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工具服務亞太區風險管理需求——專訪芝商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Russell Beattie

期貨日報網
08/28

深化區域合作 優化市場生態

「我們在亞太區的戰略,重點是聚焦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成熟市場,探索增收途徑。同時,佈局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新興市場,通過與東南亞本土交易所合作推動其國際化進程。」Russell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一直相信,亞太區是衍生品市場的一個重要增長引擎,蘊藏着大潛力。

亞太市場多年的工作經驗讓Russell很早就認識到該地區商業生態的多樣性。所以,他在出任芝商所(CME Group)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並執行他的核心任務——制定芝商所亞太區新戰略時,非常清楚「一刀切」的商業模式並不適合。「這裏涵蓋多元的文化、語言和習俗,區域內既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又有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各地的監管複雜度、基礎設施和市場發展階段均有差異。」Russell坦言,要開發這片廣袤的市場,就要沉下心來,深入理解並積極適應它的多樣性。

走過衆多城市 感知中國開放活力與需求共性

中國是Russell一直關注的市場之一。自2022年出任芝商所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至今,他多次來訪。他告訴記者,每一次與中國機構的接觸,他都會被中國禮儀之邦的盛情與赤誠所感染。「無論是監管部門、交易所、經紀商還是其他市場參與者,大家在與我和我的團隊探討業務發展時,都熱情且坦誠,這讓我深有感觸。」Russell說,「同時,我們也對此深表感激。」

這幾年,在中國走過的衆多城市,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他心中留下美好回憶。其中,北京、上海、大連、鄭州等城市都擁有較為成熟的市場結構,當地相關主體對衍生品市場及期貨、期權運作的認知也更為深入,這些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交流中,我能感受到整個中國社會都對市場開放與國際化的目標鼎力支持,大家對此都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渴望共同實現這一願景。」

「總體來看,雖然中國市場有很多獨特之處,但中國客戶的風險管理需求與其他市場本質相似,都是尋求通過多元化的產品和高度流動性的市場快速應對價格波動。」Russell相信,隨着中國市場的日益成熟,產品流動性池也將同步發展,衍生品在管理境內外商品、利率及匯率風險方面的作用將愈發關鍵。同時,芝商所也會繼續着力構建交易者培育生態系統,通過與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等平臺合作,促進衍生品知識的傳播。

發揮核心優勢 構建亞太區衍生品服務生態體系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從本質來看,芝商所在亞太區的戰略核心一直是致力於提供風險管理平臺。目前,Russell的核心任務是制定芝商所亞太區新戰略,其聯席主管、董事總經理兼客戶開發與銷售負責人Tim Smith,則負責向新客戶推廣芝商所市場,並為現有客戶不斷變化的風險管理需求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近幾個季度,我們頻繁提及對零售交易者羣體的戰略聚焦,並重點介紹了多家大型零售經紀商合作伙伴。」Russell向期貨日報記者介紹,目前,這些大型零售經紀商已加入芝商所的多資產類別交易平臺,以便更好地滿足這一細分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第二季度,芝商所首次迎來超過9萬名零售交易者,同比增幅達56%。這些新客戶推動芝商所微型合約日均交易量創下410萬份合約的歷史紀錄。「這些充分證明我們的產品對更廣泛用戶羣體的吸引力。」Russell提道。

從數據來看,第二季度創紀錄的市場表現也印證了全球風險管理需求的持續增長。芝商所季度日均交易量史上首次突破3000萬份合約,2025年第二季度3020萬份合約的日均成交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6%,且該季度每個月的數據都在刷新紀錄。Russell表示,在地緣政治風險和宏觀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客戶愈發青睞芝商所中央清算的基準產品,利用其透明性和資本效率優勢來對沖風險。

