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日前,阿里巴巴-SW(09988)公佈2026財年Q1財報。阿里巴巴在隨後的財報電話會中表示,關於增速預期看,現在看到客戶、阿里雲客戶在使用ai產品,在他們企業內部開發ai產品,看到明確趨勢,從趨勢看需求旺盛,企業因爲ai模型能力強進而開發新應用,同時,傳統功能被ai替代,看到趨勢發展下,客戶需求旺盛,看到訓練與推理需求增長,近幾個季度,推理需求增長之外,看到訓練有新的行業觀察,除了行業行業基礎大模型迭代模型,也看很多新機會,例如車廠、教育企業、多媒體應用公司,他們專有數據訓練專屬模型,對ai使用量有推進。結合推理需求,未來幾個季度,阿里雲業務增速會持續向上。
關於ai的資本開支,3年投資3800億元,由於供應鏈波動,每個季度會有波動,根據全球芯片變化,公司也會外部合作儲備,備用計劃,面對不同行業變化,會按照預期的情況去完成。
Q&A
Q:關於即時零售,閃購投資加大,在中國即時零售增長機會有什麼願景?投資計劃如何?是否帶來價值?有什麼協同效應?如何考慮投資對GMV\CMR影響如何?
A:閃購業務上線4M,在用戶、商單超預期,外賣到家超過行業,日均訂單峯值1.2億單,買家3億元,商品供給,大量新商戶來淘寶閃購,運力規模看,淘寶有200萬騎手,是四月的三倍,創造百萬新就業。
上一季度指出,用戶規模與心智建設,超預期實現。
閃購對電商業務拉動,閃購拉動淘寶DAU增加20%,帶動活躍度,閃購拉動廣告價值,流量增長了,拉新用戶喚醒用戶,降低了營銷費用,趨勢後續會帶動電商端受益。
閃購經營效率看,不能不說規模,公司是同行是隻有三分之一,市場份額有差距,閃購有規模leading,會提升效率,同行效率高,公司會 縮小,公司有提升,
短期,損益減少,
第一,用戶結構優化;投入市場費用拉動新用戶,新用戶留存好,平臺UE會優化;
第二,電商優化,提升高價值訂單比例,
第三,履約效率與成本優化。首要任務確保用戶體驗,7-8月投資了這個確保用戶體驗,後續物流的成本會下滑,帶來平臺的UE優化。AOV提升。
短期,物流vs補貼效率,保持優惠下UE虧損會減少一半,物流成本對比4月有提升空間,精細化有空間,長期看,規模是決定效率第一因素,不會單獨看外賣,閃購對平臺,結合電商一些看是積極的。有信心長期達到行業領先。
非餐飲零售看,第一是原生模式,商品供給與閃電倉超過5萬,同比增加360%,閃電倉有25%來自阿里生態供應鏈,依託盒馬,前置倉,遠近場,原廠保證質量同時確保實效體驗。
也會積極引入天貓門店到閃購,線上+線下,給100w商家帶來新增業務,3年,爲平臺帶來1w億GMV,即時零售多家競爭有助於商家選擇,平臺投入創百億就業也推動了經濟。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Q:關於阿里巴巴雲業務,雲業務快速發展yoy26%增長,如何看待加速增速,下幾個季度以及2026財年是否可持續?考慮增速對比海外,商業化與美國對比如何看?雲的利潤率達到8.8%,未來展望如何?
不同行業本季度表現如何?和上一季度有無不同?資本開支的展望如何?
A:第一,關於增速預期看,現在看到客戶、阿里雲客戶在使用ai產品,在他們企業內部開發ai產品,看到明確趨勢,從趨勢看需求旺盛,企業因爲ai模型能力強進而開發新應用,同時,傳統功能被ai替代,看到趨勢發展下,客戶需求旺盛,看到訓練與推理需求增長,近幾個季度,推理需求增長之外,看到訓練有新的行業觀察,除了行業行業基礎大模型迭代模型,也看很多新機會,例如車廠、教育企業、多媒體應用公司,他們專有數據訓練專屬模型,對ai使用量有推進;訓練上,基於公司的開源,有後訓練需求,例如教育公司,醫療公司,做開發工具平臺公司,有很多機會,很多專屬模型,自己數據vs場景,在tongyi模型的後訓練,使用阿里雲計算平臺,公司也會來發針對後訓練的商業化機會。結合推理需求,未來幾個季度,阿里雲業務增速會持續向上。
第二,對標海外商業化vs毛利率看。從判斷看,現在看到,中國雲計算市場,由於ai對於雲計算趨勢變革,相比傳統市場,後續集中度會持續有提升,客戶ai需求增對對廠商選擇看,阿里雲遊優勢,公司有開源生態,現在階段在中國市場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現在優先級是獲取更多用戶、場景,而不是關注現在關注提升毛利率。
關於ai的資本開支,3年投資3800億元,由於供應鏈波動,每個季度會有波動,根據全球芯片變化,公司也會外部合作儲備,備用計劃,面對不同行業變化,會按照預期的情況去完成。
Q:外賣板塊,實現交叉銷售成果,是否增加到店消費內容,餓了麼口碑消費券在一些區域加強,到店業務後續的投資與擴張?
