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賽道再吸8.63億美元!英偉達、谷歌聯合出手

e公司
08/29

巨頭再次重金押注核聚變。

核聚變初創企業又斬獲8.63億美元新融資

美國核聚變能源初創企業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週四(8月28日)宣佈,該公司最新獲得了8.63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人工智能巨頭英偉達。據CFS發佈的聲明,英偉達旗下的風險投資部門NVentures參與了本輪融資,其他投資方還包括老股東Khosla Ventur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以及多家主權財富基金和投資銀行。自成立以來,CFS已累計融資約30億美元,約佔全球聚變能源行業融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此次融資將用於推進CFS聚變能源示範系統的建設,並加速首座商用核聚變發電廠的開發。

CFS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Bob Mumgaard表示,公司聚變示範系統目前已完成約65%,預計將在2027年實現關鍵技術里程碑,這將爲其在弗吉尼亞州開發的商用聚變電廠鋪平道路。“本輪融資再次確認了CFS在打造可靠、清潔、幾乎無限能源新賽道上的領導地位。”

就在7月初,谷歌宣佈將購買CFS首座商業發電廠一半的電力輸出。CFS將向谷歌提供來自其Arc發電廠的200兆瓦電力,該發電廠預計將在2030年代初投入運營。與此同時,谷歌也將作爲新一輪融資的一部分向CFS提供資金支持。

與其他超大規模雲服務提供商一樣,谷歌也一直在全球尋找新的電力來源。人工智能和雲服務引發了數據中心建設的激增,隨之也帶來了新一輪的電力需求。

谷歌高級能源主管邁克爾・特雷爾(Michael Terrell)表示:“爲了爲所有這些提供動力,我們知道需要在能源創新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進行大膽投資。”

成立於2018年的CFS,源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離子體科學與聚變中心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初期建成全球首座商業化核聚變發電站。

該公司的材料技術總監科迪·A·丹尼特(Cody A. Dennett)曾介紹說:“我們已經發展出核心工程專業知識,包括材料、加工和製造,這使我們(未來)能夠交付完整的聚變發電站,而不僅僅是磁體部件。”

據瞭解,核聚變發電的原理是通過巨大的力量使氫原子發生碰撞,這一過程可以產生大量的能源,這與正在迅速耗竭的化石燃料形成了鮮明對比。

與傳統核能發電不同,聚變過程不會產生放射性廢物,而是生成氦。這使其成爲未來最具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

該公司全球政策和公共事務主管克里斯汀·卡倫(Kristen Cullen)曾對媒體表示:“聚變能源將成爲人類最後需要的能源形式。”

國家隊與民營公司雙線並進

反觀國內,資本也在不斷湧入核聚變領域。

8月1日,諾瓦聚變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瓦聚變”)宣佈完成5億元天使輪融資,創下國內民營核聚變公司單筆融資新高。

諾瓦聚變聚焦研發小型化、模塊化、可分佈式部署的經濟型核聚變電站(FRC-SMR),填補了國內核聚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技術路線的空白,正加速推動我國自主核聚變技術從科研走向產業化的跨越。

諾瓦聚變此輪融資由產業資本、社會資本及國有基金聯手投資,包括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君聯資本、光速光合、高榕創投、華控基金、明勢創投以及臨港科創投等機構。

據瞭解,諾瓦聚變依託場反位形(FRC)與磁壓縮技術的協同創新,融合傳統磁約束與慣性約束核聚變技術的優勢,顯著降低核聚變電站的建造成本與研發週期,有望在數年內率先實現商業化。

2025年可被視爲中國核聚變商業化的“元年”,呈現國家隊與民營核聚變公司雙線並進的強勁態勢。

就在7月22日,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聚變公司”)在上海掛牌成立。當天,中國聚變公司與中核集團、中國石油崑崙資本、上海未來聚變、中國核電浙能電力、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和四川重科聚變等股東方簽署增資擴股協議,各方以1.0019元/註冊資本的價格向中國聚變公司投資約114.92億元,認購中國聚變公司新增註冊資本114.69億元。

增資完成後,中國聚變公司註冊資本達150億元,成爲國內聚變領域資本規模最大的創新主體,也被稱爲核聚變賽道的“國家隊”。據悉,中國聚變公司未來將以磁約束託卡馬克爲技術路線,按照先導實驗堆、示範堆、商用堆“三步走”發展階段,最終實現聚變能商業化應用的任務目標。

一批覈聚變領域的初創企業也頻繁獲得融資。中國首家聚變能源創業公司能量奇點成立以來已獲得兩輪融資,合計融資規模約8億元。其中,首輪融資由米哈遊和蔚來資本共同領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和藍馳創投跟投;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米哈遊、雲和方圓、黑門股權基金等。直線型可控核聚變技術公司星能玄光去年12月也宣佈完成億元天使輪融資,由招商局創投和中科創星領投,民銀國際、博將資本、銀杏谷資本、天創資本和個人投資者跟投。此外,核聚變賽道的聚變新能、星環聚能等此前也已相繼宣佈獲得融資。

根據核聚變行業協會(FIA)發佈的《2024年全球聚變行業報告》,去年全球核聚變產業吸引了71億美元(約合514億元人民幣)的投資,比2023年高出近10億美元。

天風證券日前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資本和政策正在快速向“可控聚變商用化”聚焦。在政策支持與核聚變新技術的加持下,中國核聚變產業公司的投資熱潮也有望持續升溫。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