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大額存單利率持續下行跌破2%的當下,保險市場正經歷深刻變革。2025年一季度,壽險公司新產品中派息型產品佔比已近四成,行業數據顯示未來三年派息險市場增量預計將超1.8萬億元。
這一轉變背後,是利率下行週期中利差損風險累積、消費者財富保值需求升級的雙重驅動,而中國太平率先交出了一份靚麗的轉型答卷。
中國太平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其核心子公司太平人壽的壽險業務已構建起以派息險為核心的產品矩陣:上半年太平人壽長險首年期繳保費中,派息險佔比高達87.1%,新單長險結構中派息險佔比更是達到91.3%。
基於「保證收益+浮動派息」的風險共擔機制,與傳統壽險固定收益的剛性兌付不同,派息險將部分投資風險由保險公司與客戶共同承擔,通過精算技術將預定利率設定在更保守水平,從源頭降低利差損風險。同時其長期持有特性使退保率較傳統產品低40%以上,疊加監管要求建立的派息平滑儲備池機制,能有效緩衝市場波動帶來的收益波動。得益於派息險佔比的提升,在主要經濟假設不變的前提下,相比去年同期,2025年上半年太平人壽新業務價值受不利情景負面影響的幅度由30.5%大幅縮減至5.5%,展現出強勁的抗風險能力。
轉型成效源於系統性改革舉措。據太平人壽臨時負責人王旭澤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這一成果的取得,是中國太平自上而下戰略錨定、提前佈局、高效執行的綜合結果。
從戰略層面看,太平人壽積極響應低利率環境下監管支持發展浮動收益型保險的號召,在集團及股東富傑的全力支持指導下,明確派息險轉型方向,通過多次全層級會議、專項培訓與深度宣導,反覆解讀轉型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意義,最終實現總分公司、內外勤團隊、前後線部門的思想高度統一,為轉型築牢認知基礎。
在具體佈局上,公司早在2024年下半年便率先啓動轉型工作,形成「觀念引導+技能提升+政策配套」的立體化推進體系:一方面聚焦隊伍能力建設,通過案例教學、合規解讀等方式轉變傳統銷售觀念,同步開展派息險專項研修與實戰演練,提升管理層經營統籌能力與一線人員專業銷售水平;另一方面圍繞轉型需求,在產品、考覈、價值體系、培訓、宣傳、服務六大關鍵領域推出配套舉措,例如將派息險銷售納入核心考覈指標、優化派息險價值覈算標準、搭建專屬宣傳矩陣,以全鏈條政策協同凝聚轉型合力,還通過兩個月的集中銷售實戰「以戰代訓」,提前驗證策略有效性。
2025年上半年,公司進入全面執行階段,全系統內外勤嚴格遵循既定戰略,形成「一個理念、一個聲音、一個動作」的執行節奏:產品端聚焦派息險投放,壓縮非轉型導向產品規模;考覈端加大派息險業務權重,建立與轉型目標掛鉤的激勵機制;資源端則將服務資源向派息險傾斜,例如優先為派息險客戶匹配集團康養、醫療等生態服務。這種「戰略-佈局-執行」的閉環推進,不僅保障了轉型成效,更讓管理層與一線團隊對派息險轉型的認知持續強化,為後續深化轉型積累了實踐經驗、堅定了發展信心。
中國太平的轉型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經驗。中金公司因此將其目標價上調25%至28.4港元,指出其派息險轉型「領先同業」,看好負債端改善帶來的估值修復空間。中金認為,太平在投資端聚焦「長期價值+穩定派息」資產,探索境外債券配置補充固定收益,為派息險收益提供堅實基礎,這種「負債端轉型+資產端匹配」的模式,正是當前應對低利率環境的有效路徑。
隨着轉型深入,中國太平正釋放長期價值潛力。2025年上半年太平人壽不僅實現了新業務價值(NBV)同比高增22.9%,太平人壽最能體現長期價值潛力的指標——內含價值(NV)達到2235.91億港元,較去年末增長8.1%。集團公司股東應占每股總內含價值達到53.03港元,較去年末的48.57港元高增9.2%——這也充分驗證了派息險轉型對提升公司價值的核心作用。

(圖片來源:中國太平官方網站)
在行業轉型的關鍵期,中國太平以清晰的戰略、果斷的執行和紮實的業績,樹立了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優先的轉型標杆,其經驗將推動更多險企加速產品創新與結構優化,為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