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者網》蔡俊
8月,派林生物(000403.SZ,下稱「公司」)與天壇生物的潛在整合,引發市場關注。
今年8月,天壇生物公告收到實控人國藥集團及控股股東中國生物出具的承諾函,因後者收購公司21.03%股份導致與其新增同業競爭,因此承諾在五年內通過包括資產置換、資產出售、資產注入、設立合資企業等方式解決該問題,同時不新增與自身主營業務構成競爭的業務並公平對待下屬控股企業。
同為國藥系的血液製品上市公司,兩家上市的未來整合將誕生一個「巨無霸」。對行業而言,第一個階段是稀缺的牌照令各路資本爭相入局,逐漸形成國藥系、華潤系、海爾系等競爭格局。眼下,第二個階段正在發生:資本系通過旗下上市公司收購同類資產,以血漿站的「軍備競賽」要打開業績天花板。
巨無霸呼之欲出
天壇生物公告,離市場的猜想更近了一步:血液製品賽道將從羣雄割據的戰國時代,進入集團化的巨無霸競爭時代。
時間撥回到6月。彼時,派林生物披露中國生物通過非公開協議受讓,以約46億元受讓勝幫英豪持有的公司股權。交易完成後,公司控股方將由勝幫英豪變更為中國生物,實控人將由陝西國資委變更為國藥集團。
由於國藥集團擁有行業龍頭天壇生物,因此公司被納入集團體系下勢必將引發同業競爭,進而倒逼兩家上市公司資源整合。早前,天壇生物一直有意補充東北、華南地區的血漿站,收購了成都蓉生、武漢中原瑞德等資產。因此,公司血漿站的區位、收入等價值不言而喻。
一旦「巨無霸」真正養成,行業將進化到高度集中格局。截至2024年,天壇生物和公司的採漿量處於行業第一和第四,且均超1000噸。兩家整合後,採漿總量將超4000噸,佔全國採漿總量的30%以上。
顯然,國藥集團既看到牌照的稀缺價值,也深諳漿源壟斷的行業邏輯。這一點,公司在半年報中有深刻總結:我國實行血液製品生產企業總量控制,國家對血液製品行業嚴格監管,中國血液製品行業長期處於供應相對不足的狀態,我國年血漿採集量僅佔全球採集量約18%,產品種類最多的企業僅14種。
而且,血液製品賽道的發展到了這兒,又進入一個新敘事。
因為血液製品行業的特殊性,國家從源頭起就決定了高壁壘、嚴審核的門檻。2001年以來,血液製品的生產企業實行總量控制,不再批設新企業,讓牌照成為稀缺資源。同時,生產端的核心原料「血漿」由單採血漿站供應。國聯證券預測,2030年國內血液製品的市場規模將增長至950億元。
2017年,國藥集團將天壇生物原有的疫苗業務剝離,並把分散於成都蓉生、上海所、武漢所、蘭州所的血液製品資產注入天壇生物,由此獲得血液製品牌照。
2021年,近乎停滯的新建漿站審批有了鬆動。當時,漿源緊張仍是痛點,「多一個漿站,多一噸血漿,就多一份收入」成了行業共識。同年,天壇生物一次性獲批6家漿站。整裝待發的國藥系,前期通過資產騰挪拿到稀缺牌照,此時獲批漿站快速擴大規模。在此前後,各家上市公司混亂的內情又給了各路資本空間,行業生態逐漸發生根本性轉變。
國藥系、海爾系、華潤系的競爭
以國藥系為代表的集團步步為營時,民營系的血液製品企業進入多事之秋。
2020年,博雅生物的股東高特佳集團發生糾紛。原董事長蔡達建因婚變被舉報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包括高特佳集團通過關聯方佔用博雅生物7.23億元資金,持有該企業的股權也因債務糾紛被司法凍結。
同年,上海萊士的股東科瑞天誠股權結構調整。2021年,基立福成為該企業第一大股東,但承諾3年內不謀求控制權,上海萊士進入「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狀態。
此時的派林生物,還處於南北合併的甜蜜期。2020年,浙民投主導收購東北血製品企業派斯菲科,推動形成「廣東雙林+派斯菲科」南北佈局,採漿量從2018年的不到500噸增至2023年的1600噸。
但隨後,派林生物的內部傳出不和風波,股東與高層的分歧逐漸擴大。2023年,陝西國資委通過平臺收購浙民投持有的公司股權,成為新控股方。然而,新股東與高層的矛盾仍無法彌合。
至此,各路民營系血液製品企業幾乎鮮有獨善其身。這給了實力雄厚的資本集團空間,畢竟行業「牌照稀缺+漿站增加」的底層邏輯始終未變。牌照是第一要素,漿站是打開天花板的關鍵因素。無論哪個角度看,用資本撬動是快速切入賽道、做大做強的捷徑。
2020年,華潤醫藥與高特佳集團簽署協議,計劃收購博雅生物控股權。次年,華潤醫藥成為控股方。2023年,海爾集團收購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萊士股份,之後成為新的實控人。直到國藥集團收購陝西國資委旗下平臺持有的公司股權,行業生態逐漸演變為國藥系、海爾系、華潤系的巨頭競爭。
洗牌後,國藥系坐上了頭把交椅。截至2024年,天壇生物在營漿站85家,採漿量2781噸,比次名上海萊士多出約1000噸。牌桌上的其他玩家,被收購後資本金夯實,早已按耐不住。
2024年,華潤系的博雅生物購綠十字。該標的再境內主營血液製品,交易完成後博雅生物新增4個在營單採血漿站。今年,該企業公開轉讓化學藥資產,目標是聚焦血液製品主業。
今年,海爾系的上海萊士宣佈以42億元收購南嶽生物,由此新增9家漿站,漿站總數達53家,採漿量增長18%。
計入國藥系欲整合天壇生物與派林生物,巨頭間的「軍備競賽」將進入白熱化,儘管眼下各家上市公司的業績仍在承壓。今年上半年,天壇生物、博雅生物的營收分別為31.1億元、10.08億元,各自同比增長9.47%、12.51%,但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33億元、2.25億元,各自同比下降12.88%、28.68%。
天壇生物方面,淨利潤下滑與產品降價有關,博雅生物則是綠十字評估增值的存貨轉銷及固定資產折舊攤銷。或許,對於牌桌上的資本系而言,遊戲纔剛開始。(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