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輸出到新基建,一家創新藥企的進擊之路

藥渡
09/02

氨基觀察-創新藥組原創出品

作者 | 武月

和鉑醫藥最新的半年報遠超預期。

上半年,公司營收達7.25 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27%;盈利約5.23億元,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更是增長51倍,再次創歷史新高。

這一業績爆點源於上半年公司持續的BD交易,先後與Windward Bio AG、阿斯利康、大冢製藥等達成合作,首付款超2.6億美元,潛在里程碑款超60億美元。這再次充分驗證了,其將創新能力轉化爲商業價值的可持續性。

得益於BD項目不斷落地,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再創新高,達到4.4億元,自我造血能力愈發強勁;現金儲備更是高達22.91億元,較去年年底增長92%,爲後續管線開發提供強力支持。

但若是將其增長敘事簡單歸因於BD交易,則是對這家企業最深的誤讀。

和鉑醫藥已連續兩年半實現盈利。從2023年扭虧爲盈,到2024年淨利潤274萬美元,再到今年上半年業績繼續爆發,其底層邏輯是技術平臺價值釋放的質變。

基於Harbour Mice®平臺的高度延展和迭代,和鉑醫藥已經實現高價值分子的“流水線生產”和BD常態化,通過多元化合作加速價值釋放。與此同時,這份半年報還釋放了一個新信號,處於“上升螺旋”加速通道中的和鉑醫藥,正大步邁向3.0時代,讓自己成爲“抗體+”時代下,全球抗體藥物研發無法繞開的合作方。

從技術輸出到生態共建,從做大規模到做深價值,可以說,其正以全球抗體藥物開發“新基建”的姿態,重新定義中國生物科技的全球化路徑。

/ 01 /

基於實力的平臺玩家

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都難以輕易複製。核心在於,每家企業成功,都是時代背景及自我能力的一個完美融合。

和鉑醫藥正是如此。成立之初,其通過收購荷蘭生物技術公司Harbour Antibodies,獲得全球稀缺的抗體平臺Harbour Mice®。

該平臺不僅能生成經典的雙重鏈雙輕鏈(H2L2)抗體,更可獨家生產僅重鏈抗體(HCAb)。由於不含輕鏈的這一特點,重鏈抗體最大限度的解決了輕鏈錯配和異源二聚化的問題,使其能夠開發出常規抗體平臺難以實現的產品,是複雜分子構建的“底層框架”。

發生在2016年的收購,是一次不可複製的歷史性機遇。而和鉑醫藥真正的護城河在於技術平臺的持續裂變與迭代。

在HCAb平臺的基礎上,其已形成了包括新一代免疫細胞銜接器雙抗平臺、一體化ADC技術平臺、mRNA遞送平臺,以及基於CAR功能的HCAb文庫篩選平臺等在內的2.0版本核心技術平臺體系。

其中,HBICE®是開發免疫細胞銜接器的利器,能克服當前TCE雙抗研發存在的耐藥性較高、依從性不足和組裝效率不夠等痛點。和鉑醫藥自免TCE雙抗HBM7020 (BCMA/CD3),正是基於HBICE®技術平臺設計不對稱結構並減少輕鏈錯配,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成藥性,擁有BIC潛質,並與大冢製藥達成近7億美元的BD合作。

隨着TCE熱度的不斷攀升,該平臺有望持續爲和鉑醫藥貢獻更多優質管線和BD交易。

對於當下的AI製藥風口,和鉑醫藥同樣進行了深度佈局。今年2月,其與英硅智能合作推進AI賦能抗體發現算法和應用開發,致力於爲行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子公司諾納生物推出了AI輔助藥物發現引擎Hu-mAtrIx™,通過引入AI和自動化技術賦能的抗體發現創新模式,有望與Harbour Mice®平臺形成AI算法與數據庫的協同優勢,進而大幅縮短抗體發現週期、提高效率及抗體藥物開發的成功率。

不斷迭代技術平臺的同時,和鉑醫藥還十分重視專利保護,已構建起覆蓋全球核心市場的專利壁壘,尤其對Harbour Mice®平臺相關的專利保護範圍極大。根據2025年半年報,公司共申請專利570項,16項專利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截至6月30日,尚有353項在受理進程中。這些專利申請會進一步加強其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

顯然,和鉑醫藥已經形成了技術平臺迭代與全面專利保護的雙重壁壘,利用獨有的技術平臺,可以源源不斷輸出FIC/ BIC分子,並達成BD合作。2025年至今,其已經達成4次合作,公司成立至今則已達成46次合作,手握超100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並且還有銷售分成可貢獻穩定的現金流。

更重要的是,基於前瞻的行業洞察及平臺延展,公司得以快速進化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 02 /

從做大規模到做深價值

量變引起質變,眼下的和鉑醫藥,正一步步探索技術平臺價值的新天花板,從做大規模到做深價值。

進入3.0時代,和鉑醫藥依然圍繞技術平臺進行價值變現,但其戰略內核從技術授權升級爲生態共建。這正是其上半年爆發性增長的深層邏輯。

隨着抗體藥物進入“雙抗/多抗、ADC、細胞治療”的抗體+時代,藥企對高效抗體發現平臺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而和鉑醫藥正在讓自己成爲全球抗體藥物開發的“新基建”,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說,其技術平臺擁有非常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

