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商證券宏觀研究團隊
核心觀點
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將使信息出現幾何式快速傳播,我們稱之爲“信息槓桿”,區別於借貸資金的槓桿,信息槓桿是一種虛擬的槓桿,能夠強化個人投資者的羊羣行爲。我們選取“牛市”、“開戶”、“基金”三個關鍵詞,提取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及資訊指數,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開戶”百度資訊指數波動性並不大,媒體報道對“開戶”的信息傳播效果並不強,也就是說,對於“開戶”而言,個人投資者的被動信息觸達(公開媒體信息)明顯弱於主動搜索。我們認爲在居民存款搬家入股市的過程中,“信息槓桿”將發揮信心及股市行情放大器的作用,需重點關注。
內容摘要
>>“信息槓桿”將發揮信心及股市行情放大器作用
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將使信息出現幾何式快速傳播,我們稱之爲“信息槓桿”,區別於借貸資金的槓桿,信息槓桿是一種虛擬的槓桿,能夠強化個人投資者的羊羣行爲。隨着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爲典型代表的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用戶數量的大幅提高,熟人社交的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高。相比媒體傳播,熟人社交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當熟人認知是牛市時,會抓緊入市參與,進而加劇市場的羊羣效應,信息槓桿效應大幅增強。
>>如何觀測“信息槓桿”?
我們選取“牛市”、“開戶”、“基金”三個關鍵詞,提取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及資訊指數。對於“牛市”關鍵詞,2011年至今,“牛市”百度搜索指數與上證綜指相關係數0.33,具有一定正相關性。對於“開戶”關鍵詞,其百度搜索指數與股市行情正相關性稍弱於“牛市”,兩者2014年至今相關係數達0.25,弱於“牛市”搜索指數。更值得注意的是,“開戶”百度資訊指數波動性並不大,媒體報道對“開戶”的信息傳播效果並不強,也就是說,對於“開戶”而言,個人投資者的被動信息觸達(公開媒體信息)明顯弱於主動搜索。我們認爲,其主因就在於社交軟件的廣泛普及應用,在媒體報道有限的情況下,熟人社交帶來的信息高速傳遞使得公衆對開戶的關注熱度及參與度大幅走強。
>>跟蹤居民存款搬家的其他視角?
視角1:股市晴雨表——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進入2025年後,資金延續強勁流入趨勢,2-5月累計淨流入7448.5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水平。
視角2:股市情緒面——A股新增開戶數。2024年9月至今月度新增開戶數同比增速明顯抬升,2025年7月同比增長70.5%。
視角3:融資盤活躍度:融資買入額/當日股市成交額。自2025年5月融資買入佔三大交易所總成交額比例持續抬升,2025年8月18日該比例達到11.6%,已逼近去年10月8日高位的11.9%。
視角4:間接入市指標——各類基金規模。公募基金面向廣大社會公衆,投資門檻低,適合普通散戶,以小額資金參與市場,2024年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公募基金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7%、+29%、+21%,其中股票型基金主要受益於ETF指數型基金的持續發展。私募基金面向高淨值客戶,追求超額收益,更加匹配風險偏好更高且財富水平更高的投資者入市,2025年7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規模增加792.8億元,環比增長164.4%,同比增長407.1%,私募基金持續流入趨勢明顯。
>>風險提示
海外地緣政治、經濟風險加大;外資流入我國資本市場受阻,賺錢效應開啓緩慢;調結構政策加劇,抑制居民儲蓄釋放及投資情緒。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正文
1
“信息槓桿”將發揮信心和股市行情放大器作用
股市具備賺錢效應將吸引個人投資者入場。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表現在睡眠賬戶重啓、新增投資者人數增多、銀證轉賬增多、股市成交額上行等多個方面,入場主要通過直接買股票或者配置基金間接入市,過往新增開戶數目與股市走勢存在顯著正相關性,其資金入場可繼續提振股市行情,即出現“賺錢效應→預期改善→資金入場→成交與風險偏好上行”的正向循環,行情被進一步提振的概率更高。
