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Bus衝刺港股IPO:高毛利背後暗藏增長焦慮,對賭倒計時開啓

市場資訊
08/29

  【聚焦IPO】BeBeBus衝刺港股IPO:高毛利背後暗藏增長焦慮,對賭倒計時開啓

  來源|博望財經

  近日,高端母嬰品牌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再度更新港交所招股書,中信證券海通國際聯席保薦,距離其首次遞表失效僅隔半年。

  這家成立僅6年的公司,憑藉小紅書“種草”營銷和差異化產品設計,從嬰兒推車細分賽道突圍,迅速躋身中國中高端育兒市場頭部陣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其2024年GMV在中國耐用型高端育兒產品品牌中排名第一,年營收突破12億元,毛利率長期穩居50%左右。

  然而,在亮眼數據的背後,核心業務增長失速、供應鏈依賴代工、出生率下行壓力等問題,爲其資本故事蒙上陰影。更緊迫的是,其與投資機構簽署的對賭協議要求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上市,否則將觸發年息10%的贖回條款。

  這場IPO不僅是資本退出的通道,更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01

  品牌崛起:流量紅利催生的“高端神話”

  天眼查數據顯示,不同集團以BeBeBus爲統一品牌,圍繞育兒四大核心場景——親子出行(推車/安全座椅/揹帶)、睡眠(嬰兒牀/睡袋/枕)、餵養(餐椅/餐具)、護理(紙尿褲/溼巾)——提供產品矩陣,在2019年創立了首個品牌BeBeBus,切入高端育兒產品市場。核心管理層包括董事長汪蔚與CEO沈凌,並先後獲得天圖資本、源碼(高榕)資本、經緯系(MPC/Tembusu)、泰康人壽等機構投資,估值實現飆升,成長爲中國育兒產品市場的知名品牌。

  BeBeBus的崛起,源於以下三個主要因素。

  精準定位,切入中產家庭的“育兒消費升級”。BeBeBus的爆發式增長,源於對新一代父母需求的精準捕捉。與傳統母嬰品牌強調功能性不同,其以“高顏值設計+跨領域技術融合”爲核心賣點。產品設計跨界創新,嬰兒推車採用航空級鎂合金材料,兒童安全座椅植入Cobra記憶棉和杜邦防撞泡沫,可摺疊嬰兒牀集成空氣淨化與夜光功能,定價較普通品牌高出不少;場景化延伸策略,從嬰兒推車、安全座椅等四大核心品類,拓展至出行、睡眠、餵養、護理四大場景,SKU數量從2022年的142個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90個,復購率也相應從20.1%提升至40.9%。

  流量引擎,All in社交媒體的“網紅公式”。創始人汪蔚與沈凌深諳流量密碼,早期將資源集中投入小紅書平臺:KOL矩陣構建品牌聲量,據招股書,不同集團已與超過1.6萬個來自不同平臺的達人合作,其中超過20位KOL擁有超過百萬粉絲,在小紅書上,#bebebus這一話題的總瀏覽量過億,實現“種草-搜索-轉化”閉環;營銷費用高企反噬利潤,3年半銷售費用累計近11億元,費用率均超30%,而研發投入累計僅7000萬元,不足營銷費用的10%。

  輕資產模式,代工依賴與專利護城河的雙面性。品牌雖掌握不少國內外專利,但生產端高度外包:供應鏈風險集中,除兒童安全座椅和部分餐椅自產外,嬰兒推車、睡袋等產品完全外包給第三方,質量控制依賴設計規範和專利約束。2024年前五大客戶貢獻收入佔比較高,且主要分銷商合作穩定性存疑。招股書還特別提示,若代工廠出現生產事故或關鍵客戶流失,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或收入大幅波動。

  02

  增長曲線:結構性調整下的“喜憂交織”

  一個直觀的感受,不同集團的高毛利與增長放緩並存。

  據招股書顯示,不同集團2022-2024年收入從5.07億元攀升至12.4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57%;同期經調整純利由977萬元增至1.11億元,盈利能力顯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收入7.26億元,同比增長24.7%,毛利率穩定在49.4%。

  儘管連續三年盈利,但核心業務隱現疲態。出行場景(嬰兒車/安全座椅)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毛利率也有所下降;睡眠場景收入增速更是驟降,毛利率同步下滑。

  業務結構轉型,從耐用品到護理消耗品的“降維求生”。爲對沖核心品類增長乏力,不同集團加速向低毛利護理產品傾斜:護理品類成新引擎,紙尿褲、溼巾等產品收入佔比從2022年8.2%飆升至2025上半年42.3%,收入同比大增;毛利結構承壓,護理品毛利率遠低於睡眠場景和出行場景,業務擴張拉低整體盈利水平。

  渠道博弈,線上依賴與線下擴張的平衡難題。線上流量成本攀升,超七成收入來自電商平臺,面臨佣金上漲、算法規則變動等不確定性;線下門店急速擴張,第三方門店數量雖有所增加,但單店效率未披露,可能稀釋運營效率。

  此外,白熱化市場競爭也不容忽視。中國育兒產品市場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不足20%,國際品牌與本土企業均在加速佈局。競爭對手可能通過技術迭代、價格戰或渠道擴張擠壓BeBeBus的市場空間。而不同集團過度依賴電商平臺使其面臨流量成本上升、平臺政策變動等不確定性。若主要平臺調整佣金規則或用戶消費習慣轉向線下,可能直接影響業績穩定性。

  03

  資本對賭: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對賭倒計時,IPO或爲唯一出路。

  據投資協議條款顯示,不同集團需在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合格上市,否則天圖投資、高榕資本等機構有權要求按發行價100%+年息10%贖回股權。目前估值約20億元,但母嬰賽道近期估值回調,上市定價承壓。

  據招股書披露,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三大方向:一是供應鏈自主化,擴建寧波第二工廠(2026年投產,年產能80萬件),降低代工風險;二是國際化破局,通過美國子公司BeBeBus USA、印尼實體及亞馬遜渠道進軍歐美、東南亞市場,瞄準當地8.1%的行業增速;三是技術研發補課,強化智能兒童座椅等創新品類,但研發投入佔比太低,實效存疑。

  當然,不同集團還面臨着人口結構逆轉與競爭紅海等長期挑戰。出生率下行壓力,2023年中國新生兒約900萬,預計2025-2029年維持在800萬/年,耐用育兒品需求收縮;巨頭“降維打擊”,孩子王、Babycare等渠道商整合供應鏈推出自有品牌,以高性價比擠壓高端市場;“平替”消費趨勢,經濟理性主義下,中產家庭對高端母嬰品的支付意願減弱。

  BeBeBus的IPO衝刺,映射出中國母嬰消費市場的結構性變遷:從增量到存量,當人口紅利退潮,企業不得不從“高溢價耐用品”轉向“高頻消耗品”維持增長,但需警惕毛利率滑坡風險;從流量到留量,過度依賴社交營銷的品牌需重構用戶價值,將“網紅復購率”轉化爲真正的品牌忠誠度;從代工到技術,高端定位需以核心技術爲根基,否則輕資產模式易在成本波動、供應鏈風險中失控。

  若成功上市,不同集團或成爲母嬰消費升級與資本化進程中的標誌性樣本;但若無法在資本窗口期內證明可持續盈利能力,其“高端故事”恐難逃泡沫質疑。當資本潮水退去,唯有產品力與用戶價值纔是真正的護城河。博望財經將持續關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高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