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度酒“激戰正酣”,捨得新酒能分一杯羹? | 酒業內參

新浪財經
9小時前

  文 | 酒業內參 張奧

  近日,捨得酒業宣佈將於8月30日推出首款低酒度高風味型老酒“捨得自在”。該款新品爲29度捨得老酒,主打“舒適、高風味”。據《酒業內參》瞭解,目前該款酒已向市場投放小樣進行試品,部分品嚐過的業內人士表示口感尚可。

  這款酒能否打開市場?有些業內人士卻表示擔憂。他們認爲捨得此舉有“跟風”嫌疑。在此之前,已經有多家酒企搶先推出低度產品,例如五糧液29度“一見傾心”小樣、古井貢酒的26度古20等搶先試水,“這些酒,品牌力都要勝於捨得”。

  也有渠道商向《酒業內參》表示,希望有這麼一款酒來撬動更廣泛的消費客羣,只有讓年輕人蔘與進來才能找尋到新的增量。

  29度捨得的新挑戰

  最近,捨得酒業宣佈將於8月30日推出首款低酒度高風味型老酒“捨得自在”。該款新品爲29度捨得老酒,主打“舒適、高風味”該產品依託捨得酒業四十餘年的老酒儲備,通過在基酒遴選、降度工藝等環節的技術突破,實現了 29 度溫和酒體與飽滿風味的精妙平衡。

  據《酒業內參》瞭解,目前該款酒已向市場投放小樣進行試品。部分品嚐過的業內人士表示,入口柔順,入喉舒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捨得低度酒推出在即,但此前已經有包括五糧液29度“一見傾心”小樣、古井貢酒的26度古20等搶先試水,其品牌力均勝於捨得。另外,由於不同香型各自的風味物質平衡難度不同,相較而言濃香型白酒實現 “降度”相對容易。捨得酒業在低度酒研發上可能具有一定優勢,但這並不意味着市場接受度就一定會高。對消費者來說,能形成購買驅動的因素中品牌力無疑極爲重要。

  2025年上半年,捨得酒業中高檔酒收入19.73億元,同比下滑24.15%,酒類產品總收入 24.18億元,同比下滑19%,高端產品品味捨得、智慧捨得等在市場上遭遇了嚴峻挑戰。

  百榮渠道商吳姓負責人向《酒業內參》透露,智慧捨得現在批發價爲2210元,品味捨得1780元、舍之道775元,平均下來三者的單瓶批價分別爲368.3元、296.7元以及129.2元。而據今日酒價今年年中的價格顯示,智慧捨得、品味捨得及舍之道三者單瓶批價分別爲500元、360元、160元,同比降幅達26.34%、17.58%、19.25%。

  “舍之道的動銷相比最好,高端的智慧捨得和品味捨得不太行。”該負責人說道。同時,另有百榮渠道商李姓負責人也表示,“只有舍之道的庫存,另外兩個動銷不好的不敢進。”

  還有多個菸酒終端表示:“希望有29度這麼一款酒來撬動更廣泛的消費客羣,只有讓年輕人蔘與進來才能找尋到新的增量。”

  從市場角度看,低度酒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74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5%。這一增長主要由80後、90後消費主力推動,他們對低度酒的接受度更高。同時,低度酒適用於更多樣化的消費場景,有助於擴大白酒消費羣體和頻次。”捨得自在“ 面臨着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認知障礙等挑戰,但也有技術創新空間和場景拓展等機遇。

  投資“陷”爭議,實則長期佈局?

  今年3月,捨得酒業宣佈了一項令人意外的投資計劃:擬與控股股東四川沱牌捨得集團有限公司及非關聯方射洪市通泉酒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建設捨得酒旅融合項目。該項目投資總額高達12億元,其中捨得酒業出資5.88億元,持有合資公司49%股權 。

  業內人士認爲,酒旅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往往較長,短期內難以對業績產生實質性貢獻。經測算,捨得酒業的酒旅項目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後)爲8.5%,項目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爲11.47 年。這意味着,在有着不錯回報率的情況下,收回投資可能要等到2037年。

  與酒旅項目同樣引發爭議的還有捨得酒業的擴產計劃。2022年,捨得酒業宣佈重金投入70億元進行擴產。項目建成後預計將新增原酒產能約6萬噸、新增原酒儲能約34.25萬噸,以及年新增制曲產能約5萬噸。然而,上交所在2024年報問詢函中指出,近3年捨得酒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爲68%、64%、46%,下降較爲明顯。這意味着,在產能利用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捨得酒業仍在大規模擴產,這引發了市場對其投資合理性的質疑。

  捨得酒業也在回覆中稱,披露的產能利用率是指成品酒的包裝生產能力,因短期受銷售波動影響,成品酒產量略有下降,導致包裝產能利用率短期有所下降,屬於正常的波動行爲。同樣的將目光放長遠看,擴產實則是捨得錨定增長的提前佈局。

  整體而言,捨得雖然短期業績承壓,且動作有所爭議,但二季度的反彈表現和經營質量的提升,爲公司全年業績修復奠定了基礎。隨着 ”捨得自在“等新品的推出和市場推廣,以及公司渠道調整和產品結構優化的成效顯現,業績有望逐步企穩回升。同時,這款產品或將推動行業重新審視低度酒的價值,促使其從單純”降度降味“的同質化競爭,轉向更注重品質差異化的方向。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吳思楠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