這其中我們重點提示,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將使信息出現幾何式快速傳播,我們稱之爲“信息槓桿”,區別於借貸資金的槓桿,信息槓桿是一種虛擬的槓桿,能夠強化個人投資者的羊羣行爲。過去通過電視新聞、互聯網門戶網站傳播信息的模式,主要是陌生人的信息,接受起來比較慢,需要有一個認知過程,此時通過熟人社交獲取的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物理距離比較近得以傳播,進而對其投資行爲產生影響,這是當時牛市中後期個人投資者纔會有認知入場的主要原因。但是,隨着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爲典型代表的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用戶數量的大幅提高,熟人社交的信息傳播速度大幅提高。相比媒體傳播,熟人社交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當熟人認知是牛市時,會抓緊入市參與,進而加劇市場的羊羣效應,信息槓桿效應大幅增強。
近幾年,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爲典型代表的社交軟件用戶量大幅增長,2025年6月微信及WeChat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已達14.11億,是2012年3月的24倍;同期微博月活躍用戶量也從2011年9月的0.73億人增長至5.88億人,增長了8倍;後續成長起來的快手月活躍用戶量已達7.13億人,是2019年12月的2倍。根據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截至到2025年5月,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提升至12.62億,同比增長了2.2%,全網月人均使用時長達到了178.9小時,同比增長8%,其中微信和抖音月活躍賬戶數均在10億人以上,抖音月活躍賬戶數增幅最高,5月同比增長13.5%。
2
如何觀測“信息槓桿”?
得益於智能手機和社交軟件的普及應用,熟人社交的信息槓桿效應大幅提高,我們使用各項市場指數來驗證這個判斷。其中,數據區間最長的是百度指數,該指數是以百度的媒體發佈和用戶搜索爲基礎構建的關鍵詞指數,分爲搜索指數和資訊指數。
* 搜索指數呈現互聯網用戶對關鍵詞搜索關注程度及持續變化情況,是以網民在百度的搜索量爲數據基礎,以關鍵詞爲統計對象,科學分析並計算出各個關鍵詞在百度網頁搜索中搜索頻次的加權,區分數據來源,分爲PC搜索指數和移動搜索指數,我們下文使用PC+移動。
* 資訊指數呈現新聞資訊在互聯網上對特定關鍵詞的關注及報道程度及持續變化,是以百度智能分發和推薦內容數據爲基礎,將網民的閱讀、評論、轉發、點贊、不喜歡等行爲的數量加權求和得出資訊指數。資訊指數連同搜索指數形成完美閉環,分別代表被動、主動的信息獲取,即信息觸達及主動搜索。
* 與百度搜索指數類似的產品還包括微信指數、巨量算數等。
我們選取“牛市”、“開戶”、“基金”三個關鍵詞,提取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及資訊指數,之所以使用“牛市”而非“股市”,是因爲其更具樂觀情緒特徵,而“股市”較爲中性,無法判斷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正負情緒。
對於“牛市”關鍵詞,2011年至今,“牛市”百度搜索指數與上證綜指相關係數0.33,具有一定正相關性,其中,在股市行情開啓時,搜索指數與股指正相關性明顯增強,典型時段如2015、2019、2024年三輪行情。2014年末、2019年初、2024年9月,搜索指數與大盤行情同步啓動,相關性顯著提升,我們認爲體現出個人投資者羣體對外資流入、市場走勢的敏感度,在此過程中,資訊指數也大幅上行,媒體報道起到了較好的信息傳播效果。
對於“開戶”關鍵詞,其百度搜索指數與股市行情正相關性稍弱於“牛市”,兩者2014年至今相關係數達0.25,弱於“牛市”搜索指數。更值得注意的是,“開戶”百度資訊指數波動性並不大,媒體報道對“開戶”的信息傳播效果並不強,也就是說,對於“開戶”而言,個人投資者的被動信息觸達(公開媒體信息)明顯弱於主動搜索。我們認爲,其主因就在於社交軟件的廣泛普及應用,在媒體報道有限的情況下,熟人社交帶來的信息高速傳遞使得公衆對開戶的關注熱度及參與度大幅走強。智能手機的使用與社交軟件的普及相輔相成,同樣功不可沒,百度指數顯示,就“開戶”關鍵詞而言,使用移動端的搜索佔比由2014年初的47.0%升至2025年7月末的96.9%左右。
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資管產品等間接入市的主動性也逐漸升溫。“基金”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同樣與股市走勢正相關,2014年至今相關係數爲0.48,相關度高於“牛市”和“開戶”,在2015、2019、2020年牛市行情中均呈現較強正相關。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後,“基金”關鍵詞的幾輪高峯搜索強度呈現逐次走高,幾輪高峯分別出現在2020年2月、2020年7月及2020年末至2021年初,區別於“牛市”、“開戶”指數,在這三輪行情中,“基金”搜索指數峯值逐次上行,與幾個階段基金份額的快速提升直接對應,說明個人投資者對機構投資者信任度的提升及通過基金配置間接入市的意願增強,但2021年以來相關指數有走弱的趨勢。
3
跟蹤居民存款搬家的其它視角?
