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黃山在線)
轉自:黃山在線
徽州區以特種新材料爲“首位產業”,通過聚焦特種樹脂、特種工程塑料、特種薄膜三大賽道,已形成“基礎研發—技術攻關—全產業鏈製造”的閉環生態。2024年,全區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116.23億元,貢獻全區69%的規上工業產值和81%的利潤,成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產業現狀:三大賽道齊頭並進,集羣優勢顯著
特種樹脂材料——國產替代先鋒。以新遠科技、恆泰新材料爲龍頭,主導電子級環氧樹脂、聚酯樹脂等高端產品研發,其中環氧活性稀釋劑佔全國市場份額60%,固體環氧樹脂佔30%,產品廣泛應用於芯片封裝、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保障了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特種工程塑料——打破國際壟斷。聚酰亞胺(PI)全產業鏈:金石木塑料科技成功研發耐高溫、絕緣性優異的熱固性聚酰亞胺樹脂,填補國內空白,其子公司黃山聚鑫新材料實現從原料合成到精密零部件的全鏈條生產,產品在模具行業市佔率達70%—80%。聚苯硫醚(PPS)新勢力:投資16億元的東泰啓新年產8萬噸PPS項目,瞄準5G通信、人形機器人等高端需求,全球市場潛力超20萬噸,項目落地將大幅提升區域產業能級。
特種薄膜材料——綠色包裝領跑者。永新新材料、源點科技的BOPE薄膜、高阻隔薄膜等產品,以抗穿刺、可回收特性搶佔食品和日化包裝市場,技術指標達國際水平,年產能增速超20%。
創新成效:技術突破與數字賦能雙領先
科創平臺密集佈局:依託新材料企業建立省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與中國科學院、四川大學等高校院所達成產學研合作,攻克電子級固化劑、PI樹脂等“卡脖子”技術。
數字賦能綠色生產:加快數實融合,深耕“一區一業一樣板”,打造徽州化工園區智能化管控平臺;培育數字化轉型樣板企業22家,通過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認定企業15家。化工園入選全國第七批“智慧化工園區(建設期)單位”,系全省唯一。
目前,徽州區正以“創新驅動+集羣生態”雙輪驅動,打造長三角特種新材料產業高地。專項政策精準覆蓋研發補助、設備更新、人才引進,金融賦能,定向支持特種新材料產業集羣壯大,“區長+鏈長”機制保障項目快速落地。
值班編輯:程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