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A"佔英偉達總營收的23%,"客戶B"佔16%,兩者合計佔比達39%。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的25%(分別為14%和11%)顯著上升。滙豐銀行分析師表示:“除非我們對2026年雲服務商資本支出的上行預期有更清晰的認識,否則我們認為短期內盈利進一步上調或股價出現催化劑的空間有限。”
英偉達披露的第二財季營收高度依賴兩大神祕客戶,佔總營收近四成,這一客戶集中度的大幅提升正引發投資者擔憂。
週三,根據英偉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財務文件中,"客戶A"佔總營收的23%,"客戶B"佔16%,兩者合計佔比達39%。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的25%(分別為14%和11%)顯著上升。
這一披露重新點燃了關於英偉達爆炸性增長是否過度依賴少數幾家大型雲服務提供商(如微軟、亞馬遜、谷歌和甲骨文)的辯論。滙豐銀行分析師Frank Lee在週四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除非我們對2026年雲服務商資本支出的上行預期有更清晰的認識,否則我們認為短期內盈利進一步上調或股價出現催化劑的空間有限。
英偉達自身也在文件中承認了這一趨勢。公司寫道:
我們經歷過收入主要來自有限數量客戶的時期,並且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
神祕客戶身份成謎
據報道,英偉達拒絕透露客戶A和客戶B的具體身份,但這兩大客戶未必是雲服務提供商。
根據財務文件,英偉達將客戶分為"直接客戶"和"間接客戶"兩類,客戶A和B均屬於直接客戶。
更為複雜的是,英偉達同時披露,其兩個“間接客戶”也各自貢獻了超過10%的總收入,而他們主要是通過“客戶A”和“客戶B”進行採購。
直接客戶並非英偉達芯片的最終用戶,而是購買芯片用於構建完整系統或電路板,然後銷售給數據中心、雲提供商和終端用戶的公司。這些直接客戶包括富士康、廣達等原始設計製造商或原始設備製造商,以及戴爾等分銷商或系統集成商。
間接客戶則包括雲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客戶,它們通常從英偉達的直接客戶處購買系統。英偉達表示只能基於採購訂單和內部銷售數據估算間接客戶的營收貢獻。
AI需求多元化推動增長
儘管客戶集中度備受關注,英偉達週三向投資者表示,對其AI系統的需求依然強勁,且需求來源日趨多元化。
此前華爾街見聞提及,除雲服務提供商外,企業AI系統採購、專注AI服務的公司以及外國政府都在推動需求增長。
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表示,公司預計到本十年末AI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至4萬億美元。在一個500億美元的AI專用數據中心中,英偉達產品可佔總成本的約70%,包括圖形處理器和其他芯片產品。
黃仁勳指出,僅前四大超大規模雲服務商的資本支出在兩年內就翻了一番,今年達到6000億美元。他認為未來五年的增長目標是合理的,因為企業客戶和海外雲提供商等新客戶類型正在加入AI基礎設施建設浪潮。
公司還預計今年將從"國家主權AI"項目中獲得200億美元營收,顯示各國政府對AI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