1) 股市晴雨表: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
證券公司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反映的是投資者在證券公司資金賬戶中、可用於證券交易的資金存量變化,自2012年開始披露,這一數據能夠直觀體現居民存款向權益市場的遷移程度,是跟蹤存款搬家的重要指標。由於全國數據僅按季度披露,我們參考了浙江省寧波市披露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的每月同比增速,據此結合全國季度數據進行推算,即可大致估算全國月度走勢,爲進一步減少數據波動性,我們進行了三個月移動平均處理,資金流向特徵更加清晰。
從歷史表現看,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與股市行情密切相關,該指標是居民存款通過證券賬戶直接入市的直接體現,能夠較好反映居民存款入市的節奏。2014-2015年出現我國最經典的一輪股債雙牛,上證綜指上漲幅度最高達159%,資金大幅流入,交易結算資金兩年分別淨增6442.6億元和8600億元,可見彼時市場快速上行階段居民存款集中搬家入市。2016-2017年,市場震盪調整,資金餘額連續兩年淨減少,分別爲6200億元和3800億元,我們認爲可能由於2015年股市大幅波動,這一階段的股市緩慢上升並未引發居民存款明顯流入。
2024年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已出現回升跡象,主要緣於2024年9月政策利好帶動股市走強,2024年全年淨流入約8200億元,其中下半年流入7500億元,佔比超過九成,與股市行情高度契合。進入2025年後,資金延續流入趨勢,2-5月累計淨流入7448.5億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水平。6月受季節性因素影響環比有所下降,但按寧波數據推算同比增長19.4%,整體上升趨勢穩定。
整體來看,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在歷史上對存款搬家進股市的節奏有較好映射:牛市階段大幅流入,震盪期則資金迴流。2024年以來,隨着政策環境改善與市場風險偏好修復,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數據回暖,一定程度表徵居民存款進入股市,若該趨勢延續,預計將對權益市場流動性形成重要支撐。
2)股市情緒面:A股新增開戶數
A股新增開戶數,一般可以反映散戶進入股市熱度,相對銀證轉賬數據更具備可跟蹤性,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存款向股市流動的“潛在趨勢”。參考2025年08月19日我們發佈的報告《居民存款搬家啓示錄:爲什麼搬?怎麼搬?——存款搬家系列報告(二)》,在居民存款搬家比較明顯的幾個階段,年度新增開戶數的均出現了同比提升:例如,2009年(年新增開戶數同比+11%,後同)、2014-2015年(+89%/+729%)、2020-2021年(+40%/+11%)。同時,月度新增開戶數同比增速和Wind全A走勢有較強相關性。
觀察當前,2024年9月至今月度新增開戶數同比增速抬升,2025年7月同比增長70.5%。2025年以來繼續保持較快增速,今年1-7月新增開戶數達到1456萬戶,累計同比+37%,其中7月新增開戶數當月同比+70.5%,指向7月居民存款或搬家至股市。
3)融資盤活躍度:融資買入額/當日股市成交額
成交額增長通常表徵股市交易活躍度,融資業務中,投資者參與融資融券需先向信用賬戶劃轉自有資金或證券(股票、基金)作爲擔保物,擔保物價值與融資融券額度掛鉤,若當前客戶未持有證券,則需銀行存款直接轉入證券賬戶以滿足初始保證金要求。因此,在歷史上幾次存款搬家過程中,融資餘額規模均有所增長,同時我們爲了衡量融資盤活躍度,選取融資買入額/當日股市成交額(滬深北三大交易所)進行刻畫,特別說明,我們並未使用市場上常見的融資買入額/當日股市流通市值,主要因爲股市流通市值中含有不能自由流通的股份或長期持有公司的大股東,不能靈敏的反映融資盤活躍度,故我們並未採用該指標。
