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理想汽車公佈了二季度財報。
從財報來看,總營收302億元,同比微降4.5%。
其中最主要的車輛銷售收入爲289億元,同比下降4.7%;
新車交付量爲111074輛,同比微增2.3%;
車輛毛利率爲19.4%,較2024年同期的18.7%略有提升;
淨利潤11億元,同比下降0.4%,算是堪堪持平。
看起來,這真是一份“平淡”的財報。
然而,財報數據的平淡,並不意味着理想汽車在經營過程的平靜。
我們知道,目前,理想汽車正處於關鍵的轉型期。
從增程到純電,從國內到海外,從製造商到科技公司,理想汽車正在多條戰線上同時推進戰略轉型。
所以,既然已經“鐘山風雨起蒼黃”,那麼在接下來或許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裏,理想汽車能不能完成“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偉業?
透過這份財報,其實很有一番說道。
面對波瀾不驚的二季度財報,理想汽車在隨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毫不避諱地預告:公司預計第三季度車輛交付量爲9萬至9.5萬輛,同比減少41.1%至37.8%;營收預計爲248億至262億元,同比減少42.1%至38.8%。
這就好比理想汽車提前跟大家講,你們不要看到我二季度的日子還算過得去,我知道自己第三季度的“苦”日子還沒來。
甚至,CEO李想還特別究其原因進行了分析。
其一、產品切換週期已經全面來到,因爲增程向純電過渡,所以導致增程L系列產品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縮。
目前,理想MEGA已經穩定在月銷3000臺以上,持續貢獻純電銷量的基本盤;理想i8正推進產能的爬坡,力爭在9月底累計交付8000-10000臺,理想i6也將在9月份發佈。
所以,對於增程車型,理想汽車會用智能化來鞏固大盤,通過智能輔助駕駛的深度煥新,來強化產品競爭力。
但在短期內,既有的產線一定會被純電佔用一部分。當然,長期來看,通過產線的擴充,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
其二、市場競爭策略的“失誤”導致了被動局面的出現。
李想將此謂之爲“明牌被友商追着打”。
即,我們出一次牌,同行就會出兩次牌,所以我們相當於讓同行看着我們的牌和我們打牌,接下來我們必須加速技術平臺和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確保出牌的頻率更快。
這也意味着接下來的三季度,將是理想汽車產品和技術的一個爆發期。
另外,李想還對輿情管理進行了制度性的反思。
針對此前MEGA車型的輿論風波,李想特別強調i6上市將建立包括銷售團隊專項培訓、產品價值傳達簡化,以及媒體溝通前置機制在內的輿情防禦三維體系。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在聽慣了各種粉飾太平的說辭之後,再聽理想汽車的一番“自曝家醜”的細訴,反而覺得真誠。
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從失策或者錯誤中找尋迭代價值的思維,是誠實的理想在轉型期的自我剖析,以便更好地認清自我,看清周遭。
最終,理想得到的結果應該是,有機會將教訓轉化爲成功的方法。
然而,理想汽車三季度銷量、營收雙降達40%的指引是不可迴避的存在,理想汽車真的能扛過這一波衝擊嗎?
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通過“錢”來解決,如果解決不好,那就是“錢不夠”。
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的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爲30億元,而去年同期還僅爲4.3億元。
同時,二季度理想汽車的毛利率爲20.1%,車輛毛利率爲19.4%,同比分別提升0.6和0.7個百分點。
預計三季度依然能維持19%左右的水平,總體上理想汽車的毛利率仍保持健康水平,也進一步印證着理想汽車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截至二季度末,理想汽車現金儲備達1069億元。相當於日前看起來風頭正經的小鵬汽車現金儲備的3.2倍。
上述三組數據其實只說明一個問題,理想汽車不僅“有錢花”,而且持續賺錢的能力還在。
面對一個現金儲備超千億的新勢力公司,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理想汽車仍然是一家保持良性運轉的行業頭部公司。
而這筆錢對於接下來的理想汽車至少可以做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是,足以提升純電產能爬坡期的虧損耐受度;
二是,覆蓋24個月研發支出,支撐VLA大模型持續訓練所需算力投入;
三是,如果價格戰避無可避,應對價格戰的彈藥庫內彈藥充足。
當然,面對轉型期的衝擊,除了現金儲備之外,理想汽車還有技術儲備作爲應對。
從電話會議透露的信息分析得出,理想汽車的技術儲備目前已經充分立體化。
首先是硬件層,理想自研輔助駕駛芯片將於2026年交付;
其次是算法層,根據計劃,VLA司機大模型將於9月上車,並在11月開始首次升級;
然後是數據層,理想汽車已經搭建且啓用智能強化學習的仿真環境,核心是依託世界模型來實現場景和數據的重建和生成;
最後是生態層,理想建立了德國和美國的研發中心,全面協同渠道端的全球化拓展。
不難發現,從資金到技術再到生態,有備而來的理想構建的其實是一個多維度防禦體系。
現在回頭來看理想的“自曝家醜”,更多是有底氣的一種坦誠,絕非豁出去的不管不顧。
事實上,理想汽車所展現的誠實、儲備足夠給它帶來希望。
關於未來,特別是未來兩年時間裏,理想純電+增程的產品組合拳法肯定會練成。
屆時,根據管理層規劃,其產品策略也將有針對性地調整。
比如,南方主推i系列純電,北方鞏固增程優勢;2025年聚焦中東出海,2027年佈局L4自動駕駛。
除此之外,在技術進化路徑上,理想重點將沿着VLA大模型的躍遷行進。
李想提出了“兩年內比人駕安全十倍”目標。但這一目標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依託於三個關鍵里程碑。
第一階段,2025年第四季度將完成100億公里仿真測試;
第二階段,到2026年第二季度,全面實現城市NOA全場景覆蓋;
第三階段,到2027年,逐步推進物理世界智能體商業化落地。
本質上看,這一切都是理想汽車對智能電動車“第二增長曲線”的精準把控。
當友商們還在糾結“要不要all in純電”時,理想已通過1069億現金構築試錯空間;當業界熱議大模型落地時,VLA的強化學習環境已悄然運行。
所以,或許理想三季度的指引暫時向下,但它本身蘊含的力量正在蓬勃生長。一個堅韌的理想汽車正在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