芝商所國際業務第二季度也表現突出,日均成交量達到920萬份合約,同比增長18%,再創紀錄,充分體現了芝商所與全球市場的深度融合。其中,歐洲、中東、非洲日均成交量為670萬份合約,同比增長15%;亞太區日均成交量為220萬份合約,同比增長30%,均創歷史新高。

「雖然起源於美國,但芝商所在服務全球客戶的過程中,已成長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全球性交易所,這在亞太區的數據上有所體現。」Russell頗有信心地向記者介紹,「芝商所全球基準產品的優勢與全天24小時的流動性形成了核心競爭力,分散在全球各個時區的客戶都能及時地對市場波動事件作出響應。」

同時,面對近年來全球頻發的極端風險,芝商所還建立了多層次風控體系,強化芝商所市場「安保」,幫助客戶應對突發情況。「我們採取了多項措施,確保芝商所市場在市場波動期仍能高效有序運作。」他娓娓道來,通過設定各產品的專屬價格波動限制,防止市場在特定時段內出現過大或過快的波動。價格限制是指每個交易時段內期貨合約允許的最大價格波動範圍。不同品種的價格限制並不相同,觸發限價後的處理機制也存在差異。根據各交易所的規定,有些市場可能暫時停盤,直至放寬價格限制,也可能直接終止當日交易。

「我們採用的熔斷機制是一套多層級價格限制體系,當市場觸及特定閾值時,便會暫停交易,以便重新校準。目前,芝商所採用兩類熔斷機制——傳統熔斷和動態熔斷。」他介紹,傳統熔斷機制針對芝商所特定產品,以參考價(通常為結算價)為基準,設定上下浮動區間。當某級熔斷觸發後,下一級熔斷閾值自動生效。動態熔斷原理與傳統熔斷相似,但閾值會隨當日市場行情動態調整。在特定時間區間(通常為1小時)內,動態熔斷機制會設定合約價格的動態波動上下限。

此外,芝商所還採用速度邏輯監控系統(Velocity Logic),以毫秒級精度追蹤CME Globex電子交易平臺的異常價格波動。該系統與價格區間限制協同運作,共同維護市場完整性。他解釋:「價格區間限制主要防範價格過度偏離,而速度邏輯監控系統監控價格是否在過短時間內劇烈波動,其計算基於預設回溯窗口內的最高價和最低價,一旦觸發速度邏輯違規,期貨市場及其關聯期權市場就會立即啓動臨時停牌機制。」

針對亞太區業務的拓展方式,Russell介紹,芝商所始終秉持與本土交易所緊密合作的理念,通過合作共贏,進一步擴大市場服務羣體。在亞太區,芝商所與新加坡交易所建立的互衝系統(MOS)就是一項成功的合作範例。據瞭解,這套1984年啓用的機制允許交易者在一個交易所建倉後在另一個交易所平倉,客戶能夠同時獲取兩家交易所的流動性和市場深度,並降低跨境交易成本。目前,該系統已經涵蓋日元/美元計價的日經225指數期貨、新交所富時新興市場指數期貨及中國H50指數期貨等產品。「未來,我們也會持續探索通過交易所合作、創新產品服務等方式更好地滿足區域客戶需求。」Russell承諾。

錨定中國轉型 持續探索中國市場合作新範式

在Russell看來,中國是亞太區的關鍵增長引擎。隨着中國金融機構全球化佈局的加速,其對沖需求將持續增長。他介紹,目前大中華區交易量在芝商所亞太區業務中的佔比較大,增速領跑區域內多數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宗商品是較受青睞的資產類別,這也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費國的地位相符。

「面對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我們正在持續探索提供新產品、新市場的渠道,以滿足不斷演變的風險管理需求。」Russell表示,「我們會繼續通過與包括交易所、經紀商等在內的中國期貨市場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中國市場的成長進程,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發展。」

近幾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電池需求持續攀升。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處於領先並占主導地位,全球電動汽車產量的一半以上來自中國。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相關組件的風險管理需求也「水漲船高」。