在目前全球有3個獲認可的全人源僅重鏈抗體平臺中,HCAb平臺爲其中唯一對外可及的抗體開發平臺,掌握了源頭創新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其技術平臺不僅經過充分驗證,生態版圖更是不斷擴張,加之高效的運營體系,讓其能夠很好地承接市場需求。

正如前文所說,其技術平臺已滲透至ADC、細胞基因治療、mRNA等機制,並從腫瘤拓圈至自免、代謝、神經等疾病領域。這意味着,其能爲合作伙伴提供更全面的選擇;同時,其基於動態的技術迭代,使公司始終走在行業前沿,不斷推出新穎的、具有差異化優勢的分子,滿足合作伙伴對創新藥物分子的需求。

典型如今年3月份,和鉑醫藥成立Élancé Therapeutics,借用其雙抗技術平臺,推進針對肥胖症的新一代療法研發。儘管GLP-1已足夠內卷,但雙靶點、減重質量(如減脂增肌)的競爭仍處於起步階段,且全球藥企的BD需求旺盛。一旦研發順利,後續價值兌現不可小覷。

在這個過程中,隨着合作生態圈不斷擴大,和鉑醫藥也來到3.0時代,從技術輸出到生態共建,持續創造高價值。

新時代的BD模式已經在不斷進化。比如其與Windward Bio AG的合作,首付款、里程碑款及商業分成之外,還能拿到Windward Bio母公司股權,進而享有合作方估值增值的收益,對應更高的價值。

更典型的則是其今年與阿斯利康的合作,不僅規模足夠大,週期更是最長可達十年;阿斯利康還出資1億美元入股和鉑醫藥,未來雙方還將在北京共建創新中心。隨着合作越來越深度,戰略價值自然越來越高。

顯然,和鉑醫藥正通過自身平臺的廣泛應用,加速成爲全球抗體藥物研發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其也藉助平臺優勢,推動自研管線進入複雜分子和創新療法時代。

如下圖所示,短短几年間,和鉑醫藥管線佈局的深度與廣度已大幅提升。數量方面,由5年前的5款產品增至目前的20多款,其適應症也已覆蓋實體瘤、血液瘤、自免、代謝等疾病。

更重要的是,從單抗到雙抗、多抗,到ADC及更多高價值前沿領域,和鉑醫藥都在全力進攻;其靶點佈局同樣足夠前瞻、差異化。典型如ADC佈局,首發管線爲MSLN ADC,該靶點尚未成藥、潛力巨大,和鉑醫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高DAR值,且“旁觀者效應”更強,在臨牀前研究中展現出BIC潛力,並與輝瑞達成超11億美元的合作。

當“技術賦能管線、管線反哺平臺”的閉環達成,其正在加速進階。這正是平臺型企業,尤其和鉑醫藥這類平臺獲驗證企業的獨特魅力。

/ 03 /

務實主義的勝利

再生元、Genmab等藥企的成功,讓市場見識到了平臺型藥企的魅力,無數資金湧入這一賽道。據麥肯錫公佈的數據,2019年到2021年,風投機構在全球範圍內向以治療爲基礎的生物技術公司投資了超過520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流向了擁有平臺技術的初創企業。

然而,當潮水退去,真正跑出來的biotech,並沒有那麼多,甚至多數企業仍面臨着生存的嚴峻考驗。這是因爲,平臺很重要,但企業不能只有平臺,還必須證明自身擁有將平臺進行商業轉化的能力。也就是,技術優勢需匹配商業模式的靈活性。

和鉑醫藥的連續盈利、爆發增長及百億美元業績蓄水池,既源於其建立的全球領先抗體技術平臺,也離不開其對於多元化商業模式的持續探索。

2022年,行業陷入下行週期,和鉑醫藥前瞻性啓動戰略轉型,通過技術平臺迭代,自主研發、對外BD兩手抓,併成立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面向全球開放合作,加速技術平臺的價值釋放。

2023年的首次盈利,意味着其獨特商業模型——“自主研發+對外BD創收+提供I to I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得到初步驗證。隨後的持續盈利,則意味着公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週期,技術平臺能夠轉換成商業價值,促進公司發展邏輯的正向循環:

穩健的造血能力爲研發投入提供支撐,技術突破推動新管線與合作拓展,進而帶來更強的現金流,再反哺更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與領域拓展。

眼下3.0正式啓航,這種以技術平臺爲根基,多元化價值轉化的發展路徑,也爲其持續做深價值,提供了充足的底氣與保障。

因爲,和鉑醫藥不僅賬上現金充沛、自我造血能力不斷加強,技術迭代與生態進化更是驅動着新一輪價值提速。其正在成爲全球抗體藥物創新的核心基礎設施,與更多合作伙伴,尤其與大藥企的深度綁定中,構建抗週期合作網絡,放大技術平臺價值。

這一邏輯下,和鉑醫藥能夠在不同疾病領域、不同研發階段獲取收益,從而使創收能力更強且更穩定,飛輪加速轉動。

技術平臺與高效創新是基石,基於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做出更理性、更務實的戰略選擇,成就了今日的和鉑醫藥。這也將成爲其日後穿越週期、持續向上的核心。

畢竟,任何一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創新藥企,看似偶然的背後有其必然,眼光、勇氣、創新與務實主義缺一不可。

藥渡媒體商務合作

媒體公關 | 新聞&會議發稿

張經理:18600036371(微信同號)

點擊下方“藥渡“,關注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