關於大廠礦區是否停產”消息落定,寧德時代梘下窩鋰礦停產,停產時間至少三個月。受此事件影響,8月11日碳酸鋰期貨價格大幅上漲8%至8.1萬元/噸。
據中信證券研究測算,該事件將導致國內鋰供應量減少8300噸/月,佔國內鋰月度供應的8%,或導致鋰鹽月度供應短缺。
對此,寧德時代8月11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宜春項目採礦許可證8月9日到期後已暫停了開採作業,正按相關規定儘快辦理採礦證延續申請,待獲得批覆後將盡早恢復生產,該事項對公司整體經營影響不大。
這次停產事件,也被市場解讀爲行業實質性“反內卷”的重要信號之一。
說回寧德時代,今年最大的動向就是5月20日在港發行H股上市,集資額高達53億美元,成爲2023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股。
據Choice數據統計,自上市以來,截至8月25日,其港股股價上漲35.23%。
據今年公募基金二季報,趙隆隆所管理的摩根中國世紀混合(QDII)與梁鵬管理的摩根均衡精選是唯二重倉寧德時代(H股)的基金。
寧德時代(A股)依然是公募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延續一季度被重倉機構的減倉趨勢,二季度被減持1480.37萬股。

Choice,截至2025年6月30日
從重倉寧德時代的前二十大主動權益基金來看,各有增減,且有兩隻基金在二季度新重倉寧德;從被動指數基金來看,以滬深300爲主的指數基金依然在大筆增持。
主要是這類被動產品的規模也在持續增長。
傅鵬博不改近一年的減倉趨勢,再度減持15.29股;趙詣則是來來回回的調整倉位結構,一季度增持18.74萬股,二季度又減持了19.21萬股,整體對寧德的持倉變動不大。
趙楓在新能源行業專注許久,對電池行業仍保持信心,但近兩年逐漸降倉光伏設備。
據泉果旭源三年的最新二季報所示,前十大重倉股中已沒有光伏設備,增持軍工電子與汽車零部件。
2024年一季度寧德時代新晉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前十大重倉股,至今已被減持近20%的持倉。
但由董理、楊世進、謝長雁共同管理的興全趨勢投資,卻在二季度大筆增持寧德時代,加到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
原因在於看好動力電池等行業的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可被替代,且下游需求仍然具備結構性發展空間。
還有去年被挖掘出來的“寶藏基”廣發多因子混合,由楊冬和唐曉斌共同管理,在2018~2024年,是唯二每年跑贏滬深300指數、中證800和萬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的主動權益基金之一,投資策略以爲主“主觀+量化”,也在二季度增持了不少寧德時代。
此外,勞傑男管理的匯添富價值精選,以及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精選均在二季度較多增持寧德時代。
7月30日晚,寧德時代發佈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實現收入17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7.2%;淨利潤3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33%。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25年1~5月其動力電池使用量全球市佔率爲38.1%,排名第一;根據鑫欏數據,2025年1—6月,寧德時代儲能電池產量位列全球第一。
得說,寧德時代在全球市場的優勢地位依然穩固。
同時,從曾毓羣在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儀式中所勾勒的未來“當前,全球交通體系正在重構,新能源車及換電生態進入爆發階段,低空經濟、電動船舶等領域,方興未艾。”
在此背景下,寧德時代依託全球最先進、最全面的產品矩陣,未來的市場空間也方興未艾。
聰明投資者(ID: Capital-nature)根據曾毓羣過往兩年的媒體採訪、公開言論,整理了曾毓羣最有價值的50句思考,一起重溫這位企業傢俱有前瞻性的商業智慧。

摒棄價格內卷,更需要價值競爭
1、(寧德時代)不存在“卷王”,我也不知道“卷”是什麼意思。市場內的想法是把價格搞得比較低,這叫“卷”。但其實寧德時代最不做的就是價格競爭。
2、以低質、減配實現的“低價”,不具備經濟效益,更沒有可持續性。一旦整個行業被打上“低質低價”的標籤,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3、我們不是價格競爭,而是要價值競爭。即不“卷”買賣時的價格,而是“卷”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價值最好。
4、如果要比“卷”,應該“卷”在技術創新上、“卷”在質量上,“卷”在安全上。
5、(電池)作爲一個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只有創造“高價值”產品,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6、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一定會面臨動力電池產能過剩的問題,但低端產能與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可能被自然淘汰,這也是市場自然出清的過程。我鼓勵對低端產能進行兼併重組,這也是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模式。
7、如果新能源汽車把價格降得非常低,可能到最後比拼的並不是產品的質量好壞,這就偏離了國家要求的“高質量發展”軌道。
8、要用有效的資源做高質量的產品,形成高端品牌進行出口,這纔是行業的方向,而不是僅僅把價格降下來打國內市場。