A:閃購有1.5e活躍用戶,到店團購自提需求,和到家業務協同看會考慮提供多元化服務,一些城市做測試與探索。
Q:第一問題,三年投入ai與內需,ai端,3800e投資計劃,內需如何看待投入結構,除了外賣即時零售之外還有什麼?節奏是什麼?第二,CMR增長如何看?本季度有10%增長,9月後,服務費增加後,如何看待全棧推的滲透,以及後續幾個季度CMR的takerate的增長,閃購是否拉動CMR的增長?
A首先,對於消費歷史機遇投入看,不是才投入,咋供應鏈用戶一直在投入,例如天貓淘寶、供應鏈都有投入,500億的投入是看到整個運的近的機遇,會根據市場控制結構,使得公司在消費市場能力,也能讓本次整合抓住本次的機遇,這是投入的考慮。
第二,關於CMR,是關於takerate,本季度cmr增長,是takerate的改善,主要是千6服務費+全棧推,後續幾個季度也會有正面的影響,也會增加在takerate的提升,cmr的提升,後續季度cmr保持過去兩個季度高速增長。
Q:看到QWen3,進入以agent時代,公司後續需要投入什麼?場景進展如何?
A:看到大模型演進,從chatbot,需要模型理解更長的上下文窗口,模型需要使用工具,進入企業系統,模型需要學習,ai agent爆發,看到agent使用,背後基建對雲計算公司是一個機會,agent解決任務需要開瀏覽器、虛擬機等,阿里雲新產品,agent bay,爲其提供沙河環境,對於雲計算廠商,是好機會,阿里雲承載企業,模型迭代進化,適合agent使用模型。
補充,第一,模型上,進入agent驅動時代。模型的coding能力也很重要,鏈接企業系統,鏈接企業任務;;第二,agent和阿里生態結合產品,例如電商的客服產品,基礎算力,淘寶高德、支付寶提供更多的業務端自動化解決的工具,使得企業開發agent更好的解決企業內的任務。
Q:關於外賣與閃購,這次不是主動進攻,之前收購餓了麼,加大外賣市場,阿里餓了麼爲什麼打不過美團(富養的兒子打不過e狼),這一輪pk中,公司將採用不同戰略來最大化投資回報率?提升戰略意圖落地,能否分享?
A:在收購餓了麼很多年,餓了麼有很多進步,市場份額和投入、戰略有關,餓了麼這幾年在基礎能力建設上有提升,閃購能短期缺德進展,在4個月,做到1.2億單,好體驗的送出去,是餓了麼沉澱的能力。這一業務需要商戶、運力、c端用戶,三者都強,投資效率就不會低,餓了麼vs閃購協同,有物流、商戶基礎上做投資,投資的邏輯不是單獨看外賣,和之前有差異,做好業務,有很多可以努力的。
Q:投入資本回報率看,即時零售幾個月花費500億,如何看待資本回報率?同樣的金額用於ai業務,雲增速更快,潛在市場規模更大,內部如何看零售vsai分配投資?
A:現在看到兩個歷史性機會,第一,ai 第二是消費機會。消費機會,是從運到近,是歷史機會,和ai一樣,是戰略的機會,必須把握機會。對於兩個領域,金額巨大的,不管是從能力,資源角度,從現金儲備、現金流,整個資產負債表能讓公司在兩部分進行飽和投入,投入是如何權衡短期與長期的回報,ai的投入,帶來雲業務增速不斷提升,預計後續幾個季度會進一步提升,目前的首要是投入,利潤率看的少一些,不代表不關心。消費角度,雖然現在即時零食沒有掙錢,但是和淘寶天貓協同帶來流量、廣告業務,關鍵注意的的是,不能只是看短期放棄長期回報,這個是公司需要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