融資盤活躍度比率在歷史上呈現顯著波動,高峯多出現在牛市期間,但整體低於2015年峯值。因融資數據在2013年後纔出現規模性增長(超過100億),因此我們重點參考2013年5月後的融資盤活躍度。2015年大牛市期間,比率達到歷史峯值19.2%,反映極高的槓桿情緒,此後因監管加強和市場理性化,融資盤活躍度回落,呈現震盪走勢。
近兩年,2024年9-10月、2025年7-8月,股市成交額出現提升,活躍度持續抬升,同時融資盤買入佔總成交額比例也出現階段性走高。我們觀察到,自2025年5月融資買入佔三大交易所總成交額比例持續抬升,2025年8月18日該比例達到11.6%,已逼近去年10月8日高位的11.9%,一方面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組合拳對資本市場形成助力,另一方面,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提升權益配置,也對活躍度形成中樞支撐。
4)間接入市指標:各類基金規模
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資管產品等間接入市的主動性也逐漸升溫。在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各類基金因具備不同的收益和風險特徵,給居民提供了收益更具吸引力的投資選擇,這使得居民選擇金融資產時,資金流向發生了調整,資金不再高度集中於存款,而是開始重新流向公募和私募基金等資管產品,其中私募基金或更多吸引高淨值客戶投資,居民配置基金產品的佔比也因此不斷提升。
公募基金面向廣大社會公衆,投資門檻低,適合普通散戶,以小額資金參與市場。近二十年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得到長足發展,2013年公募基金淨值規模超過3萬億元,開放型股票型公募基金超過1萬億元。2013年後,其中2014-2015年公募基金規模分別同比+51%/+85%,其中貨幣型、債券型、混合型基金規模均得到快速增速。2017年貨幣型基金規模同比+57%,主要受益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零售屬性,以及餘額寶收益率高於國有大行存款利率,有效吸引居民存款流入。
觀察當前,2024年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公募基金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7%、+29%、+21%,其中股票型基金主要受益於ETF指數型基金的持續發展,2024年我國存款搬家至公募基金的重要方向可能在貨幣型基金等穩定型資產。今年看,2025年1-6月股票型公募基金同比增長+52%,ETF被動型基金規模繼續增長。
私募基金面向高淨值客戶,追求超額收益,更加匹配風險偏好更高且財富水平更高的投資者入市。2020年、2021年私募基金規模分別增加1.3、2.4萬億,分別同比+54%/+63%,持續吸引高淨值客戶投資。2025年1-7月私募基金規模達到5.9萬億,同比+17%,規模在7月明顯加速,或指向高淨值客戶存款有投資私募基金產品趨勢。私募基金產品備案規模方面,2025年7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規模增加792.8億元,環比增長164.4%,同比增長407.1%,私募基金持續流入趨勢明顯,主因受市場回暖、量化產品業績驅動和頭部私募機構加大優質產品供給三大核心因素驅動。
風險提示
其一,海外地緣政治、經濟風險加大,投資者或傾向於將資金從股市撤離,轉向黃金、國債等避險資產;
其二,外資通常是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和風向標,若外資流入我國資本市場受阻,將使得市場缺乏持續的增量買盤,賺錢效應開啓緩慢;
其三,調結構政策加劇,或包括房地產調控趨嚴、信貸收緊和稅費改革等,旨在抑制投機和過度投資預期,抑制居民儲蓄釋放及投資情緒。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