針對全球和中國綠色經濟發展這一實際需求,芝商所也早有佈局。Russell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芝商所先後在2020年、2021年和2023年推出鈷期貨、氫氧化鋰期貨和碳酸鋰期貨,構建起了完整的電池組件風險管理工具鏈。其中,氫氧化鋰期貨可以滿足電池行業管理氫氧化鋰價格風險的需求,因為汽車製造商使用該原材料生產更高容量的電池。碳酸鋰期貨與氫氧化鋰期貨形成互補,同時建立了碳酸鋰遠期價格曲線,為相關實體提供更多選擇,滿足其對電池不同化學成分的風險管理需求。

「芝商所幾年前首次進入電池組件領域,如今已迅速成為管理電動汽車相關風險的首選市場。」Russell表示,這些產品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提供價格發現和風險對沖服務,吸引了越來越多產業客戶的參與。

2025年5月,芝商所的電池組件板塊創下了交易量和未平倉合約的歷史新高。電池組件期貨、期權總成交量達2587份合約,未平倉合約創64387份的歷史新高,其中氫氧化鋰和鈷期貨單日成交量首次雙雙突破千份合約。「產業客戶已深刻認識到,面對風險事件,必須迅速應對,並有效管理價格風險。」Russell表示,產業客戶選擇進入芝商所市場,不僅因為芝商所能夠提供豐富的產品,更因為芝商所能夠為其提供高流動性與金融安全保障。

其他產品方面,Russell提起,2025年4月,芝商所推出CME外匯現貨+(FX Spot+)平臺。該平臺通過公開、透明的中央限價訂單簿系統,為現貨市場參與者與外匯期貨生態系統建立了一座橋樑,上線首月即吸引40餘家機構參與,其中20家為首次涉足外匯期貨市場的銀行。2025年5月12日,單日交易量突破14億美元。這為包括中國交易者在內的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合適的外匯風險管理工具,滿足了大家對人民幣計價衍生品在亞太區快速增長的需求。

2025年7月,芝商所推出涵蓋19種大宗商品的FTSE核心商品CRB指數。該指數基於交易所期貨合約編制,分四個流動性層級(石油產品權重上限33%)。資產管理機構可授權開發ETF、共同基金等跟蹤產品,為產業客戶提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沖工具。該產品也可以有效幫助中國企業管理「一帶一路」貿易中的商品價格風險。

在與中國機構合作方面,記者在本次專訪中瞭解到,2019年芝商所就與上海黃金交易所達成了雙邊產品許可協議。同年,芝商所推出以「上海金」基準價為標的的美元/人民幣黃金期貨合約,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以芝商所亞洲黃金現貨價格為基準的人民幣合約。這些合作成果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將芝商所黃金期貨的全球流動性與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實物黃金市場緊密聯結。國際及中資銀行、對沖基金和商業機構等各類客戶的積極參與,印證了全球基準產品對管理黃金價格風險的價值。

在數據服務方面,芝商所與上海澎博財經簽訂實時行情數據許可協議。Russell介紹,目前該合作已經服務中國140餘家期貨公司,這將助力中國市場數據服務的普及推廣。「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與本土機構的合作層次。」他說。

記者注意到,芝商所還與上期所、鄭商所、大商所以及部分經紀商開展教育培訓合作。實際上,在市場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國內機構也希望開展更多有利於交易者加深對境外活躍品種的理解、更好地瞭解全球市場的投教活動,為機構投資者合規參與海外交易提供指導,助力交易者豐富交易品種、提升風險管理水平與投資收益。

「投資者教育是我們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他說,「我們正在通過與鄭州國際期貨論壇等平臺合作促進衍生品知識傳播,着力構建交易者培育生態系統。」Russell介紹,2025年芝商所已通過經紀商合作伙伴舉辦12場教育培訓研討會,覆蓋超5000名市場參與者,並製作逾百份中文教育資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