創新是打破“內卷”的解題思路
9、任何時候都不能固守成規,這是中華文明裏面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己顛覆自己,永遠擁抱變化,這就是生存之道。
10、世界一流的企業在發明與發現上一定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在技術上,人有我優的東西也要,但希望更多的是人無我有,我們想在技術上先做到世界一流,即Advanced Technology(先進的技術)。
11、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自己。因爲目前仍有諸多挑戰需要克服,特別是在電氣和化學領域。
目前,我們仍在使用磷酸鐵鋰、NCM等材料,石墨和硅也在我們的應用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不斷創新。(2024年9月21日,中國企業家雜誌專訪)
12、當行業還很小的時候,從手機開始,技術發展就像一條線,沒有加速。
但是,當現在投入更多的錢和更多的人時,每個人都在尋找創新。創新空間在加速,我們相信將會出現另一個新的行業,一種新的化學反應。
13,當我們推出產品並投資生產線時,必須讓生產線折舊得更快。折舊週期必須是五年,我們希望它更短,因爲新技術不斷湧現。
14、我們必須不斷研發出新的化學配方,才能滿足更多應用場景和消費需求,如低溫性能等。
15、我們歡迎更多人加入這場“旅程”,這將激發更多的創新。這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通過產品和技術的卓越表現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只有在發明和創造力上的競爭,才能幫助這個行業在未來健康成長。
16、中國的民營企業未來能否真正引領世界,要考驗整個民族的創新決心有多大。
創新要靠兩方面,一是保護創新。對於顛覆型創新和漸進型創新,保護力度是不一樣的。我們更鼓勵的是顛覆型創新,只有顛覆型創新產生的新產品、新技術才能引領高質量發展。
管理也是創新的一大部分。領導要從管理層面激發每個人去創新,不能把人管死,要學會激發員工的創新點,要提高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

安全與質量是“反內卷”的底線
17、2023年我提出,動力電池行業需要從“有”到“好”;今年,我認爲行業必須邁進“高標準”發展階段。“高標準”意味着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高價值。(2024年9月1日,世界動力電池大會)
18、安全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行業應將競爭放到一邊,將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把消費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共同提高安全標準,建立絕對的安全標準紅線。
19、當前市場上絕大部分電池的安全係數遠遠不夠,很多產品號稱安全失效率達到PPM級別,即安全失效率爲百萬分之一,但是實際上它們的安全失效率是在萬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水平。
20、歐洲的電池製造商做不出好產品,是因爲他們的設計是錯誤的、工藝是錯誤的、設備是錯誤的。如果大規模擴展,會面臨產量、利用率、可靠性問題,兩三年後還會有安全問題。
21、市場渴求大量正確的電動化產品,而正確的產品則源自對應的技術。在電池行業,這意味着需要精準的化學成分與材料。
22、電池的本質是材料和化學體系,這是做好電池的基本功,也是電池品質的決定性要素。
寧德時代內部有句話叫“練好基本功,發揮想象力”,即先紮紮實實地練好材料和化學體系的“基本功”,再發揮創新前瞻的“想象力”。
23、電池領域中最困難的事情在於對真實世界中電化學系統的深入理解。你必須保持20~25年的持續努力,才能預測並準確評估電池的關係測試,以確保它達到一個滿意的水平。
24、材料本徵的熱穩定性對電池非常重要;單體組合成的電池體系裏,也包含有非常重要的互動過程。電池熱穩定性管理的難點,就在於如何完整地挖掘電池體系裏的各種副反應。
25、我們希望將電池製造質量提升至PPB級別,即每十億個零件中只有一個缺陷。這樣一來,質量水平將提高三個數量級,以適應儲能設備的使用需求。
26、我們構建了全行業最豐富的電池缺陷數據庫,將AI學習引入到鋰電池行業,通過不斷學習、優化算法,提高檢測的準確性、系統的穩定性。
27、目前,全球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搭載寧德時代電池。“選電車認準寧德時代電池”,已經成爲消費者心中的共識。(2024年9月1日,世界動力電池大會)

重視產業全生命週期價值,以長期發展應對短期“內卷”
28、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比的是誰更懂得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誰能定義下一代產品價值、誰能真正服務到客戶。
29、寧德時代覆蓋了所有主流電化學路線,對每一種化學體系的理解和探索,都走在最前沿。同時,寧德時代打造了材料設計自動化平臺,集成超過20款專用仿真軟件和30個自研核心算法,推動研發效率跨越式提升。
30、我們會通過多核技術來解決消費者的“痛”和“爽”。且該技術的應用,不限於乘用車領域,還將在電動巴士、重卡、飛機、船舶、工商業等全領域落地,也會大大加快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的應用進程。
31、一個好電池,輸出動能只是“基本功”。我們希望讓電池釋放出多維度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創造“高價值”。好電池甚至可以是一種“投資品”。
32、行業裏經常探討的V2G技術,即車與電網的聯動技術,背後的實質是B2G,即車、船等設備裏裝載的電池與電網雙向融合互動技術。我們現在正在進行這種模式的試點,包括了各類電池與電網、局域網的聯動。
這讓電池不僅成爲消費品,還可以是投資品。電池可以在峯谷電價差距相當高的地方,爲消費者提供新的價值。同時,電池作爲一個“移動充電寶”,將來可以平衡風、光、儲、充,在電網不穩定的一些極端情況下,還可以作爲電源。
33、我們在全固態電池上,已經投入了7~8年的時間進行研究。如果用數字1到9表示固態電池的技術和製造成熟度,當前行業最高水平只到了4左右,僅做出了一些器件樣品,進行一些實驗驗證;
我們目前的研究進展也在4左右,但是對比全世界的情況,我們的研究應該算是“領先一大步”。
34、寧德時代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並沒有被抽象成一個個ESG數據指標,而是貫穿在其鋰電產品研發、製造、回收全生命週期每一個具體環節之中。

以全球化的生態構建拓寬反內卷路徑
35、寧德時代自成立以來,聚焦三大戰略發展方向,構建了四大創新體系。開放式創新,即爲四大創新體系的實踐路徑。
36、“開放式創新”的價值,不僅在於加速突破技術壁壘,同時也將推動科技紅利的共享與共贏,以此助力行業加速發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的世界,團結纔是核心。
37、寧德時代的願景是要爲人類新能源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爲此,我們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即構建 “零碳新基建”,開啓氣候行動新機遇。
38、“零碳新基建”應當具備三大特徵:第一,要有可行的全景式、一體化解決方案;第二,一定是可持續的;第三,是全球化的新生態。
39、“零碳新基建”不能有窪地、有孤島,而是一種開放共創的全球化生態。發展不平衡,是能源轉型的另一個大問題。
40、當前,企業出海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地緣政治,再好的東西走出去也會衝擊別人的市場,所以我們的出海模式是教會別人,幫助他們一起把產品做出來。
41、要應對氣候變化,光靠部分地區實現“零碳”,遠遠不夠。全球必須協同合作,從“零碳島”“零碳城市”乃至“零碳鄉村”等,最終實現“零碳地球”。
這需要技術的開放與共享,更需要各國在政策、產業、市場方面的緊密合作。
42、如今,我們已基本完成零碳科技佈局。且在今年,我們所有電池工廠將實現碳中和。(2025年5月20日,港股上市儀式)
43、全球零碳交通方面,一個萬億級市場正在爆發,爲了實現全球的淨零排放目標,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到2030年電動交通領域的投資要達到每年3萬億美元以上。
當前,全球交通體系正在重構,新能源車及換電生態進入爆發階段,低空經濟、電動船舶等領域,方興未艾。
44、全球零碳電力從“是否做”走向“怎麼更快”,到2050年,全球年用電量將增長75%,未來25年,可再生能源總投資潛力超過10萬億美元。零碳電力體系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巨大挑戰。
45、全球產業新能源化是零碳經濟的最大增量。目前,全球已有195個國家和地區公佈了碳減排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各國都在加快能源結構轉型。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起,爲實現“淨零排放”,全球投資每年將達4.5萬億美元。
46、全球汽車電動化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因爲我們沒有任何退路,這是人類保護環境,保護自己的必然選擇。

人才培養是“反內卷”的核心動力之一
47、在美國有很多優秀的大學和學生,但他們更願意選擇金融或半導體等高薪領域;但在中國,有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後選擇學習電化學。
因此,相比美國和德國,中國在電化學領域擁有更多的人才儲備。如果美國和德國想在電池方面追趕或超越中國,可能需要從課程入手。
48、在不同領域,寧德時代擁有超過兩萬名工程師。
有人致力於基礎材料結構的研究,有人專注於模擬分析,還有人探究材料的相互作用,也有人在探索未來的化學領域,比如利用人工智能尋找下一代革命性的材料和超越鋰離子的化學系統。
49、要準確把握礦業投資的方向,不僅需要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更需要了解未來應用開發趨勢的洞察力,或許這正是寧德的優勢所在。
50、現今的年輕人往往都渴望迅速成功,積累財富。但我想說的是,要有耐心,同時更要努力。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